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山东济南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1-28 00:02 |
---|
签到天数: 1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3]偶尔看看II
金牌会员
- 积分
- 2365
|
本帖最后由 水流云在 于 2018-12-30 16:07 编辑
记忆与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人的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诉诸痛苦的来源还是幸福的源泉,无可否认的是,记忆,在人的个体生活中,总是一个特殊的存在,特殊的现象。
记忆与错觉,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记忆,甚至在某种情况下会被“劫持”。世界顶级记忆研究专家、资深的犯罪心理学家茱莉亚•肖博士,在《记忆错觉》一书中,以大量科学理论为依据,参以诸多经典案例,阐释记忆令人不可思议的不稳定性,发出了我们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地了解自己的疑问,提出了怎样避免产生记忆错觉,如何利用有效手段提升记忆力的方法。
这部由10个章节组成的专著,语言别具一格、通俗易懂,行文生动有趣,又可以视为一本普通读者可以读懂,乐意阅读,能产生“悦读”效果的有益的科普读物。
既然记忆的可靠性非常值得怀疑,那在今天这样一个阅读时代,至少提醒我们,阅读回忆性质的文章或作品,有时“尽信书不如无书”,得出这样的结论,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对东方文化古已有之,立足于“博大”范畴的“开卷有益”观念的反叛或反动,而是兼收并蓄地吸收西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思辨观念精髓与真谛,更多地基于西方“精深”思维方式的考量。由此出发,从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层面上展开反思,或许能警醒我们增强全面、多角度理解和看待世界与自我的积极性,有助于更深层次上的思索与面对。对于深受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浸润的我们来说,同样应当视为一种“开卷有益”。
基于科学的严谨,实验的精确,甚至阅读精确到以秒计算,茱莉亚•肖博士的这部心理学著作,具有强烈的科学主义的因子与意味,从文化的兼容并蓄角度考察,如若与传统的中国思维互相参照,共同作用,那么,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博大精深”,就极有可能在芸芸众生的凡夫俗子身上得到验证,从而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带来极大的空间。
我们的记忆可以被改写吗?我们该如何分辨真假记忆?为什么弗洛伊德是错的?催眠能重新唤起记忆吗?社交媒体如何篡改了记忆?为何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形成记忆?审讯官如何偷换了犯罪嫌疑人的记忆?早教机真的可以提高婴幼儿的智力吗?自闭症患者为何会有超常的记忆力?关于儿时的记忆,关于当下生活里即使我们身边也时常发生因而至少经常耳闻的“性侵”,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摇摇晃晃的世界上发生的美国“9.11”,英国伦敦“7.7”爆炸,“肯尼迪遇刺”,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情变,这些活色生香地鲜活于我们眼前与记忆里的事件,通过茱莉亚•肖博士基于心理学专业的精致精确解读,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只是我们的感知,是一种个人体验,每个人对事实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记忆则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本质上,记忆和事实总是存在着差异,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外在因素的“记忆劫持”,即人们被认为地植入虚假记忆,会影响对事件的正确判断,进而深刻影响并作用于经济、社会诸多领域、范畴,甚至个体生活、家庭、家族,导致这样那样的错觉、错乱、无序,难以把握。
抵御虚假记忆,茱莉亚•肖博士为我们开出了这样的“药方”:1、记忆的可靠性总是值得怀疑的,因此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回忆。2、当你对他人的描述心存怀疑的时候,你可以询问一些和细节相关的问题,还可以通过一些具备诱导性的问题进行试探,你很可能会从中捕捉到一些漏洞。3、重复的灌输和强化是记忆植入的关键,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人总是不断给你灌输重复的故事或者事件,你就应该打起十二分精神了。
对人的心理的关注,是当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中国还是外国,都已经普遍引起共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如此社会背景下,茱莉亚•肖博士的《记忆错觉》,可谓生逢其时,因此,此书畅销欧美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我相信,此书定会在发行不久,风靡华夏大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