纵观历史古今,无论是颇负盛名的诗仙诗圣,还是籍籍无名的仕途学子,皆渴望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乡土人物传记小说《二奎》,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俗语开篇,颇具亲切之感。小说塑造了小人物二奎的命运,他在校曾是学生团支部书记、大队团支书。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但“万事分已定,浮生空白忙”,由于高等学校暂时停止招生。此等背景下的二奎也难以幸免,但因他过人的才干,终得命运的眷顾,被推选为生产队长,虽然芝麻绿豆大的小官被亲朋劝阻。但二奎却不卑不亢,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走马上任。命运最终还是眷顾了这位不屈不挠、不向命运低头的时代弄潮儿。寒来暑往几度秋,历经风霜的二奎成为了学者、专家,但他庖丁解牛式的二奎模式深入民心,成为一段佳话。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愿艺术之光照亮现实。 创作手法上有以下特色: 一、环境衬托恰到好处。 如以“知了啼叫,环境闷热”,衬托角色人物三猫烦躁的心境。诸如此类细腻的笔触,不胜枚举。 二、人物形象塑造颇是讲究,可谓大手笔。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皆个性鲜明,笔墨均沾,绝不厚此薄彼。尤其是二奎的人物刻画,正、反面描写交替运用,令人物形象更具立体感。三、细节刻画贴切到位。 如:递上蒲扇,缓解燥热。知了往死里叫,递蒲扇等一系列动作行为,体现了二奎心细入微的性格特点,以及为人处事的睿智风范。 四、作品中谚语、俗语运用到位,增添了作品独特的哲理性,及艺术感染力。如:“蛇是花子捉的,马是汉子骑的。”“人说手艺好做,经络难摸。”“干部好当,调解难学”。此法精妙之处:耳熟能详,朗朗上口,足见作者是一位善于观察生活的有心人。 五、物理现象的妙用,增添了趣味性和可读性。 三猫夫妻闹离婚一事,将夫妻二人的个性,形象生动地比喻为物理电极:S极和N极,颇具灵动生活情趣。 六、主次分明,脉络清晰。 小说主要刻画了二奎机智劝和三猫夫妻、巧妙化解王妈分家纠纷两件事,随后一笔带过处理过的诸多麻烦事儿。这样处理显得重点突出,深化主题,折服性强。诸多事件完美呈现,成功塑造了民调主任的光辉形象。成功地将二奎的成熟干练、睿智果敢刻画地淋漓尽致。 作者文风朴实,善用质朴的文字,细致入微地刻画细节,叙述事件,虽不动声色,但娓娓道来,似诉家长理短,令人颇有身临其境之感。纵观全局,无论是结构布局,还是创作技法,亦或是效果呈现,皆堪称一绝。佳篇妙作,推荐各界人士共赏。(编辑:明月心心儿) [小说] 二奎(原创首发) 作者:高研 因为大学停止招生,二奎读完高中就回家务农了。二奎在校时是学生团支部书记,大队团支书空缺,也就把他的名字补了上去;又因为干活麻利肯吃苦耐劳,特别是待人彬彬有礼,处理问题很懂点门道,才十七八岁,就被大家推选当上了生产队长。 家人包括亲友,都很不同意他做什么大小队干部,特别是队长,是放在火上烤的交易,是个肥差,还轮到你二奎?人说手艺好做,经络难摸;干部好当,调解难学。年纪轻轻的少不更事,麻烦着呢!顶人的牛,有办法搞,刁蛮的人,无药可治! 人说怕什么来什么,如同骑自行车一样,越是不想从路面的砖块上压过去,车轮子还越是不由自主地照准着砖块咔沓一声的蹦过去。二奎上任队长没过几天,问题就来了。 