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塘中水仙 于 2024-12-11 10:18 编辑
积极进取,总是值得称赞 ——赏读何君明老师的《汝城进士赋》 塘中水仙
在走进何君明老师的这一则《汝城进士赋》之前,特意去百度搜索了一下“进士”一词。搜索的结果是:不同的词条,对于“进士”一词有着稍稍不同的解读。
第一个查到的是这一条:“学生参加全国等级的考试——高考。高考通过,成了大学生的,都是进士。”,仿佛有一点简单了。
第二条是这样的:古代的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生学历,童生相当于高中毕业相当于学士,举人相当于硕士,进士相当于博士。科举最高的功名就是进士了,进士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只存在于传说里。
第三条解读是:进士相当于现代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的最后一级考试,通过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这一条算是简洁而明晰的。
第四种解释更为详尽一些的,说:秀才相当于现在的学士,举人相当于现在的硕士,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古代的科举考试就相当于现在的高考,规模很大。而且非常严格,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都是寒窗苦读十余载的读书人。古代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名言,可见读书在古人的心目中有多么重要。科举考试分为很多,有同省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殿试就是最高级别的,由皇帝监考,通过了殿试呢,就可以被称为进士。进士一般会在京城做官。
以上的解读多为令人感到概念模糊,有种找不到头绪的感慨。但只要记住这一点便可以了:进士是科考的最后一道关口,它是一个群体。而进士第一名就是状元了。状元在同一时期只是唯一。
而无论怎样解读,已经无关紧要。关键的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些莘莘学子们积极努力进取,考取功名,争取让自己在有限的人生里,于年轻时候,通过寒窗苦读,为将来自身的更好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同时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光祖耀宗,总是人生的一个目标,总是令人辛苦又欢喜着的一个明确的奋斗和努力的方向。“寒窗十年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一个人一旦走到进士这一步,不只是让当时的人们敬仰赞叹,就是让后人也会成为接踵者。学习的是那种不甘人后的昂扬精神。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由此类推:不想当进士的读书人,又怎能算是好的读书人呢?
而随着时代发展,生活的不断改观,求学之路也有了更多条为普通百姓设置的不同道路,虽说读书依然是一个人成功的捷径,但是像韩寒、像余秀华、像李娟等等,依然用文章登上华丽的平台。人们的追求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不去围观,不去求取功名,但在不同岗位上努力进取,成为国家有用人才。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只是察古是为明今,说古是为今用,我们通过何老师赋中对于进士们努力进取精神的歌颂,就会让我们了解到中华文明大地上,尤其是汝城这片灵山秀水、文化底蕴浓厚的沃土上的文化传承,通过对为家为国积极努力进取的人们的精神探幽,就会明白,为何这片土地在美丽如仙境的自然景观中,更有着睦邻友好、团结友爱、崇尚自然、乐观向上、奋发努力的人文景观。那是对于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延续,是对精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这也是为什么,佩服何老师选材角度、赞美歌颂进取精神的理由之所在。
在汝城这片人杰地灵的美丽的土地上,人才济济,精神始终向上,在祖国古老而年轻的大地上,更加鲜明地成为祖国西南一颗亮丽的明珠。真希望自己合适的时候,亲自踏上那片美丽可爱的热土,在何老师洋洋洒洒文字的导引下,瞻仰她外在的美,更要亲身感受和吸纳她饱满丰润的精神内涵。让古代人们不可高攀的进士们的精神,更多如阳光雨露般,照亮和滋润今天所有普通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让中华大地人才辈出,祖国更加欣欣向荣!
毕竟一花开了不是春,三五朵开了也难说是春天,只有万紫千红,起于最坚实的大地,汝城福地,祖国的大花园才更加美丽绚烂!
(字数:18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