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运涛 于 2020-1-20 14:19 编辑
按中国传统的甲子纪年法,二O二O年将迎来农历庚子年,子对应的是十二生肖的第一位动物-鼠,庚子年是梁上之鼠。十二生肖根据北斗七星而定,十二属为斗星之气,散而为人之命,鼠是七星中的玉衡星,也叫贪狼星。鼠性昼伏夜游,是阴气的象征,从洞穴出来,常见脑袋,象阳气萌动于子。按三十六禽匹配十二干的道理,朝为燕,昼为鼠,暮为伏翼,但鼠年的第一天则有两种算法,一种是以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始,一种是以立春为一年之始,也就是说,或以一月廿五日、或以二月四日为进入鼠年的第一天。庚居天干第七位,为更,为物收敛而有实,庚的岁阳叫尚章;子者,蘖也,蘖生于下,指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芽。子的岁名叫困敦,“子宫癸水在其中”,子里藏遁着癸水的天干,庚子年也称尚章困敦岁。按六十甲子与五音十二律结合起来的纳音五行,丑为土之正位,而子为水旺之地,土见水多,则为泥也。气居内而闭塞,掩行蔽体,内外不通,故称壁上土,二O二O年生人属壁上土命,俗话说属土鼠的,恃栋依梁,兴门立户,却暑御寒之德,遮霜护雪之功。 有书上说这一年出生的女孩分外妖娆。她们长大后桃花满天飞。只是到底谁才是她的归宿?男人们总是为她们的相貌所吸引,但更吸引他们的,是这年生的女子别具一格的文艺气质。她多才多艺,又多精于诗文。她更是别具风情,她拥有所有的女人的美好特性。当她安静的时候,像那天上的月亮一样妩媚动人。她把心事藏得那么深,是那样的让人捉摸不透,更让人萌生强烈的好奇心了。 有很多人奇怪,我国的十二生肖中为何有鼠无猫,好事者并由此编纂了许多故事,故事讲得很动听很好玩,但都不是事实真相。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的,猫这个物种在我国古代是没有的,它的到来与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去西天取经有关。 玄奘历经千辛万苦到印度取到了经书,为了能把经书安全带回来,不仅要防火防潮,还要防备啮齿类的鼠啮蠹蚀,他发现了天竺国有老鼠天敌的猫这种动物,并且可以容易和人相处,于是携带回国,保护经书,中国始有猫类。而此时,十二生肖早就深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不能因外来物种引入而改变了。唐代宰相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被称为“李猫”,大概是荣膺“猫”之绰号的第一人了。 老鼠是与人类最贴近的动物,《尔雅》所记鼠的种类就有鼢鼠、鼸鼠、鼷鼠、鼶鼠、鼬鼠、鼩鼠、鼭鼠、鼥鼠、鼫鼠、鼤鼠、鼨鼠、豹文鼮鼠等。 鼢鼠尾短,眼睛很小,视力差,外耳退化,仅是小的皮褶,在地中行走,也叫鼹鼠、盲鼠。《庄子》中说的“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就是它。 鼸鼠颊中藏食,如猴子一样,也叫香鼠。 鼷鼠有人说是最小的鼠,也叫耳鼠。 鼶鼠则是大田鼠。 鼬鼠则是吃鼠的黄鼠狼,也叫鼪。 鼩鼠就是小鼱鼩,在田间捕食昆虫蚯蚓的鼠,也称地鼠或鼷鼠。 鼫鼠有人说就是《诗经》中的硕鼠,也有人说是蝼蛄,所谓“鼫鼠五技:能飞不能上屋,能游不能渡谷,能缘不能穷木,能走不能先人,能穴不能覆身。” 鼨鼠、鼮鼠都是豹文鼠,鼨小鼮大。东北很多,叫花鼠子。 鼳鼠就是如今很受喜爱的松鼠。 在中国最早文化典籍的《诗经》中鼠就已经在《硕鼠》、《行露》、《相鼠》等篇中多次出现,并已经成为经典文学语言。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诗中鼠牙既齿,无牙就是无耻,描述了贞女坚决不做有妇之夫的地下“二奶”,即使那男人无中生有,造谣诽谤,用诉讼来胁迫自己,她也决不屈服。可见强权男人的可憎,坚持操守之弱女的可贵,成语鼠牙雀角就出自于此。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说的是国君常年只顾重敛盘剥纳税人,却没有给纳税人应有的权益,逼得纳税人纷纷到其他地方投资生活,可知纳税人的愤怒和无奈。当时最大的社会生产力就是人力了,生产力撤走,足见生产关系的极大不和谐,没有了生产力的地方,也就没有了发展的基础,此减彼增,魏国最后被灭亡也就不奇怪了。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指斥无耻之徙连老鼠都不如,鼠辈这么丑陋的东西看上去都像模像样,形容虽然偎琐,可也是皮毛俱全啊!瞧它的小样儿,有胳膊有腿,有鼻子有眼睛,竟也无可挑剔!于是,鼠辈就成了一面镜子,让不讲礼貌、不守礼仪的人从鼠身上照见自己。