三猫洗碗不小心碰坏了一个碟子,心里正懊恼,媳妇儿一见是千头万绪涌上心头,骂得他五柱朝天灿烂蓬勃。人说相打没好拳,相骂没好言,为芝麻绿豆大的一点屁事,夫妻俩干仗互不相让,吵得一塌糊涂,闹得半死扯到二奎家里,叫队长帮他们离婚。 知了在往死里边叫,天热得要命,人毛孔里直冒的汗没有停下的意思。二奎听得哭笑不得,只能叫他俩先不要吵,随即递给他俩一人一把蒲扇,先坐下来静一静,接着给每人倒了一大碗竹叶心儿加藿香叶儿泡的凉茶,叫他俩喝了去去火。然后,到井里打了一桶凉水倒进洗脸盆,搓好凉飕飕的毛巾叫他们再把汗擦擦。 绳搓千庹也有收尾的时候,两口子吵啊吵的,火焰小了,声音也不那么大了,可能觉得在一个娃儿队长面前吵架也不太好意思吧。 叔,婶儿,这样啊,我们今天不提离婚的事儿,好不好啊? 不行,婚是一定要离的,这个日子没法过下去。 离就离,谁怕谁呀?谁离了谁还不一样过日子? 别急,二位长辈,听我一句,听好了你们该咋办咋办,行不? 行,我们听你二奎的!两口子抢着说。 那好,我先说句官话,婚姻法明文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两口子听后哑在那里,呆若木鸡,面面相觑。 三猫两口子,可说是圩子里的双绝,不光人长得漂亮,力气大干活爽气,拿的是最大的工分,而且待人厚道,夫妻俩都被选为队委会成员,不要说圩子里没有第二家,恐怕整个县里都很少见。男人是耕田好手,再厉害再敢顶人的牛,到他手里,啧、啧两声,小鞭子一扬,老牛即服服帖帖的不敢调皮;女人割麦斫稻锄草插秧,一个顶三。就这人中龙凤一般,让人羡慕得要命的两个宝贝儿,在家里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儿就要吵架甚至动手,类似于S极和N极,一碰就冒火花。在队委会上,一个都不能开口,你说白的,他说黑的,你说圆的,他说方的。各有各的道理,但没有一个是坏心眼儿,大家都公认的。 今天为无意碰坏一个小碟子,两人吵得要离婚,说来没人相信,或者说他俩在故意作怪。但二奎相信,虽然讲起来是个笑话,这也是对他一个年轻干部的考验,处理不好才是一个笑话呢!他一边给叔和婶儿续水,一边肚子里谋划突破口,力争一剑封喉,不致使矛盾激化大家都下不了台。猫儿细爪的不关痛痒的风飘飘雨拍拍的劝说,不如不说;老三老四的声色俱厉的严辞训斥,没有意义,也和自己的身份不配,假如信口开河瞎说八道,使本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夫妻拌嘴,弄假成真,恶化到离婚的田地,一是说明自己人性太次,二也要受到良心的谴责和道德审判。想想责任如山,岂能随便乱开口呀? 只见二奎微笑着淡淡地说,叔,婶儿啊,想好了吗? 想好啦,我们离,手续不在你这儿办! 哟哟哟……您二位想到哪里去啦?二奎把手轻轻一抬说,你们再听我这个侄儿说一句好不好啊?顿了一下,说,叫我怎么说你们这些做长辈的呢?你俩虽说年纪不算大,可都是圩子里的能人、名人啦,更主要的,你们是我的叔和婶儿啊,怎么好意思这样吵的呢?也为我这个侄儿做做榜样,好不好啊?我才二十岁还不到,也想找媳妇儿呢!婶儿前天还说,为我做介绍找个齐整姑娘的啦。你们这样一闹,我还敢找媳妇儿结婚?你们再想想,你们两口子吵到我这里来,两个宝宝在家里是什么心情,啊?有意思吗? 三猫夫妇俩被二奎一连串的反问难住了,找不出下言。二奎的声音虽不高,但句句在情在理,你能不服?两人的脸直红到脖子,尴尬得无地自容,内心对二奎佩服不已,但他们还假装嘴硬不肯认错。 三猫媳妇嘴里咕噜着说,就怪你叔洗碗不当心,痴啊痴的,我说了他两句还和我顶嘴! 你个二货好?我是故意打坏碟子的?你气量大一点儿就要死啊? 