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唯造平淡难”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山水诗画在对话框里给我留言,咨询我“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这一诗句的由来和含义。这让我确实思考了好一阵子,怎么回答才令山水诗画满意,我自己也能通得过,于是有了这篇《有感于“唯造平淡难”》的杂谈。
既是杂谈,当然包罗万象,但又不能漫无边际,因此扣住主题是十分必要的。我今天要围绕的主题就是“平淡”。就平淡这个词的本意而言,有很多的理解:一是指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平淡无奇,这往往是指述事经过过于乏味;二是平和淡雅,所谓平和就是普普通通,虽然简单,但不花里胡哨,而且与“淡”字组合,就如同负负得正,就有别于平庸,淡味,而是表达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思想,它是一种用非常平常和朴素的语言、文字,去表达浓浓的情感,平实而无虚华,浅淡而质朴,思路深刻而雅致,常常用来表达一种人的品德、性格、为人。这里大多数是用来针对写作、书画的风格和特点上,把准确地叙述,近乎白描、不加修饰、真切自然、不事雕琢、平易近人、深入浅出、入木三分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所以宋代现实主义的大诗人梅尧臣才做了一次精彩的总结,写出了“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的名句。
宋•梅尧臣《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具伏高致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的诗是这样写的:“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譬身有两目,了然瞻视端。邵南有遗风,源流应未殚。所得六十章,小大珠落盘。光彩若明月,射我枕席寒。含香视草郎,下马一借观。既观坐长叹,复想李杜韩。愿执戈与戟,生死事将坛。”梅尧臣坦言,写诗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要想达到平和淡雅的境界是非常难的,可以说平淡是文学创作和诗歌创作的最高水平。就好比我们有两只眼睛,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周围的一切,了然在自己的视野里。
梅尧臣何许人也?据史料记载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安徽宣城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起初未中进士,后荫补河南主簿。五十岁后,皇祐三年(1051)被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授太常博士。由欧阳修推荐,为国子监直讲,后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有《宛陵先生集》60卷,《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
史料记载,历来学者对梅尧臣诗歌风格的评价,大都数都离不开他的“平淡”一语。最早评价他的就是竭力向皇上推荐他的同僚欧阳修,他用“淡”来形容梅尧臣的诗。他在《六一诗话》里写道:“圣俞平生苦于吟咏,以闲远古淡为意,故其构思极艰”,还说:“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后来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称“梅尧臣学唐人平淡处”,南宋词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圣俞诗工于平淡,自成一家”等等。有此可见“平淡”几乎已经成为历来诗论家对梅尧臣诗歌风格的共识。梅尧臣本人不但追求作诗平淡,而且尽力创造“平淡”的最高境界。
有关平淡之说,上面提到有隐喻人品浑厚世事淡泊者,如三国魏刘劭所著《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辨析、评论人物的专著,在《九徵》篇中写道:“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说明对人物的分析观察首先看看是不是具备平淡质朴的特质,然后再看看是不是聪明睿智。明朝有名的宰相张居正在他的《杂著》中写道:“故人之才性,以平淡为上。”也是指识人才,要从平淡中观察。还有写思想境界的诗篇,如清代大思想家龚自珍他在《已亥杂诗》中写道:“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这是那年龚自珍辞官,在往返北京杭州接家眷的途中,看到祖国大好河山被外国侵略,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的诗篇。表达作者看穿世事归于平淡的心情。
当然平淡之词更多的是指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一般说来,平淡的作品都具备单纯通俗、平实质朴,给人以悠远深思的感受,文字中没有太多的华丽辞藻、却有务实清新、返古归真的风格,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如同白话聊斋。比如王之涣的《登黄鹤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些诗字字句句都平淡,但是并不是平淡无味,而是寓意深刻,蕴含思致。正如前面梅尧臣说的“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的确,要想写出平淡而寓意深刻的诗句并非易事,要用平淡切实的文字表达深邃久远的思想境界,真的需要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举重若轻的心理素质。
诚然,作者无论是写诗,还是写散文、小说都是要给人看的,如果没人看,你的作品自然就没有吸引力,而要让你的作品得到共鸣,愿意花时间去琢磨你的内心,你的作品就是成功的。这就是前面说的,作品写重容易,写平淡就难,比如堆砌一些辞藻,创造一些典型情节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用平实淡雅的语言去表达浑厚的深意却不是容易做到的。比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就是经过千锤百炼,特别通俗易懂,像《长恨歌》那样的诗歌,尽管长但朗朗上口浅显易懂。有的人写诗写文喜欢故弄玄虚,出具偏字难字,让人读来费劲拗口,或者是说了一大篇,不知道说什么,言而无物,天马行空。这样就没有好效果。
其实写作和年轻人飙车,老年人下棋,中年人侃大山是一样的,也是一种嗜好,如果你写的诗歌别人看不懂,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再从技术层面上看,诗歌讲究平仄声调,格律意境,别人看了会加以推敲,如果你引经据典,追求平淡,通俗易懂,自然收获满满,相反硁硁胖胖、疙疙瘩瘩读者也就没有了耐心,自然收效甚微。一代伟人毛泽东他老人家的诗歌文章都是通俗易懂、一目了然、雅俗共赏,遣词造句、信手拈来,既行云流水,笔走龙蛇,又大气磅礴,毫无晦涩之气,可以说他才是古今中外追求平淡的高手,并将平淡二字点睛入画的天才,为文坛竖起新风大旗。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