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晋北,不缺煤,家乡话叫“炭”。虽然冬天刺骨冷,但各家各户土炕和火炉烧得暖和。
可能源于煤炭充足,打我记事起,人们过大年、婚丧嫁娶、公家组织唱戏、放电影、过集赶会、正月耍玩艺儿(乡土文化节目)等大型庆典活动都垒旺火的习俗,有的地方也叫火笼。从字面上理解其寓意,蕴含“旺盛”“红火”“喜气”的意思。点燃旺火称“发旺火”,以祈“发财”“发家”,招来好运气。有些地区,尤其是南方人不一定知晓旺火是怎么“长出来”的。
简单地说,就是用比较板正扁平的炭块,垒成层层交错有致的塔状体,底部至少留一个方孔口,填满瓤柴以便引火,“肚子里”装上木柴以助燃烧。
旺火的个头大小全由垒家根据事儿大小程度决定,当然也与生活条件贫富有关系。
要想把旺火垒得层层错落有致、形体美观,稳固且接口大小一致,不仅需要心细,还得手巧。爷爷在世时,过大年垒旺火必要亲自上阵,父亲只打个下手。大年除夕午饭后开始张罗,父亲先用砖块和炕板(用黄土麦秸混合和成泥,用模子做成厚约6厘米、长50厘米、宽30多厘米、干透的盖土炕泥板),垛码一个一米以上见方见高的台子。最上面稳一个大铁盆,里面装上细土与盆边沿持平,而后挑选比较扁平的炭块作垒料,不时用劈斧把“圪几疙瘩”削砍平整觉得能用为止。基本准备停当后,爷爷开始按照各层需用炭料的大小、品相,一层层往上垒,最底层直径大用料体也大,并依最大可能风向留出方口填上瓤柴。垒到差不多一半时,让父亲将劈好的木柴慢慢顺到旺火“肚子里”,每层开始稍稍向里收口往上垒。快形成塔尖时,专门备一块二村宽窄六七寸长短的条形炭料,贴上“望气通天”四字红联,立在最后收口处,一个宝塔形旺火就落成了。
爷爷离世后,父亲接了过年垒旺火的营生。虽然起初美观度不及爷爷垒出来的好看,但一年比一年有进步,还算马马虎虎。除夕深夜子时,各家户开始发旺火,大人们叫“接神”,因为旺火里有柴,有的地方为了“接口气”叫“发财”。
父亲从方形引口点着瓤柴,待火苗着起来后,慢慢用篦子煽风,促火苗往上蹿顶。有时我们也帮着从对面煽风,以利火头快速引着木柴,当旺火肚子里的木柴着起来后,与炭料胶着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再狠劲对着煽风几分钟,火头自然猛进向上顶。直到浓烟变淡,火焰自动往外蹿,全身成了“火龙”,便停止煽风,就算红火望气通了天。
此时抬首望去,全村家户、相邻各村都火光冲天,鞭炮、二踢脚、烟火响成一片,天上地下五彩斑斓,把红红火火的年味推向最高潮。
公家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垒的旺火,无论个头、数量、还是美观度,自然要比私家的高一筹。最出名的当数邻县怀仁(2018年8月改为县级市)。在我的印像中,怀仁整体建设和发展一直是周围几个县的标杆。过去,每逢大年除夕、正月十五红火玩艺儿,怀仁都要在县城中心街区、广场垒多个旺火。个头通常有四五米高,底部直径达到两三米,垒的当中四五个师傅要站在高凳子上或搭起的架子上,两人抬着选好的炭块往上搁,一层一层既不能偏又得放稳当,还得圆周和弧度美观大方。垒到差不多一半时,帮工的将椽棒粗细的木材洒些汽油顺放进旺火“肚子”里,通常完成一个旺火需要两三个小时。清理完现场,还要在旺火全身上下披上剪裁着各种花样的红纸“披风”。每个旺火底步至少要留四个几尺见方的点引口,“发”旺火时同时引火,几台鼓风机从四面集中吹风,几小时后肚子了的木柴燃起来,烟气火头顶起来,才可以稍缓缓,再几次集中鼓风,火头从下到上变的通红后,才算真正着起来了。
据说,有一年正月十五,怀仁县广场垒了几个底部直径近5米、总高超过10米的大旺火。10多个师傅用吊车吊炭块,耗时八九多个小时垒成的。点燃用了两个多小时,昼夜红火一片,着了10多日,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注目游览参观。据乡亲们说,新冠疫情这三年逢年过节,公家没有垒旺火。2023年元旦后,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县里为拉动经济刺激消费,尽快恢复烟火气,在癸卯春节和正月,人们放飞了早已不安分的心,以往一些限制性政策也放宽了。
无论是县里还是村上,又开始垒起了旺火,虽然个头没有前些年的大,但红火劲儿没有丝毫弱减,有的村从正月初就开始红火,一直延续到正月二十,每天夜晚都有火红的旺火在燃烧。
时代在发展,生活在巨变。如今老家开始使用清洁能源了,每家每户引进了天然气、自来水、安装了暖气,用炭做饭取暖渐成过去,即便是垒旺火也有了改变。除了极少数距离煤矿近的家庭,还有些积存些煤炭的家户延续着过去的做法外,多数人家从市场购买用木头做成的“旺火”,或者自家制作木头旺火,引燃后红通望气虽说不逊以往火色,但与那种传统的、牵动着浓浓乡土风情的烟火味还是略有区别。
那种景象,我们这辈人永远难以忘怀。
(原文载《人民作家》新媒体,本文个别处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