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1-1-10 07:40 编辑
【编者按】高考如梦,对于金榜题名者,醒后是充满艰辛冲刺后激动的泪花及美好未来的憧憬。而对于名落孙山者特别是农家的子女,则是对为其含辛茹苦的父母深深的愧疚和对未来人生的迷茫。作者通过亲历高考落榜的辛酸感受及踏入社会实践的感触,告诉我们:社会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有许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只要初心不改,希望常在,在属于自己一方天地里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生活同样充满阳光,人生同样精彩无限。这对于当今众多的高考落榜者怎样能找准正确的位置,无悔青春,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圆自身的大学梦,无疑是一个较好的启示!(唐音宋韵)
经常有同学告诉我,晚上又做梦参加高考了,梦里差错百出,紧张得浑身冒汗,醒来都暗自庆幸好在只是一个梦。也许高考决非一个梦这么简单,就算是一个梦,那也是恶梦吧。也有人说,不经历过高考的人生不完美。高考,多少人心头五味杂成的梦,随着岁月的渐行渐远却越来越清晰。
1990年我参加高考。那时高考日期是每年7月7—9日,考期三天,每科满分皆为100分。因高考定在七月,所以七月前面都加两字:黑色。高考,把一个月份都染上了颜色。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是绝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关键转折点。特别是农村孩子,若想跳出农门,把农村户口变成非农业户口就只有参加高考这唯一一条路。考起与落榜,日后的人生将是天上人间、千差万别。作为寒门学子,我们身上不仅背负着自己的命运,还有父母含辛茹苦的期望。高考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纯粹就是一场毫无退路的决战。 当年,对即将走上考场的我,大姐这样说:“要拿出荆轲断腕的决心,要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决然!”现在想想,我们曾经悲壮得多么年青。
为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高考生,我大姐特意从昆明赶到学校。怕我呆在学生集体宿舍休息不好,她跑到当时的县委招待所宾馆开房间。招待所接待的都是政府单位有业务往来的人,宾馆则是为某些政府要员专设。我大姐去开房时,服务员看着拿不出任何有效证件的姐妹俩,明确表示非但宾馆不能开,就是普通房间也不能开给我们。我大姐再三央求,让她们看在我是华一中高考生的面上,给开一间安静的房。也许是招待所与华一中仅一路之隔,相距不过二十米,两工作人员跑到一旁耳语一番之后同意开一个标间。那个标间在一楼,紧邻招待所值班室。标间的卫生间漏水,整个房间弥漫着潮湿的霉味,估计好久没住过人。但是无论我们怎么要求,工作人员就是不换。我有点悲哀,普通平民为了高考想住个宾馆好像还把工作人员吓坏了。而大姐也没富裕到可以随便住我县最高级的招待所宾馆。为了我,为了我这一生,她无疑是豁出去了。
从7月6号住进宾馆一楼101房间,直到高考结束,在好不容易才开到的宾馆标间里,我莫名其妙地失眠。三天三夜一分钟都没有睡着,就盯着天花板,闻着那一股难闻的气味。也想看看书,但大脑一片混乱,半个字都看不进去,又怕大姐担心,只好强迫自己闭上眼睛。 那年,高考三天,其间都是绵绵的细雨。 开考第一科是语文。至今依然记得,当年的作文题目是给了一小段文字,文字大意是:两个小女孩子一同去摘美丽的玫瑰花,其中一个被玫瑰刺伤了手,没有再摘花,就哭着跑去告诉妈妈。另一个小女孩却不怕玫瑰的刺,拿着好不容易摘到的玫瑰花,高兴的欢呼。考卷要求:请考生根据这一段文字,自主命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考试作文题目跟以往老师命题学生按题目写作的风格相去甚远。对于我而言,自主命题更能自由发挥。