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如画,独具匠心
——读何君明先生《汝城进士赋》有感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作“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可以说,《汝城进士赋》毫不孙色于这些名作。
何君明先生的《汝城进士赋》宛似一幅天开画卷,将汝城的灵秀山水与深厚人文底蕴于读者面前徐徐铺陈。《汝城进士赋》是一篇以湖南汝城县为背景,赞美其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文学佳作。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精美的语言以及深邃的情感表达,不仅展现了汝城的山水之美,还歌颂了汝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杰出的人才辈出。虽然我曾两次到过汝城,读了《汝城进士赋》后,依然想三次四次去目睹汝城的绝世芳华。
《汝城进士赋》的主题在于赞美汝城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作者通过对汝城地理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景,同时又通过介绍历代进士,突显了汝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才辈出的历史传统,传递出那份对知识的虔诚尊崇、对百姓的深切关爱以及对国家的忠贞不二的思想精髓。整篇赋既是对自然美的礼赞,也是对人文精神的颂扬,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如“今朝奋扬,笔书鸿篇,山川焕丽,人文蔚起,前程锦绣,恰似繁花怒灼,岁岁繁荣,赓续辉煌,再铸勋谟,名垂千古,祈愿盛景恒常,风华永濡!”展现了对汝城历史文化的敬仰与传承,还表达了对汝城未来的美好祝愿。
文章采用典型的骈文结构,分为序言、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序言简要介绍了汝城的地理位置及其作为“湘南胜境”的独特魅力。主体部分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逐一描绘汝城的自然风光,每个方向都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如“东望崇峦”、“南眺翠岗”、“西瞰平湖”、“北连古郡”。最后,文章通过“林泉胜境”一段,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的描写,并转入对汝城历史文化传统的赞美,强调了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之地。全赋结构布局严谨,层次井然,铺陈自然,很巧妙地将汝城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与进士文化融为一体。
《汝城进士赋》全篇都洋溢着对汝城美景的热爱与自豪之情。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赞美。在描述人文成就时,更是充满了敬仰与自豪,尤其是提到“三十九贤,雁塔题名”,彰显了汝城在历史上重要的人才贡献,以及当地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正如何君明先生在创作之感里说的:”当我开启这篇《汝城进士赋》的创作之旅时,内心被对汝城这片土地的深沉热爱与崇高敬意填得满满当当。每一个词句的精心雕琢与打磨,皆是我对汝城的款款深情倾诉。每一个段落的自然衔接,每一种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都是为了更完美地展现汝城的迷人魅力。”如此深情的笔触,怎能不让读者为之动容。
《汝城进士赋》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意境世界。汝城的山川水流、人文风情,就如同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卷在读者眼前接连铺展,让读者仿佛能真切地谛听到湘南胜境中汝水的潺潺流淌之音,能静心聆听古老山峦间清风的轻柔呢喃,能亲眼目睹四季更迭时大地的缤纷色彩变幻。崇峦的雄伟气势、平湖的静谧安祥、翠岗的葱郁丰茂、古郡的悠远苍茫,无不让读者能够仿若身临其境一般切实感受到汝城的自然之美。文中所描绘的山水景色,既有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如“柳丝依岸,摇曳翠影,随风弄碧,恰若纤指抚琴”,将自然界的动静之美与人的内心感受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氛围。此外,通过四季变换的描写,也展现了时间流转中不变的美好,增强了文章的时间维度和生命感悟。
《汝城进士赋》的语言华丽而不失典雅,大量运用了对仗、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文字既富有音乐美感,又形象生动,更富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如:“东望崇峦,嵯峨耸峙,犹若苍虬伏壑”中的比喻,既形象地描绘了山势的雄伟,又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的力量。“柳丝依岸,摇曳翠影,随风弄碧,恰若纤指抚琴”则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自然景色充满了灵动和情感。“春至之时,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绽于枝梢,灼灼其艳,纷若繁星耀空,风拂花雨,恰似瑞雪翩跹。”更是妙笔生花,美不胜收。这些精妙的语言运用,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汝城的魅力。
总之,《汝城进士赋》是一篇集自然美与人文美于一体的优秀文学作品,将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完美融合,凸显了作者深厚的古韵功底。它不仅展示了汝城独特的自然风光,更深刻反映了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如一颗璀璨明珠,在文学长河中熠熠生辉,如诗如画,独具匠心,让汝城的绰约风姿永远绽放在人们的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