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铭家珍 于 2020-2-29 19:56 编辑
【编者按】文学作品,既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尤其是小说,说他来自生活,是因为,不管在哪部作品里,它都有生活原型的影子,说它高于生活,就是小说将生活中的影子抑或是精神集中到小说人物的身上,然后借他们在小说情节中所发生的故事来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或者是一种精神。老师的中篇小说《一把手》里的一把手身上所发生的故事,就是生活中多个抑或一批为追求实现绿色农业目标而奋斗的缩影。 追求实现绿色农业目标和孜孜不倦为之奋斗的精神以及唤起全社会重视绿色农业的建设,是《一把手》的主题。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也就是说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状态,总得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 小说中的一把手是朝着这样的精神往前走的,与其说“一把手”是作者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不如说是作者心中的一种祈望,他祈望社会能像一把手那样关注建设绿色的农业,祈望社会能像一把手那样投入到绿色农业的建设中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家庭也是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更是这样。绿色环保型农业的建设,不仅是国家迫在眉睫所要考虑的民生大问题,也是现代化强国所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 因为“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农业大国,如果不能生产出足够国人享用的绿色保健的粮食,需要通过大量进口来弥补库存之不足的话,无异于把'民以食为天'的主动权拱手交给了别国,那么,有朝一日,人家要卡我们的脖子减少甚至中止进口粮食,抑或进口未经实践检验的转基因粮食作物给我们,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不是岌岌可危了吗?” 都说文字是心灵的窗户,这深刻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位卑者不敢忘忧国”的一种博大情怀。 此文不仅是作者介绍《一把手》的心路历程和作品梗概的介绍,更是对所有人“不敢忘忧国”一种心灵地呼唤。【编辑 永铭家珍】
也许,文字之于我是一道终生难以取下的紧箍咒,现实生活中某些触点但凡对我有所触动,让我产生些许想法,我就喜欢形诸文字,鼓捣出一点貌似诗歌散文小说之类的劳什子,在享受创作过程中缓缓流泻出的快意抑或谐趣的同时,也孤芳自赏地陶醉于写成后的惬意。
不过,一俟完稿投发出去之后,就再也不想就这篇作品说点什么了,以致有个论坛几次要推举我一个长篇小说进他们的小说站时,我每次都因忌惮论坛过于繁琐的要求而作罢。要求一般是必须就这篇小说写出上千字的故事梗概、写作特点、情节走向和个人简介等概括性的文字资料,经审批后方可决定是否把你的作品推出。我这自由散漫的闲云野鹤,哪能被如此规范着束缚着干这等削足适履的活儿?
当然,如果是自个儿主动想就已经发表过的作品说点什么,没有这些那些人为的束缚,想咋说就咋说的话,那当然另当别论了哈。今儿个就轮到我“别论”了,头一遭想如此这般地说上一通,就我近期发表的中篇小说《一把手的故事》(见本网站小说版),说说我为什么要写“一把手”这样一个人。
要说“一把手”其人纯粹是作者向壁虚构,我绝对不会承认,但要说这个人物铁定是我身旁或生活中长打交道的某一个既有原型,这也不合乎客观实际。这么跟大伙儿说吧,在我的生活圈子里,在我所经历的世事沧桑中,类似于“一把手”这样身残志坚、不断折腾、调整生命轨迹,终而至于认定奋斗目标,然后一步步朝其迈出坚实有力步履的人,不仅客观存在,还不是绝无仅有的孤版。所不同的是类似于“一把手”身上发生的让常人不无惊诧乃至匪夷所思的故事,没有也不可能集中凸现于某一残疾人原型身上。其性格和命运的走向是各各不同的、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我所要做的事无非就是将他们的性格特征、生活足迹和处事方法,还有来自于间接渠道的人物轶事等等加以整合,然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过滤出与我思想观点相吻合的精华(当然只是主观认定的精华,不可能达到客观真理的境界),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作品主题。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构思,举凡人物性格基本定位和变化、主线副线的布设、情节设计、悬念设置、伏笔收笔、语言风格云云,都必须无条件服从于更好更艺术也更鲜明地表现我的主题这个前提。
诸位都是小说、散文等文体的创作高手,但凡读过《一把手的故事》全文 ,就能不假思索地道出小说主题: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也就是说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状态,总得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即便是命运极少青睐过你,你也得自强不息,与厄运不断较劲。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为他人为社会为这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做出点实实在在的奉献。而“一把手”的奉献就是以精力、财力乃至爱情的力量实打实地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一个土地流转加大机械化生产的纯绿色环保型农业图腾,为唤起全社会重视农业特别是实现绿色农业目标而不遗余力地奋斗。