两人支着个嘴半开着玩笑相互推卸起责任来,意思是今天吵到这个程度实属不该,这个态度是二奎最乐见其成的。他见两口子气也消得差不多了,就说,好了,责任也不要相互推,你俩都要做自我批评,啊。我还强调一下,今天我的态度也不大好,请叔和婶儿原谅,但这是我们的家务事,出了门儿哪个也不再多说一句了,不要撸起屁股来给人笑!还有,就是我刚当队长,你们都是老干部,你俩就是我的左膀右臂,要靠叔和婶儿帮我,好不好啊? 行的,相公,今天,我和你婶儿都要谢谢你,我们出门儿就不多话,队里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着办,二奎你就放心吧! 处理了几次麻烦事后,二奎俨然一个民调主任样的,人家大凡小事有什么矛盾纠葛,只要二奎到场就无往不利而手到病除。可也有人不服气的,觉得乳臭未干的小娃儿家的,能懂哪里到哪里啊?都是别人帮忙抬举的吧。邻居王家大妈就是瞧不起小队长的一个人。可她老人家最近也去向二奎求助,说自己对两个儿媳妇没法摆平。 王妈无疑算是乡村里的女强人,号称“三把刀”,镰刀、剪刀、餐刀每把刀都快,可惜老伴离得早,一个人拉扯两个儿子长大,都给娶亲安配成了家,应该说很是不错。可是儿大不由娘,而他家不是儿不由娘,而是媳妇儿不听婆婆的话,王妈偏偏以为自己打得上劈得下,觉得儿子是自己生的,媳妇是自己帮他们娶的,都会听她的,这就很要命。她自己也常说小秧不分不发棵,意思是两个儿子要分开过,捆在一起不算回事,迟早总归要各奔前程呗。两个儿子无所谓,自小一起长大的,分什么分,儿媳妇嘴上说得客气,特别是二媳妇心里作拱,觉得老大家两个孩子吃闲饭,好像她接下来不生孩子一样;又觉得大嫂人偏老实没有她能干,合在一起沾了她的光。老太婆灵醒,明察秋毫,觉得不要等闹起来再分,大家脸上不好看,又自以为公正,手心手背都是肉,也就不花闲钱办酒请人,不麻烦公亲族长大小队干部写什么分家书了,反正交易不大,家伙什大小件儿分分派派,心摆在中间,隔开就算分了,还哪有什么意见啊? 呵呵,二媳妇嘴尖鼻子翘的,说婆婆偏心,她吃了亏。王妈摸摸心,偏心倒是有一点,可恰恰是偏爱了老二她呀,老大稍微吃了点苦,毕竟不是用天平分的。老大气量大一点,就没有多说什么,反正又不是外人,哪有什么绝对公平? 王妈气得要死,老二媳妇得了便宜还卖乖,哪有这么不识好歹的?老太婆把前前后后的情况说了一遍,二奎觉得没有什么距离,还表扬说,大妈,你处理得很好很公平啊!二嫂子凭什么说你不是?是不是觉得对她偏爱还不够? 就是这个门儿啊,二奎呀! 你到我这里来,哥哥嫂子他们知道吗? 不知道,我是来请你帮大妈我的忙唻。 哎呀,大妈,不是二奎不帮你老人家的忙,而是这个家分得没有什么大问题呢!不服的反而是是吃了便宜的,你叫我怎么弄? 王妈絮絮叨叨的,说有志不在年高,大家都相信你二奎,真的对不起,分家前没有先请你们干部之类。 二奎边听边笑,心想着二嫂很不上路子,难不成她自己觉得样子长得好看一点脑子聪明一点,就应该多分一点?我们庄户人家有多少芝麻论担的家俬好分?真是乱坟场里动刀枪,穷鬼杀叫鬼,就这点出息,哎!他边听边想好了如何处理的主意,于是说,大妈,你倒上门来请我了,哥哥嫂子们也愿意听我的意见? 对的,昨晚还吵着说要请二奎帮着重分呢。 那行,这事我来处理,你叫哥哥还是嫂子随便哪个来叫我,我负责调解平复了,保你老人家满意,好不好啊? 好的,好的,大妈先谢谢你,二奎。 晚上,二奎去了王妈家。他先听了兄弟两个的诉求,基本没有什么多大出入,大嫂不善说话,二嫂子叽里呱啦的,说这么不合情那么不合理的。 二奎说,不烦了,还是按照大妈分的意思办,哈。 二嫂子咕哝着,说得人听不清楚。 二奎立即说,二嫂子,我就是来化解矛盾的,你说什么地方不合理,我协助你们理顺行不行呢? 反正我觉得这样分好像不对! 