我认为相鼠其实就是鼲子,也叫黄鼠,穴居土中,见到人则交其前足于颈,拱立如揖,所以又叫拱鼠、礼鼠。 我同时以为或许受这篇诗歌启发,后人创作了大量老鼠娶亲的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唐代第一篇传奇、志异小说开山之作,王度著的《古镜记》中就描写鼠妖为魅的故事,说有三女遭魅病,每到天黑,就靓妆服袨甲,一到黄昏后,则回所住闺阁,熄灭灯光。后来请人悬神镜照住了妖精,发现有一鼠狼,首尾长一尺三四寸,身无毛齿。有一老鼠亦无毛齿,其肥大可重五斤。又有守宫,大如人手,身披鳞甲,焕烂五色,头上有两角,长可半寸,尾长五寸以上,尾头一寸色白,并于壁孔前死矣。在此后,老鼠成精,化成美女要嫁给男人的故事就更层出不穷了,也包括最有名的长篇神怪小说《西游记》和短篇神怪小说集《聊斋志异》。 上大学时,听到许多家在华北的同学言之凿凿地讲亲眼见过老鼠娶亲的情形,我非常想见识,可惜他们也没有接到过老鼠的婚礼请柬,都是不期而遇,无法领我去如期观摩。但我想一人言虚,十人传实,或许真有其事罢。山西地区就有石头节,亦称老鼠娶亲日,俗称十指,时间在正月初十。这一天,民间忌动石器,不搬石头,习惯祭祀碾神、磨神、碓臼神、泰山石敢当神等等。在除夕于这些石器上贴春联后,正月初十日以前,是禁止使用的。过了正月初十日,则可以开封使用,无所讲究了。许多地方要在屋隅、墙角及水瓮里点灯、焚香、敬纸,对老鼠娶亲志贺。人们习惯吃莜面或高梁面鱼鱼。妇女们搓鱼鱼一手五根,两手同时动作,面板上搓动着十根细长的面鱼,故把这一天称为十指。搓面鱼的时候,要捏一些花轿同时蒸熟,放置墙角瓮底等处,以备鼠郎娶亲使用。 老鼠的习性,使它经常与人同居一室,它不事耕作,却把人类的劳动成果当它自己的东西享用,不劳而获,人类把它当作窃贼的代名词,成语“鼠窃狗盗”就是形容小偷小摸,但鼠与狗虽都为“道”上的同类,彼此却也不和平共处,有时较大的盗贼“狗”也会袭击较小的盗贼“鼠”,所以又有另一句话“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老鼠偷窃被审的故事还上过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汉代长安丞张某不在家,让幼小的儿子张汤照看家里,回来发现,老鼠偷走家中的肉,张某大怒,笞打了儿子。张汤掘开鼠洞,找到偷肉的老鼠和没吃完的肉,就举告老鼠的罪行,加以拷打审问,记录审问过程,反复审问,把判决的罪状报告父亲,并且把老鼠和剩肉取来,当堂最后定案,把老鼠分尸处死。他父亲看到这情景,又看到那判决辞就象老练的法官所写,特别惊讶,于是就让他学习断案的文书。张汤后来成为汉代最有名的铁面执法者,“鼠狱”一词也成为精于治律的典故。 老鼠形象丑陋,让人讨厌,又微不足道,也有很多相关的成语,如鼠屎汙羹、鼠目獐头 、贼头鼠脑、鼠雀之辈、孤雏腐鼠、鼠腹蜗肠、鼠臂虮肝、蛇头鼠眼、贼眉鼠眼、目光如鼠。 老鼠见不得人,见不得光,做贼心虚,躲避人类,很多成语可以形容,如胆小如鼠、蚁溃鼠骇、狐潜鼠伏 、鼠迹狐踪、鼠窜蜂逝、雀目鼠步、老鼠过街、鼠首偾事等。 老鼠又很险恶、卑鄙,也有一些成语典故,如鸮鸣鼠暴、鼠心狼肺、貊乡鼠攘、孤豚腐鼠、三蛇七鼠、奸同鬼蜮,行若狐鼠等。 最狡猾的老鼠在躲在人不敢轻易碰的地方,做城狐社鼠,让人们投鼠忌器。 老鼠坏事做绝,却也有秽鼠易肠的时候,有人修炼道术,一日功成,连房子一同升天,家里的鸡犬都成了神仙。只有老鼠,仙人嫌弃它不净,没有带上它。老鼠这才后悔自己平日所为,每天呕吐三次之多,想要把肠子里的污秽彻底清除,争取也同鸡犬一样位列仙班。 其实老鼠也不是一无是处,有的鼠肉是可吃的。鼠肉可做腊肉,春秋时代的周人(陕西人)管没有腊过的鼠肉叫“璞”,而郑人(河南人)管没有修理过的玉叫“璞”,曾有周人把“璞”揣在怀里,问郑的商人,“你想买璞么?”郑商以为有宝玉,急忙说:“我要!”周人拿出的却是鼠肉,郑人哭笑不得,便道歉说不要了,后人就用“鼠璞”来比喻有名无实。 鼠皮可做冬天御寒穿的袍子,晚唐温庭筠曾有诗记述道:“犀带鼠裘无暖色,清光炯冷黄金鞍。” 栗鼠尾毛作成的笔称为鼠尾,宋代黄庭坚在戏赠米芾的诗中就说:“万里风帆水著天,麝媒鼠尾过年年。” 书圣王羲之写兰亭序用的则是用老鼠胡须做成的鼠须笔,唐代诗僧皎然就赞扬过这种笔,“龙爪状奇鼠须锐,冰床白皙越人惠。” 有种飞鼠是在飞行中生子的,如果有难产的产妇,用飞鼠皮盖到身上则会顺利生产,所以这种飞鼠皮叫“催生”。 最神奇的鼠制品当属相传东方朔所著《神异经》中的“鼠布”了,“南方有火山,火中有鼠,重百斤,毛长二尺余,细如丝,取毛织为布,受污垢,以火烧之,即清洁。”不过后来弄清,“鼠布”与鼠无关,是用石棉制成的火浣布,二尺多长鼠毛织布却只是一个误会。 写到这里,笔者也有些梧鼠技穷了,再下去就该鼠入牛角,还是暂且鼠窜狼奔吧。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