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19094|回复: 7

[散文] 有长度的村庄

  [复制链接]
来自- 安徽滁州
来自- 安徽滁州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主题

40

帖子

3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8
发表于 2020-2-10 16: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安徽滁州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0-2-11 18:51 编辑

                           

     【编者按】作者从探究“百里”这个村庄的名字入手,开头用一系列问句提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也引出了下文所写内容。这个名字不仅有地理意义上的长度,更有历史意义上的张弛,作者来此采风从探究百里的文化、历史、人情、风俗各方面着手,分六部分细细讲述。面对一些老物件,又如一个废弃的油灯座,一个烟斗,旧屋中的一个旧时木柜,农耕博物馆里许多农具,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思绪回到从前,脑海中演绎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来到百里村庄第一高峰三千寨,立于三千寺门外,思绪万千,感觉自己立于百里村庄悠久历史的源头。夜晚观赏百里村庄自编自演的曲子戏,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介于石”,一块石头,一块非同寻常的石头,淹没在废墟的草丛中。却是颇有分量的历史符号,是由清代文化名人王大枢所书写。他在伊流放十三年,如屈原一样成为百里有代表性的名人。最终作者得出结论:百里这个有长度的名字,来自于周朝,有姬姓虞国人入秦后,授予“百里”作采邑,其后代子孙就以封地名为姓,称百里氏。结尾照应题目,再次说明百里是个有长度的村庄。文章思路清晰,观点鲜明,体现了作者勇于探究的精神,是一篇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文章!推荐赏读!【编辑:莫道不销魂】

     “百里”,是个镇,也是个村庄。
  给一个镇一个村庄取出如此长度的名字,蛮有意思。从哪里起始呢?从太湖县城起算?从岳西县城起算?还是从其毗邻的闻名遐迩的二祖禅山司空山算起?从春秋时代?从唐朝?晋朝?抑或更久远的时代算来?我百思不得其解。
  “百里”,是个数量词,我们习俗中是很欣赏这个词语的,比如,百里挑一,百里之遥,一泻百里,百里不同俗,就连一县之长都称之为“百里之才”。地处大别山腹部的这个村庄,也喜欢上“百里”这个词,以它冠名,不仅有了地理意义上的长度,更有了历史意义上的张弛,有了跋涉的诱惑,有了品味的灵魂。

  一
  大别山,千山万壑,延绵千里,在“百里”这个地方,舞了一下袖子,打了一个小转身,形成了山区特有的依山傍水的村庄。青山环绕,苍翠如画;鸡鸣狗吠,鸟语花香;一幅天然的风景画永远定格在这里。一条叫做“长河”的溪水,就如同大别山的乳汁,从山之颠、从谷之深缓缓流来,四季如常,清凉甘甜;山中无数的生灵,和村庄世代的居民,长相厮守,和谐相处,与这个村庄一起休养生息。
  风雨。朝霞。晨雾。炊烟。唱鸣。喧嚣。轮回。
  一个村庄应该有的一切,“百里”这个村庄都有。
  村庄延续着岁月,岁月厚实着村庄。村庄的树站成了沧桑,村庄的长河流出了沧桑,“百里”也跟着沧桑起来。整个村子,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浸漫着沧桑古朴。
  在一座风雨飘摇的古祠堂外,我看到了一个废弃的油灯座,仅仅只有一个灯座。就是这个灯座,让我看到了来自上个世纪甚或是久远时代的光芒。天上飘着小雨,但我和一起来采风的一位朋友,冒雨将灯座于古祠边的小河里洗去蒙尘,观赏。我揣测着,这盏灯,曾经闪烁过多少温馨,明亮了多少夜晚,多少父亲在它微弱的光芒中,捶打草鞋,多少母亲在它闪烁的灯光下,纳鞋做衣。灯头不知去向,也许早就化腐朽,归尘埃,但丝毫不影响我对这盏灯座的由衷敬意。
  一个烟斗,斜挂在一栋老宅的残壁上,似乎是安卧在“百里”的怀中。烟斗一节一节的竹节仍清晰可见,但退去了竹色而成为黑色。我凝视良久,思索着,烟杆上浸润了农人们多少唾液,承载了农人们多少力度,感受了农人们多少体温,烟斗才有了这种成色,才有了这种古意?烟斗中曾经一明一灭的烟火,沧桑了“百里”多少老农的脸色;烟锅里飘出的缕缕青烟,熏陶了“百里”村庄多少的宁静祥和;烟斗“吧嗒”出的音乐,陶醉了“百里”村庄多少的风调雨顺?这座老舍知道,这面老墙知道,烟斗的主人知道。但主人今在何方?烟斗虚心不言。我没有去打听,也无需打听。我和烟斗对视着,良久,我忽然意识到,烟斗一直在悬墙而思,一直在重温着往日的烟火。
  古祠堂和旁边老宅的前面是一片水田,一层一层伸展开去。田的对面是青山,青山的脚下有小溪,溪水潺潺,长年累月为这村庄古宅唱着渺远的歌……