要道出我为什么要写一把手这个人,就不得不扼要介绍一下“一把手”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为一出生就少了条手臂的“一把手”,从小就付出比常人多出N倍的汗水和心血,在多方面发奋赶超同龄人,在学业、篮球运动等方面都有压到常人的杰出表现,并在高中就读期间赢得了一位少女的芳心。如果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一把手自可考上重点大学,然后在城里谋到一个好职位,事业做得顺风顺水,爱情方面更是花好月圆,与倾情于他的学霸型美少女成就美满姻缘,一切都美美的OK。然而——小说中总是少不了让人难以一帆风顺的“然而”——一把手做出了让恋人、朋友都无法理喻的“自毁前程”之举,先后撤出校球队、放弃高考、规避爱情、悄然回乡,做了一个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 事实上,他这并不是自甘沉沦,去重走中国老式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老路,而是瞅准了机械化耕作,向农田要效率,要成倍增长的产量。在钻研科学种田的实践中,他不断摸索,也不断折腾,先后认识到粮食安全问题是中国现代农业应引起足够重视的头等大事:一是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以便充分施展农业机械化耕作的超级效能,二是务必摒弃现有的依靠频频施用化肥农药而增产增收却产生诸如土地板结、粮食蔬菜农药残留不达标给人们留下健康隐患的自杀式农业生产方式。三是大量施用有机肥、保护并培植害虫天敌、人工捉虫,以减少乃至杜绝农药化肥的使用,确保绿色食材出自精耕细作的田间。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一把手”向社会各界虚心求教,精诚所至,终于得到一位貌似资深算命先生实则是老农业专家的赞许、赏识和明里暗里的双重支持——明里是允诺当“一把手绿色生态园”的顾问兼实际上的现场管理,暗里是联系背后“高人”开辟融资渠道从金融层面予以有力支持,以利“一把手”这个在世人看来近乎异想天开的绿色种植业试验能旷日持久地做下去。 “一把手”的试验乍一看离谱得让人匪夷所思:通过一位昵称为“怀旧良人”的不露面高人为之融资,购置一大宗庄稼地,打上围墙,却连续荒废几年既不开发也不种植,甚至任由人们进来放牧牛羊,“一把手”自己则继续领着他的“农机托拉斯”四处揽活维持公司运营。这么糟践钱物耕地哪是这位励志哥的固有性格和做派呀? 谜底在几年后揭晓了。当他的两个发小被邀光顾这块荒地时,四只眼球都被惊呆了:昔日荒地已成了“一把手绿色生态园”,园内不仅阡陌纵横,港汊密布,沃野万亩,稻谷飘香,而且还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正宗牧场、规格标准的灯光篮球场……合着这些年“一把手”对于这块地并没有向大伙儿看上去那样的放任不管,而是在水利设施修建、有机肥积累、土地肥力强化、害虫天敌的培养、农田规划到为大面积机械化耕作提供便捷条件,以及辅之以畜牧业所需水草的培植、人居环境的营造等方方面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是围绕着一直萦绕在“一把手”心头的现代绿色、高效农业的近乎乌托邦理想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孜孜不倦走过来的哦。
当然,作为小说,这个理想不可能像我归纳其故事梗概一样,子丑寅卯、条分缕析地直白道出。为了增强小说的思想厚度和艺术魅力,我在“一把手”展开各项行动这条主线之外,另设了一条暗线。并让这两条线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完成对小说主题的逐步演绎。 如前所述,“一把手”在学生时代就对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即便进高中后,命运之神把堪称学霸的才气和芬芳袭人的初恋一股脑儿都倾注于他,他也一度飘飘然,安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可身体上先天的残疾和脑子里固有的土地情结、自卑情结致使他毅然跳出繁花似锦的温柔富贵梦,与恋人与高考与“锦绣前程”不辞而别。 然而,他还是低估了爱情的力量,他怎么也没想到,在乡村奋斗的漫长岁月里,他的恋人高馨因火灾烧坏颈部手部皮肤而不再明里追求深爱的男人,可她一直暗暗地关注、支持、帮助着他,通过他的伯父——老农业专家——获悉他的诸多信息,建立微信联系,带着墨镜围巾遮面,暗中观看了他和昔日同学的篮球友谊赛,以“怀旧良人”的网名不断给他支招,更重要的是她凭借自己聪明才智和发奋努力在当地金融界获取较大的话语权,暗中替他担保并融资成功,资助他完成购地置业打造绿色生态园,获得效益后如期偿还贷款。当这一切都搞定后,成功再向她的他频频招手之际,她才从幕后走向了台前。他打造绿色农业生态园的理想,就算之前没在她脑海里出现过,但,爱情的力量,足以让爱人的理想蔓延到自己心中,爱,就是通过理想的蔓延和一明一暗步步为营实现理想的足迹,艰难而幸福修成正果的。 通过明线、暗线的梳理,聊完了小说里的人物及其理想,我想再聊几句作者本人。为什么选择了身残志坚的一个群体集中浓缩成一个典型形象来抒发其打造现代绿色农业的理想,而不是其他方面的愿景?答案其实极其简单:这个理念、或者说这个理想,很久以来,就一直盘踞在我脑海里。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无论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农业大国,如果不能生产出足够国人享用的绿色保健的粮食,需要通过大量进口来弥补库存之不足的话,无异于把“民以食为天”的主动权拱手交给了别国,那么,有朝一日,人家要卡我们的脖子减少甚至中止进口粮食,抑或进口未经实践检验的转基因粮食作物给我们,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不是岌岌可危了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位卑者不敢忘忧国。基于这一理念,我曾经写过一篇充斥梦幻色彩的短篇小说《我的飞翔奇遇》,借用一粒飞翔着的尘埃的口吻,道出了对未来生态农业的希冀。生态农业打破城市和农村壁垒,城乡相互糅合,让真正的绿色无公害生态农业嵌入城市的观光绿化原地,也让城市的多重利好入驻乡村。但这篇小说毕竟只是一个浪漫的难以实现的愿景,而这次通过与某些残疾人士和部分非残疾人员的交谈,听到一些诸如此类的理念诉求,稍一梳理,觉得与我多年骨鲠在喉的想法竟然不谋而合。于是乎一不做二不休,写下了这个中篇小说。 此刻,骨已吐出,我这篇说明性的文字也该收笔了。其实,一篇作品问世以后,作者就没多少说明的必要了,说多说少、说好说歹都有画蛇添足的嫌疑。我之所以不避嫌,主要是鉴于小说版同仁互动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不是外人,有一说一,说出来大家一同探讨,虽说不一定能有多大裨益,但至少能带来一点活跃劲儿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