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塘中水仙 于 2019-11-6 14:00 编辑
【编者按】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自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生活当中,有很多事情,很多食物,不亲自做,不亲自掰开来碾碎了品一品,你永远不知道真味。所以,看与做之间永远不能划等号。只有实践才会出真知。本文作者显然通过自己的亲历亲为,知道了实践的重要性,并一发而不可收拾,深深地爱上了“那一口”。文字在回忆当中充满了暖暖的味道,虽然也记录了曾经打工的一段辛酸经历,但在“那一口”当中剩下的还是深深的诱惑,于是回忆也便是美好的了。(编辑:塘中水仙)
想念那一口
上世纪90年代,浪子曾经在襄阳生活了5年——当然是当一个老打工仔。 抛家别眷,一个人漂流,吃饭就是很大的问题。原本我不喜欢吃面条的,但在当时的襄阳,早餐最便宜,且又是主打的,就是面条。没有办法,我只好入乡随俗,勉强自己——当然,主要还是自己囊中羞涩,吃不起别的。 记得第一次走进科技馆对面的春园路一家小面店(因为小,没有店名)的时候,看见有很多顾客排着长长的队伍,在那儿等待吃一种叫做“杂碎面”的面条。不明就里,我也挤在了队伍里。 可当我看见前面的顾客,端出来的所谓“杂碎面”,是牛肠、牛骨汤、牛筋等杂七杂八的东西下的面条的时候,就后悔了,因为我一向对什么牛杂、猪杂不感兴趣,从来都不吃。但我当时又不好“退出”,只好硬着头皮要了一碗。 端着面条走到小桌前坐下,我又看见前面的顾客还要了一碗什么黄酒,看上去像洗米水——这种酒我们家乡没有,故而,也从没喝过,心里更加有些犯怵。但我又看见那些顾客们喝一口酒,吃一口面条,津津有味。于是,我也要了一碗所谓的“黄酒”,学着他们的样子吃喝起来。 谁知,当我吃进第一口面条的时候,就觉得那面看上去杂七杂八,黏黏糊糊,可吃进嘴里却是别有一番香味,一种别有口感的爽滑,尤其是就一口黄酒后,那香那滑更是浓郁,让人不忍弃之。 就这样,我爱上了那口:牛杂面就黄酒。五年打工生涯中,只要是在襄阳吃早餐,可以说大半是它。 虽说离开襄阳已经近22年了,但只要有人提起在襄阳吃,我就会自然不自然的想起那一口“牛杂面就黄酒”。 真想再找机会去尝尝!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