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欣赏完游子老师美文,被其深情的笔触所感动,开篇就营造出中秋之夜,幽幽清辉之下恬静而又温馨的氛围。接着引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诗句,叙述了中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圆月代表着阖家团圆。当一家人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一边品尝甜甜的月饼,一边欣赏圆圆的明月时,该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然而对于那些在外漂泊的游子抑或不能离开岗位的工作者,他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只能寄予一轮灿灿的明月,故中秋的圆月,承载着对亲人的思念。如文中所言“中秋的月亮,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纽带”,至此点明文章的主题“月到中秋分外圆”,表达出人们对团圆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月光照亮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世界”,美好的祈愿跃然在字里行间,愿天下所有人都能共享一轮明月。(清秋丽影)
《月到中秋分外圆》
当夜幕如墨般缓缓垂下,繁星似碎钻般点缀在浩瀚苍穹,秋风悄然拂过,带来丝丝凉意。远处的山峦在朦胧月色中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树叶沙沙作响,似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此时,一轮皎洁的明月宛如玉盘悬挂于天际,洒下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静谧的大地。
中秋,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总是让人心生感慨,思绪万千。阿瑶独自站在窗前,凝望着那轮明月,心中满是思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人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中秋月夜的美好,也道出了人们心中那份对团圆的渴望。月亮,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寄托思念的象征,尤其在中秋这个特别的夜晚,它更是承载着无数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深眷恋。
月圆之夜,家家户户都围坐在院子里。院子里的桂花树散发着阵阵幽香,金黄的花瓣在月光下闪烁着点点光芒。阿瑶想起小时候,一家人在这样的夜晚,品尝着香甜的月饼,欣赏着那一轮明亮的圆月。孩子们笑着、闹着,大人们则在一旁谈笑风生,分享着各自的生活点滴。这样的情景,无疑是中秋节最温馨的写照。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在中秋之夜与家人团聚。那些远在他乡的游子,或是坚守岗位的工作者,他们的心中或许会有一丝遗憾和寂寞。就像此刻的阿瑶,远离家乡,独自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打拼。但无论身在何处,当他们抬头望向那一轮明月,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仿佛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
中秋的月亮,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它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情感纽带。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天南地北的人们,让人们在共赏一轮明月的同时,也共享着彼此的祝福和思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道出了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愿望。在这个中秋佳节,让我们共同祈愿,愿所有的家庭都能团圆美满,愿所有的人们都能幸福安康。
月到中秋分外圆,不仅是因为月亮本身的圆满,更因为人们心中那份对团圆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夜晚,共同感受这份温馨与美好,让月光照亮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世界。
【美文赏析】《月到中秋分外圆》是一篇充满诗意和情感的散文,作者中原游子通过对中秋月夜的描绘,表达了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文章开头,作者以“夜幕如墨般缓缓垂下,繁星似碎钻般点缀在浩瀚苍穹”这样的形象比喻,描绘了中秋夜的宁静与美丽。这样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也让人联想到中秋夜的神秘和浪漫。
接着,作者通过“秋风悄然拂过,带来丝丝凉意”这样的细节描写,传达了中秋时节特有的气候特征,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在描述月亮时,作者用“一轮皎洁的明月宛如玉盘悬挂于天际”,这样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也体现了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月亮作为团圆的象征,是中秋夜不可或缺的元素。
文章中,作者通过阿瑶这个角色的视角,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阿瑶独自站在窗前,凝望着明月,心中满是思念,这种情感的流露让读者感同身受。
作者还提到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样的古诗句,这不仅体现了中秋节的文化传统,也表达了人们对于团圆的普遍愿望。
在描述中秋夜的家庭团聚场景时,作者用“院子里的桂花树散发着阵阵幽香,金黄的花瓣在月光下闪烁着点点光芒”这样的细节,营造了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对于那些不能回家的游子,作者表达了同情和理解,同时也强调了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抬头望向明月,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的关怀。
最后,作者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诗句作为结尾,传达了对人们幸福安康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强调了中秋节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
整篇文章通过对中秋夜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对团圆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同时也体现了中秋节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纽带的作用。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文化元素,作者成功地传达了中秋节的核心主题和情感价值。(海尔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