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0-2-14 01:28 编辑
【编者按】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故乡》中提出了“隔膜”一词,他希望人们再不要如闰土和“我”一样之间有隔膜,正是天龙社长在本文论述的中心——拆除“心墙”。以前人们同住一个院子,近邻堪比远亲,如今都住上了楼房,人与人之间却多了一道道无形的“心墙”。基于此,作者提出了鲜明的观点,鼓励人们多一些沟通交流,“真诚、理解、宽容”是三把打开心墙的金钥匙。文章议论中融合恰当的事例,引用名人名言及事例很好地阐述道理,读完令人心服口服,让人思考回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莫道不销魂】
|
世上的墙壁随处可见,拆除一堵墙壁很容易,但要拆除人与人之间的一堵堵“心墙”却非易事。社会呼唤和谐,人们呼唤共融,拆除一堵堵无形的“心墙”,人间才能变得更加和谐、更加温馨、更加美好! ——题记
一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大师想打破传统的封闭设计形式,他匠心独运设计了一张图纸,在几座楼房之间开辟一条交流的通道,以给小区住户营造一种大家庭般的温馨。然而,他的全新设计受到了住户们的质疑和反对,一致认为邻里之间交往活动空间是大了,相互走动是方便了,可是人员复杂流动性大不便管理,且对保护隐私和防盗等十分不利。在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中,这个设计因此就永远搁置在了图纸上。
一位花匠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了一棵葡萄树,秋初时节枝条上缀满了一串串晶莹饱满的葡萄,他便摘了一些给大杂院的邻居们品尝。他首先送给一位商人,这商人一边品尝着一边喜形于色地说:“这味道特别的甜,好多年没有尝过了,多少钱一斤?我多买些!”花匠觉得自己的好意被误解了,他摇了摇头,又把葡萄送给了一位干部,那干部接过葡萄后并没有直接品尝,沉思了良久,压低声音问道:“你有什么事想求我帮忙吗?”花匠觉得自己单纯的心愿被误解了,又摇了摇头,接着把葡萄送给了一位少妇,这位少妇表现得诚惶诚恐,因为她的丈夫在其身边正用一双警惕的眼睛瞟着她。他怏怏地回到了家,直挺挺地仰躺在床上,呆呆地盯着天花板,百思不得其解:我只是送给大家尝尝鲜,没有任何其它的想法,怎么会引起那么多的误解?
不难看出,以上两个事例事出有因,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之间有着一堵堵无形的“心墙”,是“心墙”在人们之间造成了一定的“心距”。有了戒备之心,质疑自然难免;有了提防之心,误解自然难免。 现代城市越来越繁华,人际关系却越来越冷漠和淡漠,很多人时时处处都为自己设着防,带着提防之心,戴着“假面具”,说着言不由衷的违心话。网络和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但真诚的交流却越来越少;结识的朋友越来越多,但交心的挚友却越来越少。
在网上常听不少人感叹:唉,活得很累很累!其实,这种累不是来自生活本身,而是来自人自设的“心屏”、自造的“心障”、自砌的“心墙”。这种累,不是身体的累,而是心的累。“心墙”虽然无形看不见摸不着,却是一道“阻隔”,别人走不进来,自己也走不出去。只有拆除了“心墙”,消除了“阻隔”,才会活得简单、轻松、洒脱,才会海阔天空,像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
荆棘是前进的障碍,它拦去了多少宽阔的道路;围墙是庭园的阻挡,它挡去了多少美丽的风景;“心墙”是心灵的阻隔,它隔去了多少真挚的交流。“心墙”让阴云聚积在心头,让隔阂埋藏在心底,让冷寂弥漫在身边。长此以往,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无形中给人际关系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与人交往就处于被动尴尬的局面。
其实,人性本善,人性本真,我们应该保留一份本真、纯真的心,拆除“心墙”,敞开“心窗”,以宽博包容的心来容纳人,以真诚坦率的心来对待人。邻里之间应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一个单元一个社区一家人;同事朋友之间应真诚相待,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姐妹。
拆除“心墙”,需要有一颗真诚的心。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说:“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真诚,是人类最高尚的美德。拥有一颗真诚的心,就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就会拥有更多的快乐。“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谁要是算计朋友,就等于自己欺骗自己。”真诚,是心灵至纯至真的折射,是一种不加掩饰遮盖的透明,是一种不虚伪不造作的坦露。在与人交往中,多一份真诚,就多一份坦率;多一份真诚,就多一份回报;多一份真诚,就多一份尊重。杜甫用真诚拆除“心墙”,与邻里融洽友好相处,才使他在兵荒马乱中得到他们的帮助安全回家;欧阳修用真诚拆除“心墙”,放弃往日的成见,赢得了“三苏”之一的美誉,以其真诚的美德而名扬千里。 拆除“心墙”,需要学会理解人。理解是清澈的雨露,它能消融人心中的隔阂;理解是一把钥匙,它能打开人心中的枷锁;理解是一座桥梁,它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文坛巨匠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曾因文学见解和政治主张的分歧而分道扬镳,一度不相往来,后来托尔斯泰经过深刻反思,认为自己的做法不妥,便主动写信给屠格涅夫道歉,屠格涅夫看完后深受感动,两人最终和好如初。可见因为有了理解这一坚实之盾,朋友之间的“心墙”就会轰然倒下,“心距”消弭了,友谊之根基就变得深厚了。
拆除“心墙”,需要学会宽容人。“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宽容是一种崇高的美德,是一种胸怀,一种豁达,一种气度。宽容就像一缕和煦的阳光,穿透心窗,照亮心房,融化心灵深处的坚冰。“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你在宽容别人的同时,实际上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给自己心灵腾出更宽敞更明亮的空间。蜀国蒋琬主持朝政时,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有小人奏本使坏,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禀性,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蒋琬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无形中拆除了自己的“心墙”,他因此有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美誉。
拆除“心墙”,我们需要真诚,用真诚这盏明灯驱散心灵的雾霾;拆除“心墙”,我们需要理解,用理解这把钥匙开启心灵的枷锁;拆除“心墙”,我们需要宽容,用宽容这壶清泉浇灌友谊的鲜花。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让我们彼此拆除“心墙”,以心交心,诚心相待,共建绿色健康的心灵花园!让我们彼此拆除“心墙”,和睦相处,和谐共融,共筑温馨美好的家园!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