  二
  我在一座废弃了的旧屋前停了下来。
  一个旧时木柜吸引了我。柜盖已经坏掉,油漆保存良好,师傅描绘的牡丹仍鲜艳茁壮,赏心悦目。
  这是新媳妇的嫁妆。这位新媳妇,现在是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这个柜子是和她的花轿、和她如花似玉的容颜一起抬进这座老屋的。她就是用这个柜子盛着她的感情、快乐和幸福。柜子装满了她的一生。
  她把心事安放在里面,她把辛劳安放在里面,她把人生安放在里面。在生命的每一天,她都会打开它,捡翻一遍、两遍、三遍……有时是早上,有时是半上午,有时是晚上,或拿出一丝温情和温馨,或收藏一些甜蜜和幸福。有时她也把哀伤独自收藏进去,把委屈独自放进里面,她像善良的中国女性一样,温和谦恭让。她特别愉快的收藏,就是将自己男人的爱抚收藏进去,把儿女的温情保存在内。她经常有事没事打开柜子,并不是拿什么,而是要看看自己的心事,体会一下收藏在其中的幸福和快乐,甚至于回味一下哀伤和思念。她乐此不疲,已经把柜子抚摸得油光可鉴。
  现在柜子的主人已经老了,甚或故去。但柜子容颜尚存,静静地躺在这座老屋的檐下,虽被岁月涨坏了盖子,却不失其峥嵘和温馨。我肃然起敬,我为这台旧柜起敬!为收藏了许多故事的这位女人、妻子、母亲、奶奶起敬!为“百里”这个村庄所有的女性起敬!

  三
  “百里”农耕博物馆里,摆着许多我熟悉或不熟悉的农具。
  犁头,风车,蓑衣,扁担,石磨,条锄,等等等等,它们不仅知道“百里”农耕的历史,它们更知道“百里”土地的厚实。
  一架木犁,一头水牛,一个农夫。这是多么温暖的场景。农夫深一脚浅一脚,大声吆喝着,长长的牛鞭虚晃着,在泛黄的土地里,牛拉着犁,农夫扶着犁耙,后面跟着他的妻子,妻子奋力轮着锄头,落下的瞬间顽固坚硬的土块被击碎了,击打一阵,挪动一段,合着老牛的节律,一段段地向前推移。一幅绝美的农耕图。我脑中想象着这一幕,同时也想起了齐白石画的《春耕图》,一头壮硕的水牛拉着犁耙,牛头朝左,后面紧跟着戴着斗笠披蓑衣的老农,老农的整个脸被斗笠覆盖,一手拿着鞭子,一手扶着犁,春雨之中,远处的山岚开始返青,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现实中的农耕图,画纸上的春耕图,何其相似乃尔。这图景,从外方走来百里,也会从百里走出大山;从远古走到今天,还会走向将来。
  “百里”农耕大串烧,从远古到近代,一件件历经岁月沧桑的物件,用满身尘土和历世烟尘复古了农耕时代的原形,还原演绎了一幕幕生产生活的场景,展现了“百里”村庄的久远和“百里”人心底的自豪。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观赏者新奇、怀旧、感慨。年轮把时光碾碎在身后,我们一行人,应邀来此,就是来一次穿越,回到以前,回到碾碎的时光之中,体会农耕时节的趣味,拾忆心灵深处的宁静。一把尘封的曲辕犁记挂着农人的艰辛,一把秃头的锄头浸泡着汗水的刨挖,一盏破旧的马灯映照着黑夜的激情,一架锈迹斑斑的镰刀折射着昔日的锋芒,木锨,馓子,耙,磨,牲口绳套,纺车,织布机……太多太多的农具物件,争先恐后展现着各自的风采,久远而尊贵,闪现着百里世代居民辛勤劳作的身影,闪耀着来自炎帝开垦之际的光辉。
  农耕文化,诗情画意,早就融入了“百里”子孙的血液里……

