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4-8-11 21:24 编辑
编者按:小溪村,一个隐藏在郴州市北湖区石盖塘街道的古朴村落,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传统村落的瑰宝。《长拳之乡在小溪》一文,带领我们走进这个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古村,感受其独特的魅力。文章首先介绍了小溪村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三条小溪流的交汇,赋予了村庄独特的自然之美。随后,通过对小溪古村的历史沿革、宗族迁徙、建筑风貌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小溪村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景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溪村不仅以古建筑、古祠堂、古井等物质文化遗产著称,更以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小溪长拳而闻名。这种拳法融合了中国各拳派的精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成为小溪村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中还提到了小溪村的红色文化和神话传说,如“年关暴动”、“红军过小溪”等,这些故事传说为小溪村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而田仁尊等历史人物的事迹,更是小溪村崇文重教、人才辈出的生动写照。编者对小溪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表示由衷的敬意。愿读者通过这篇文章,能够感受到小溪村的古朴之美,了解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而增强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长拳之乡在小溪
李靓才
小溪村,位于郴州市北湖区石盖塘街道境内,因有三条小溪流贯穿全境而得名;海拔约500米,介于北纬25°34′00″~25°42′30″,东经112°51′45″~113°00′42″;辖黄广岭、麻冲、担水岭、鸟塘、上小溪、下小溪、上八角、中八角、下八角、铺上、铺下、袁家田、塘水湾、上湾洞等14个村民小组。2012年,田氏春公宗祠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2月,小溪古村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小溪水源于西南面,由狮子岩水源、白石岭水源、海南冲水源的三条小支流汇集而成。狮子岩水源从廖家田,经黄广岭组流过水源山、观音坐莲山东北面麻冲组,由南往北流至大坂上。白石仙岭水源由西往东,经观音座莲山西北的小板垅沟流至大坂上。海南冲水源从西往东,经海南冲至西岭与乌纱帽山的垅沟流到大坂上,最后流入郴江河。
小溪古村坐落在丛林青翠的西岭山下,左西岭沟山为青龙,属于骑田岭山脉;东北邻安和街道、石盖塘街道;西南邻江口村,连绵到广东韶关,林木翠叠,奇木荟萃,风光绚丽迷人。右白石仙山为白虎,白石仙岭览胜,危石嵯峨,人所祈祷处也。
小溪古村田姓祖公应昌,诲其子曰:“郴之某处万寿山拱,千秋抱水,且后垅山脉宏伟壮观,气势磅礴,龙飘飘而如飞,脉悠悠其不促,是一吉壤也,居必发迹。”其子田再华遵训,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携眷开创小溪。后来匡姓、黄姓陆续迁来。
明弘治十五年(1502),匡瀛公避苗乱,由衡州转迁于郴州西关坳学前(今石盖塘镇大溪村),为郴州大溪始迁祖,迄今522年。元济公传四十九世兴谊公,自大溪匡家下湾转迁至小溪村,开派迄今百余年。
元朝末年,黄姓21世自衡公长子天凤公从宜章饶田迁郴之愈泉门,后于明朝初年携子景才、孙隆堡迁郴南之秀才乡外里,即称之为“泰里”的黄家湾村(今苏仙廖家湾黄家湾)。天凤公之长曾孙志亮公的后代,黄姓第150世于19世纪末从黄家湾村迁居小溪村。
村落主要由古民居、古祠堂、古井、旗杆石、古驿道、路亭等构成,其建筑选址于山水之间,造型师法自然。小溪古村现存70余栋明清时期风格的古民居。巷道、溪流、建筑、清泉布局紧凑通融,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均为青砖黛瓦,两层砖木结构,硬山顶,封火墙,垂脊,均兼一至二层马头墙。门楣刻有人物花卉图案。巷道青石铺地,路巷相通,且修有较为科学的排水系统。村口围墙,有小孔以便瞭望,前后左右建有闸门,以防匪、防盗侵扰百姓,安全系数较高。
小溪村重教崇文,晴耕雨读,多有俊杰,在数百年中培养了大量的先贤圣哲。远的不说,就说近的。田仁尊(1895一1981),出生于小溪村庄普通农家。其父田贤哲重视培养后代,田仁尊6岁时进私塾读书,后到国民公立高小,初中毕业。1913年,以优异成绩考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毛泽东、周世钊同在第八班就读。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田仁尊在郴县县城教书兼开书店,并利用书店宣传革命。1928年,他离开郴县到武汉盐务局工作。1933年,田仁尊被调任国民临武县政府第二科科长,同年加入国民党组织。1935年,他被调派到郴县城西郊(今人民西路)参加修建飞机场工作,任工程监理委员。1939年,他被调任郴县环城书社经理,秘密开展革命工作。后在小溪小学教书。1964年被调任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享受副处级退休待遇。1981年11月无疾善终,享年86岁。
小溪人才,举不胜举,仅此一例,可见一斑。
小溪村古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红色文化和神话传说非常丰富。譬如“年关暴动”“中国工农革命军独立第7师第7连”“锄头会”“骑田岭武工队”“湘南游击队第5大队”“红军过小溪”“田仁尊与毛泽东”“神农葬母白石岭”等故事传说,耳熟能详,至今流传。
小溪古村民风淳朴,习俗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其中最有名的是小溪长拳。
小溪村田氏八世祖有一手拳艺,且独成一派,人称“小溪长拳”,传承至今。小溪长拳与查拳、华拳、炮捶、红拳等长拳均属于中国拳派。中国各拳派的基本特点是姿势舒展大方,动作灵活快速,出手长,跳得高,蹦得远,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动迅静定,节奏分明。其内容包括拳、掌、钩三种手型,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还有一定数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伸屈、直摆、扫转、击响等不同组别的腿法及平衡、跳跃、跌仆、滚翻动作。在中国传统长拳的基础上,小溪长拳博众家之长,自成一体,代代传承,二十二世孙田尊杰为现传承人。新中国成立前,田氏一直以卖艺为生,凡附近有舞龙耍狮的活动,均有长拳节目表演,深受广大观众欢迎与称赞。田氏一族勤朴老实,心性豪爽,扶弱惩恶,凡见有不公之事,便出手打抱不平,在小溪古村周边数十里均有声望。2011年,“小溪长拳”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溪人遵循组训,敦亲睦族,戒奢戒侈,繁衍生息,代代传承。村人发展生产,搞活经济,勤劳致富。产业以水稻、香葱为主。近年来发展了光伏、蜜蜂、黄桃、藏香猪、食用菌、龙虾等扶贫项目,村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