两个半小时的考试,没有时间过多检查和修改作文,我在收卷前几分钟才把作文写好。当我走出考场,大姐早在学校后大门等着。吃完饭回到标间,大姐才说她在门口看到几个女生是哭着出来的,听她们说作文题目太怪了,不会写。然后大姐小心地问我,感觉怎么样?当时,我应该是轻松地告诉大姐,语文我考得还不错,作文更没多大问题。大姐长舒一口气的样子,我至今都还记得。 7月9日上午,理科生考完最后一科走出考场。天空下着小雨,偶尔有几个学生在雨中就扔了手中的书,多数人默默地走在雨中。学校空旷的操场,在雨中显得冷冷清清,没有家长的等候,也没有警察站岗。 大姐见我平静地考完,也没多问,退了标间就回老家去了。她要回去告诉父母我考试的情况。 当同学们重新聚到宿舍,我们三个死党相约冒雨走路去郭家营,到其中一位同学家里吃中午饭。三个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女生就在雨中出发了。一路上好像没有谁说笑,就这样在小雨中慢慢地走着。那一段路其实不算远,但是那天觉得路太长了。三个人都有同样的感觉:浑身无力,双脚像灌了铅,整个人又像着了魔,一片空白却又迷迷糊糊,只知道直勾勾地盯着前方。在小雨中不知晃荡了多久,好不容易才走到她家。好友善良的妈妈对刚从考场上下来的我们并没有多问,只让我们换下湿衣服,就忙着去做饭了。 我一直记得我是睡着了,就睡在好友家堂屋里,几个摆放在一起的小板凳上。当我被冷醒时,睁开眼睛只见周围一片漆黑,只感觉到身上盖着一件衣服。手脚是吊着的,早已麻木了,好像不是长在自己身上。我刚一动,整个人就滚下了小板凳。 我竟然无法从冷冷的地板上坐起来,吓得大声呼叫。好友的妈妈在黑暗中拉亮了灯,然后把睡在地板上的我拉起来。我根本站不起来,老人家只好扶着我坐在地板上,然后又把我拖到墙角的板凳上,让我靠着墙角坐着。我木抖抖地坐着打量了一下堂屋,一好友坐着草敦趴在饭桌上睡得正香,另一个则睡在卧室里,但没有睡在床上,而是躺在床边的地板上睡得死沉,还发出轻微的鼾声。 好友妈妈慈爱地帮我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并替我揉搓着麻木的腿,一边大声唤着另外两个熟睡的人。然而那两人像没听见一样,啥反应都没有。她走到那两人身边使劲地摇晃,两好友才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好不容易醒来的两个人都说站不起来,腿麻、冷。好友妈好只好把她俩也拖到我身边,让她俩也靠着墙角。我转动眼珠看看一旁的两位好友,她俩面无表情,木然地看着地板。
老人家看着我们仨,十分心疼地叹息了几声。她说,中午进来唤起我们吃饭,看到仨个衣服湿透了的女孩已随意躺着熟睡了,本来想叫我们上床睡,但是叫了半天没人醒,想抱又抱不动,只好给我们每人披上一件厚衣服。 我们仨至今没搞懂,已经进卧室的那个怎么会睡在地板上?而睡在地板上那个却说,记不清是爬不上床,还是爬上床了又掉下来。 已是晚上9点多了,三个人勉强来到桌子边草草地吃了中午饭,又跑到床上挤在一堆睡去。第二天中午醒来,三个人姿势都没变。我们没有哭,也没有笑。 三天时间,注定的一场考试,上学第一天就树立的远大理想,这一考就尘埃落定。我一直认为,12年做一个大学梦,注定很累。 我的作文,批卷老师给了多少分不得而知。高考分数下来后,我的语文考分是79.5分,班主任告诉我是班级的前二名。政治也考得很好,但是数理化全考糊了,于是我无缘于大学。而我们班45个同学,只有唯一人幸运地考上大学。我们落榜的一群人,所有努力成了人们口中的一句笑话:陪太子读书。 落榜后我曾经问好友,还想不想去补习?其中有一个人说,那种恶梦,今生做这一次就够了。我当即泪流满面,那一场高考就永远留在梦里吧。
大学,其实谁都不想错过。三年高中是年少的我们人生的万水千山,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想说的已经太多。今天,对于当年那一场高考,我依然不知道要用怎样的情怀来歌唱。 但是,那些奋战在题海的日日夜夜,永远是平生最深的回忆。如果说青春无悔,那么回首三年高中时光,我总是饱含热泪也倍感宽慰。 离开学校多年,在社会这所大学里我一直加倍努力。或许只是因为当年那一考,或许为了圆一个大学梦。也或许,只为了人生不再做高考那样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