  四
  百里,三千寨。
  这块地方注定与数字有关,与长度有缘。
  三千寨,是百里的一座名山。名在高,是百里村庄第一高峰,巍峨挺拔近千米;名在禅,古往今来,许多信士在此修心养性,立身成佛,将此山禅化为禅宗名刹三千寺;名在古,山顶太平天国遗址尚在,石砌城垣尚存,传说故事可闻,山间松涛怒吼,林下泉水叮咚,诉说着“万人沟”血雨腥风的故事。三千寨,高峻、幽茫、壮烈、深彻,无不昭示着百里村庄的长度和厚度。三千寨,山高水远,从其沟沟壑壑汇成的溪流归于长河,穿村而过,滋润着村庄的一切生灵。
  我们立于三千寺门外,古风穿越而来,带着禅意,在耳边“呼呼”。远望山脚下的长河,蜿蜒曲折,闪着金光。我思绪驰骋起来——翩翩才俊,坐在长河岸边,诵读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长河边的浣女,埋头浣衣,时不时扬头瞄一眼才俊,抡起的棒槌有意轻一下重一下,捶打着心思,心花随着水花一起怒放,不远处“吱吱呀呀”的水车慢悠悠地旋转着,在一车一车地浇灌着才俊与浣女的爱情……
  一个弥漫着质朴温馨的远影,穿越时光的隧道,把远古与近代浓缩成一座山、一条河。无论是山高水远还是天高云淡,古风禅意沐浴着百里村庄,既有沧桑之感,更有诗情画意,让人不禁想起陶渊明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诗句。如今非常现代化的百里村庄,就是从陶渊明描绘的诗画里走来,一路繁荣昌盛。
  站在三千寨,也就是立于百里村庄悠久历史的源头。

  五
  柳青村乡村大舞台。锣鼓喧天。
  我们在观赏百里村庄自编自演的曲子戏。
  高昂,激越,戏词我没全懂,剧情我明白。令我感动的是,唱戏的不是演员,听戏的不是观众。台上台下,都在一起捉妖、除妖,惩恶扬善。台上台下融为一体,是民间戏剧的精髓。演员一出场,观众一落座,大家都是戏中人。正如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人人都在其中。
  百里人骄傲地说,我们曲子戏至今还保存着“观众是演员,演员是观众”传统互动的戏剧精髓。传统是纽带,纽带不仅仅连接,还可以溯源。村庄有村庄的活动规律,百里村庄也不例外。自古以来,劳动之余或农闲之中的休养生息,更多的还是追求精神娱乐。唱着小调劳作,哼着小曲串门,吼着嗓子喝酒,都是朴实的村民自娱自乐愉情解乏最常见的方式。百里的村民们,常常东家一桌,西家一餐,三五七八人不等,聚集而欢。久而久之,有人把唱曲与民间秧歌、社火相结合,将小调小曲子,慢慢凝练为小戏,逐步由“地摊子”搬上“小舞台”,成为相对固定而规模的戏剧。村民们以此方式交流,以此方式亲近,以此方式表达,以此方式宣泄,以此方式快乐,也以此方式哀伤……曲子戏,深深根植在百里人的心中,他们不仅喜欢看,更喜欢唱、喜欢演。
  曲子戏有着特别的功能。我深切感悟到,百里人骄傲的不是戏剧,不是保存传统的习俗,而是他们享受生活的方式和心态,并由此延续的一种伦理道义,根植于灵魂深处的那种粗犷和质朴。我的感动和赞赏,也不仅仅限于曲子戏的独特,还在于一种文化心理的认同,一种性格的形成,一种身份的确认,一种曾经滋养肉体和精神的物质指认。这其中浸漫着历史的韵味,就像一罐被岁月尘封的老酒,细细品味,让人陶醉;又像一杯浓浓的咖啡,虽苦却有撩人的清香,让人留恋。百里传承着这一戏剧并发扬光大,他们自演自导的曲子戏《降曹》《拜寿》等多个优秀剧目获得安徽省级验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看到了曲子戏更大的魅力和辉煌的未来。