怎样分才对呢? 我也说不清楚。 听到这里,二奎恼火冲顶,觉得这个二嫂子简直就像个无赖,难怪号称“三把刀”的大妈拿她没有办法,但他不能发火,还是觉得要借力打力以柔克刚,按照原先的想法实施来解决问题,于是不急不躁说,二嫂子,我还把话说清楚,我们都是家里人,你千万不要把我当干部,我就是你小叔子,好不好?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大哥大嫂比你和二哥分的东西要多一点啊? 二嫂子哼一声,微笑着说,哪个也不呆,哪个心里不有数? 二奎说,麻雀头上有多少肉?把家分开来还是亲兄弟,吃亏便宜都没有到人家锅里去,不过,亲兄弟明算账,不算清就混账,对不对?我二奎来,就是帮助你们把事情谈清楚,补一个分家书,免得以后再轧出闲话,啊。 王妈说,对的,当着二奎的面说说清楚,我老太婆以后也不受谁抱怨。 说就说,二媳妇终于憋不住了,想着划分好了就没有反悔的余地,于是开口说,这几年的工分收入没有参加分,我还没有生孩子呢,我以后生的孩子的粮草钱,不就我夫妻俩自己承担?还有,老妈用的那个汤焐子也没有明确给谁,几斤重的铜也值不少钱呢! 哦,原来你是在作这个拱哟!大媳妇儿终于开口了。人说老实人不容易发火,发起火来就狠劲十足,她说,弟媳妇儿啊,你觉得我的两个孩子吃了你们的闲饭,是不是啊?我两个拳头大的娃儿,吃了你多少饭?你说呀。你娘家的人食口好,粮总是不够吃,哪年春天不来借粮?少说每年都要借二三百斤米或面的,哪年还过的?我和你哥气量大,从来没有说半句废话!再说,为了这个家,为了你们能结婚成家,为了家里能翻盖房子,我和你哥没日没夜的挣工分,自留地上种蔬菜卖钱,你只知道困死觉,这个老妈都清楚,你眼睛塞了屎啊?还有你惦记的那个铜焐子,是我娘家给我的陪嫁,你结婚时,为了装场面,放在你们房里的,你良心好拿给妈用,我没有意见,你怎么好意思说要拿出来分的……你嘴大,倒不怕牙齿说得被风吹掉了? 王妈立即说,大媳妇儿,别说了,给我老太婆留点脸面,好不好? 二奎听得心里乱拱,脸上发烘,但他不能发火,劝着老大媳妇说,大嫂子啊,你也不要着急上火的,你说的话都是实话,二嫂子也是通情达理的人,啊。 大家没声音了,二嫂子板着个脸,嘴里还咕哝咕哝的。 王妈见状便说,二奎呀,你是队长,你给我做个主,该怎样分,就怎样分。 行的啊,那我就说啦,现在反正也没有别人在这里,大妈你也是把心放在中间做的,大哥二哥和大嫂子二嫂子又都不是坏人,假如总觉得大妈分得还有一点点偏心的话,那事情就简单了,什么都不要动,两家互换一下位置呗。这样把老大老二同时包括在里边,又没有指责谁刺激谁,哪个都没有意见好说了。 虽然最后没有换,但王妈一家人都很感激二奎的这个做法,兄弟和妯娌之间相处,分了以后比没有分的时候还要亲。 恢复高考二奎考上大学后去了外地工作,大家对他是不是成了学者专家不是最感兴趣,而在随后几十年的悠悠岁月里,村子里边风清气正,生活条件步步改善,人们记住的是善于化解矛盾处理纠纷的青年二奎,把这种庖丁解牛式的调解手段,美其名二奎模式。 版权声明: 本站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
一默先生 发表于 2023-2-7 21:17
这篇小说的创作艺术高超,当属极品佳作
悍雨啸风 发表于 2023-2-7 21:22
极品作品一篇,值得阅读赞誉和收藏
黄皮人 发表于 2023-2-8 04:06
文笔老到,烟火气息浓郁!佳作拜读了!
海岩 发表于 2023-2-8 13:29
亲切自然,字字珠玑。既是文学佳篇妙作,又是民调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