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山东济南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1-28 00:02 |
---|
签到天数: 1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3]偶尔看看II
金牌会员
- 积分
- 2365
|
本帖最后由 轮回的精灵 于 2019-1-4 22:02 编辑
编者按: 孩子的成长,是由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合力成就的。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环境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孟母三迁”的典故,都揭示了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受教的重要影响。本文作者对环境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有独到的见解,并提出“教育改革可以从科举制度中借鉴一些有益的东西。但愿我们的教育官员们能深入思考一下,让我们的教育制度能够融汇古今中外,变得更加科学。”
余念林写杨升庵的2部作品中谈到了教育问题,联系到当前教育中的种种现象,粗略讨论一番,姑且算作读后的所思所感。
杨家能出那么多的进士,是因为他们在当进士之前,都有一个很好的读书环境。杨枚没有那么好的读书环境,也就没能当成进士。
黄氏一家能出那么的学者、官吏,也是因为他们在成为学者、官吏之前,都有一个非常优良的读书环境和氛围,甚至兄弟姐妹之间也能来个“比学赶超”!
作品中的这2段,是对杨氏家族及杨升庵岳丈家族的人才辈出的一个方面的总结。今天,居住在城市的家庭,大都因为购置商品房、集资建房改善了居住条件,很多家庭的装修也日益现代化,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样无情的摆在了我们面前,很多家庭往往忽略了书房这个对于孩子学习至关重要的所在,很少听说有人在书房如何营造好的读书氛围上多动一些脑子。其实,读书的环境非常重要,对于正处在求学阶段的孩子而言,更是如此。
由此引发出的问题就是家长的表率作用。杨廷和婚后十年不育,生了儿子杨升庵,尚处襁褓之中的儿子,哭闹不止的烦心之时,拿起书桌上的《中庸》书册朗声读了起来,无意中止住了杨升庵的哭闹,以至于以后每晚杨升庵都要在父亲的诵读声中安然睡去。今天的家长,虽然很注意对孩子的培养,但有多少家长,可以像杨廷和这样,不经意间就影响了孩子,也在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好的现象环境?我们看到的景象往往是,家长在低头划手机,孩子边划手机变与家长讨论又读到了一条如何有趣的微信,只是可惜,划手机划出来的内容与学习无关,孩子想与家长讨论的有趣的微信也与学习无关,不消说,家长的浮躁,影响和带动着孩子,孩子的不学习,不会学习,往往就在这种反方向、负能量的带动下,愈益严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不仅仅指孩子幼小的时候。如果更多的家长能够借鉴杨廷和的做法,效果是否会不同呢,我相信如若家长长期坚持,必定会有积极的、正能量的结果出现。
也许,教育改革可以从科举制度中借鉴一些有益的东西。但愿我们的教育官员们能深入思考一下,让我们的教育制度能够融汇古今中外,变得更加科学。
从科举制度中借鉴一些有益的东西,最直接的应该是给予记诵以应有的地位。
杨升庵的父亲,一代名相杨廷和三十多岁可以背诵《易经》,可以想象,记诵肯定在杨廷和的学习过程中给予他很多的帮助。不仅如此,出身书香门第的杨升庵母亲黄氏,竟然在丈夫诵读《中庸》哄孩子入睡的不自觉的熏陶下,能够流利背诵《中庸》的全部十八章,且能一字不漏。又有谁可以说,这样的父母,以自己的行动,营造出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子女日后成才没有帮助?
阅读余念林写的关于杨升庵的著作,掩卷遐思,可以从中得到教育孩子的方法的启示,我想这应该是阅读作品的额外收获。同时,也不得不叹服,杨升庵小小年纪,高中状元,这其中渗透着多少为父母者日常的苦心孤诣。从杨升庵的成功,得到某些借鉴,以改善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们要感谢杨升庵及其家人这个文化存在,也要感谢余念林,通过他的著作开阔来我们的视野。
PS:
余著二种:余念林,著《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新都牛人杨升庵家的明白事儿》。这两本书其实是一个系列,讲的都是大明三大才子之首杨升庵家族的一些人和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