  六
  春秋的短剑,战国的铜器,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明代的瓦当,清代的寿屏……这些承载历史文化最直接最明了最厚重的符号,也书写在当今的百里。
  “介于石”,一块石头,一块非同寻常的石头,淹没在废墟的草丛中。这是一个在百里这个村庄颇有分量的历史符号,是由清代文化名人王大枢(1731-1816)所书写。王大枢,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举江左孝廉,拣选知县。他读书万卷,吟诗写赋,博古通今,满腹经纶,闻名乡梓。1803年,他因故被流放伊犁。如果说,流放,足以扼杀一个前途无量的官僚,却能够造就一个流芳百世的诗人!屈原因流放而成为中国诗史第一人,成就了著世大作《离骚》。而同样被贬伊犁,流放边疆的王大枢,背负着一腔踌躇满志、戍疆保国的情怀,饱含着读书万卷、满腹才华的思绪,静守边关,吟赋作诗,抑或指责时弊、斗恶权贵,抑或赞美边疆、颂歌山川,抚慰心灵,修身悟性。在伊流放十三年期间,完成了《西征纪程》、《天山赋》等代表作。晚年归故里,七十三岁生日时,为了言志,为了警醒自己、家人和世人,他在一块石头上书写了一段警言,成就了百里家乡一个厚重的历史符号——“介于石”。石上横书“介于石”三字,下刻“得磊之一,在豫之二,公不易三,士不笋四”等语,留给后人推析、领悟。
  “介于石”现虽已破损,但光辉在,精神在,更显沧桑与厚重。
  我们站在这样一个厚实的历史文化的符号面前,久久无语,倍感苍凉。
  岁月是一条无情的河流,流去了昔日的繁华与辉煌,流走了青春与激情,流逝着爱恨与情仇。二百八十余年,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长度标准。当我们抚摸着“介于石”这块历史的残痕时,内心也激荡着热情与希望。
  一道古城垣,一条老长河,一座古祠堂,一栋旧老屋,一折曲子戏,一杆旧烟斗,一馆老农具,一块介于石……古老的物件,斑驳的历史,凝重的情感,垫实了百里村庄的厚度,拉长了百里村庄的长度。
  “千秋画卷千秋业,百里山河百里歌”,我从百里村庄许许多多厚重而沧桑的故事中,多少知晓了百里村庄的一点秘密,它取出如此长度的名字,原来是有故事的,是有渊源的。这个有长度的名字,我有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相信它来自于周朝,有姬姓虞国人入秦后,授予“百里”作采邑,其后代子孙就以封地名为姓,称百里氏。百里氏的子孙繁衍,来到大别山的此处定居,将这块“风水宝地”封名为“百里”。所以,“百里”,它不是数量词,不是与太湖县城、岳西县城的距离,是这个村庄世居祖先的姓氏,是这个村庄的姓氏,于是这个村庄就有了归属、有了灵魂。
  百里,这个镇,这个村庄,的确是个名副其实的有长度的村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回复 来自- 安徽滁州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安徽滁州

来自- 河南开封
来自- 河南开封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8

主题

3298

帖子

11万

积分

右首版

Rank: 6Rank: 6

积分
113348

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0-2-10 17: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开封
本帖最后由 阿巧 于 2020-2-10 17:29 编辑

“百里,是个镇,也是个村庄。”文章开头直奔主题,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古镇,什么样的村庄,引起读者读下去的兴趣。依山傍水,古老文明与现代相交汇,古朴中又不乏清新,令人神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河南开封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南开封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主题

5336

帖子

7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77682
发表于 2020-2-10 18: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0-2-10 18:24 编辑

一篇有着幽幽故事的散文,这个有长度的村庄,山水人天然融合,历史悠久,博物馆、三千寨、古城垣、老长河、古祠堂等等如一幅幅画面徐徐展开,让人身临其境、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山西阳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主题

5336

帖子

7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77682
发表于 2020-2-10 19: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阳泉
期待老师更多美文佳作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阳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阳泉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0

主题

6168

帖子

13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39222

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0-2-11 16: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编者按】作者从探究“百里”这个村庄的名字入手,开头用一系列问句提出疑问,引发读者思考,也引出了下文所写内容。这个名字不仅有地理意义上的长度,更有历史意义上的张弛,作者来此采风从探究百里的文化、历史、人情、风俗各方面着手,分六部分细细讲述。面对一些老物件,又如一个废弃的油灯座,一个烟斗,旧屋中的一个旧时木柜,农耕博物馆里许多农具,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思绪回到从前,脑海中演绎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来到百里村庄第一高峰三千寨,立于三千寺门外,思绪万千,感觉自己立于百里村庄悠久历史的源头。夜晚观赏百里村庄自编自演的曲子戏,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介于石”,一块石头,一块非同寻常的石头,淹没在废墟的草丛中。却是颇有分量的历史符号,是由清代文化名人王大枢所书写。他在伊流放十三年,如屈原一样成为百里有代表性的名人。最终作者得出结论:百里这个有长度的名字,来自于周朝,有姬姓虞国人入秦后,授予“百里”作采邑,其后代子孙就以封地名为姓,称百里氏。结尾照应题目,再次说明百里是个有长度的村庄。文章思路清晰,观点鲜明,体现了作者勇于探究的精神,是一篇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文章!推荐赏读!【编辑:莫道不销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陕西西安
来自- 陕西西安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8

主题

1762

帖子

4万

积分

右首版

Rank: 6Rank: 6

积分
48560

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0-2-13 14: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陕西西安
语言简洁,但字里行间又蕴藏着许多信息和情感,这正是我学习的地方。祝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陕西西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陕西西安

来自- 安徽滁州
来自- 安徽滁州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主题

40

帖子

3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8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17: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滁州
非常感谢编辑老师的鼓励和鞭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安徽滁州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安徽滁州

来自- 安徽滁州
来自- 安徽滁州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主题

40

帖子

3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8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17: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安徽滁州
非常感谢各位文友的惠顾和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安徽滁州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安徽滁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订阅| 关注 (29)

以打造“超一流的品牌社团”为社团的发展目标,以“为作者服务、为文字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团的发展理念
6今日 3486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