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宫学大 于 2019-8-7 15:18 编辑
“文“名 遐 迩 黄 鹤 楼
宫 学 大撰文摄影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人崔颢这首脍炙人口的《黄鹤楼》七律诗,将黄鹤楼的地理环境、古代传说和楼台英姿融为一体,感情淋漓尽致。使我读后对黄鹤楼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多次登上黄鹤楼,重游诗仙送故人时的故地。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内的武昌大桥桥头的南端。同湖南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据史料记载,公元223年,三国时孙权在武昌城上修建哨楼。五代齐梁年间,传说仙人费文炜曾骑着黄鹤到这里小憩,建楼迄今历时1700多年,初始具有哨所性质,到唐代才发展成为登临观赏的风景楼。几经兴废,最后一次焚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黄鹤楼于1981年兴建,1985年竣工,主楼共五层,每层12个角,楼体呈金黄色,高51米,是用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建成的,金黄色的琉璃瓦,攒尖顶,层飞檐翘角,角下悬铃,风动铃声悠扬。四面各有一座骑楼,形成五顶并立状。在最高层的楼檐下,正面朝西,悬挂“黄鹤楼”三个镏金大字匾额,为现代书法家舒同的手笔。北、东、南三面分别为“北斗平临”“楚天极目”“南维高拱”匾额。建筑楼群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组成,并分布于三层平台入之上,沿中心轴线逐层升高,主楼底下四面有厅廓。当我循着曲栏,登上台阶,走过小轩,穿越厅廓,沉浸在传说和联想之中,充满了诗情画意,欣赏那匾,品味楹联,使人的感情升华到“旷达谈远”的高度,真正让我领略到黄鹤楼那古文化的气质。
步入主楼一楼高大宽敞的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由756块彩色瓷砖组成大型壁画《白云黄鹤》,画面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骑在一只飞舞于白云中的黄鹤身上 ,正悠闲地吹着笛子,下面山林郁郁,江水滔滔 ,而黄鹤楼则耸立在这水天之间,不少游人在此拍照留念。二楼前厅正面居中是唐朝阎伯瑾写的《黄鹤楼记》巨型贴金镌刻, 两旁是两幅瓷嵌壁画《孙权筑城》和《黄鹤楼设宴》, 它反映了 1700年前孙权筑城和黄鹤楼始建时的情景。当我漫步走上三楼,迎面是一幅巨大的《人文荟萃》彩色瓷嵌组画,用绣像画的手法描绘了崔颢、李白、白居易、孟浩然、王维、贾岛、杜牧、刘禹锡、陆游、范成大、顾况、宋之问、岳飞等13位唐宋名人墨客的形象。其中,那崔颢正仰天长叹,好像在惋惜“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还有李白、岳飞在黄鹤楼提笔吟哦的神态, …我仔细地端详着一幅幅画像, 品味着一首首诗词,如入艺术宝库 ,不禁感慨万千,随口吟出 :“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四楼大厅分割成众多的斗室, 备齐文房四宝,供游人乘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也雅兴一次,写上“楚湘名楼始登临,眼底江天妙入神。晴川鹦鹉寻佳句,古今多少眺凭人。”
当我登上顶层五楼时,大厅四壁 , 一幅以“江天浩瀚”为主题的组画 ,烘托 “长江万里情”的壮丽景色。正中立柱楹联是“一楼萃三楚精神 , 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 ,古今无尽大江流。”意蕴深厚。
步出五楼大厅,凭栏极目楚天,武汉三镇尽收眼底 ,长江大桥势如长虹,四周天空白云缭绕, 恰有羽化而登仙,乘鹤而去的感觉,脚底下长江大桥贯通南北,重温那“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州”的醉人意境,江中不再是“孤帆远影”,而是“千帆竟发”,还有巨型客轮和货轮沿江而行,似乎可以上溯到大江源流,下穷至茫茫东海 ,苍穹无限 ,我的心潮随着长江之涛阵阵翻滚....
图为黄鹤楼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