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0-3-12 21:54 编辑
【编者按】叙述详尽,移步换景,把黄河岸边美丽的景色描述的美轮美奂,在描景的同时,自然抒发了心中的感受,不失为一篇上乘之作,值得推优鼓励!(清秋丽影)
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川、甘、宁、蒙、陕、晋、豫及鲁。然而,最能体现黄河之“黄”、黄河之美、黄河之奇,非秦晋大峡谷莫属,亦称晋陕大峡谷。我个人倾向于称秦晋大峡谷为好,有历史的沧桑感,人们很自然联想到了当年的“秦晋”和古老的黄河。
2019年8月中旬,我们一行来陕西自驾游,将黄河作为观赏的重点。第一天从吉县进入延川,到最后一天出潼关入三门峡,甚至包括在陕西期间的游玩、住宿,几乎与黄河如影随形。此行,不仅圆了我多年拜见黄河的梦想,而且还有那么多机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深度欣赏黄河雄姿,实在是令人大饱眼福,叹为观止!
我们下榻的宜川壶口假日酒店,门前是一条沿黄公路,与黄河一路之隔,河对岸是山西吉县。是夜,万籁俱寂,但闻黄河流水彻夜不息,哗哗作响,仿佛头枕黄河入睡。翌日清晨,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黄河岸边,但见两岸悬崖峭壁高耸,一条河道夹峙于峡谷之间,从上游蜿蜒而来,流经我们身边,又朝下游迤逦而去。然而,我们仔细观察,黄河水流平缓,没有发出哗哗之声。这响声从何而来?我们有点蒙圈。
从酒店到达壶口瀑布景区停车场大约5公里,下车后立即感觉到脚下的大地在颤动,隐约听到昨晚那熟悉的哗哗流水之声。随着众多游人,沿着架构于河面上的木质曲桥往河道深处走去,桥下是湍急的流水,此时太阳越过了丛山顶,金色的光芒洒满黄河,空气格外清晰。越往里走颤动越明显,响声越宏亮,空气也越来越潮湿。桥的尽头便是突兀于河床之上的狭长地带,光秃秃的岩石,凸凹不平,这里便是观看壶口瀑布的最佳场地。站在这里,感觉脚下的大地在抖动,耳边轰轰作响,原来,昨晚的声音源自这里,5公里之外隐隐可闻。
我与黄河有过几次交集,那是在河南、山东境内,在横跨黄河大桥时停车远距离观望。印象中黄河是温顺、文静的,像一位慈祥的老母亲。然而,在这里黄河一改昔日贤淑形象,简直就像一个赴汤蹈火的拼命三郎,将一河黄水搅得天翻地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华丽转身,才博得了世人的惊鸿一瞥,才使得人们真正认识了黄河的本源。
黄河,从青海的源头出发就注定了要一路闯关夺隘、逢山开路,勇往直前,直至赴向渤海。于是,它走平原、跨沙漠、越森林,穿山谷,在数百万年的时间磨砺中,为自己开拓了一条畅行的通道。当年,在行径晋陕境内时,被这里的千山万壑所阻隔,于是黄河硬生生地将这些山体撕开了一道狭长的通道,形成了如今的大峡谷。这条通道长达720公里,沿岸似刀切爷劈,断山绝壁,崖壁上刻下清晰的层层水渍痕迹。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黄河之水与坚硬岩石之间的博弈,历经数百万年、数千万年,在岁月的打磨中演绎着神奇的变迁。直到如今,最久负盛名、最震撼人心的绝对是壶口瀑布。壶口瀑布的上游,是一条长长的、宽400米的河道,从几千公里远道而来的流水聚集在这里,蹩足了劲,蓄足了力。然后,水流前呼后拥地涌向不足50米宽的壶口,奋不顾身地朝落差为10余米的龙槽撞去。顿时,黄色的激流被撞得粉身碎骨,变成了晶莹的水珠和白色的水雾,冲天飞溅,在光影的拿捏中,形成了一幅幅图案。
这些图案中最美的一幅莫过于彩虹,那闪烁着七色光芒的彩虹,凌驾于河道之上,连接着南北两岸,映衬着汹涌澎湃的黄河和巍峨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山水画。那彩虹似乎十分迷恋这方宝地,一直悬挂在壶口瀑布的上空,久久不愿离去,执意让游人摄下这美好的瞬间。
与此同时,流水撞击岩石发出的声响,仿佛来自地心深处,隆隆轰鸣。这声音带着一股强大的气势,似山呼海啸、像万马奔腾,穿云破雾、摧枯拉朽,响彻在壶口瀑布的上空。这是黄河发出的怒吼声、咆哮声,听越来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振奋人心!这时,现场有一队人群,排着队形在拍照,前排拉着一条横幅:黄河大合唱。他们的背面是对岸的陕西,群峰高耸,半山腰也写着几个巨大的红字:黄河大合唱,这是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在这里举办的一次大型活动留下的背景。突然,他们集体唱起了歌曲:“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一刹那,现场的游人安静下来,都朝着他们观望,在心里、在嘴里也合着他们的节奏唱了起来。这歌声在黄河的咆哮声中虽然显得很微弱,但很有现场感和穿透力,我不由得热血沸腾,激情澎湃!
我想,当年祖国受到外强侵略,民族处在最危难的时候,这首歌的词曲作者一定是受到壶口瀑布的感染,才写出了这首惊世之作。今天,当我们面对黄河,置身壶口瀑布,在现场齐声高唱的时候,不由得使人感慨万千,热泪流淌。
我曾去过位于云南丽江的长江虎跳峡,与这里的情形何其相似,只不过那是屹立于江中心的一块巨石,有中流砥柱之势。而这里,是卧伏于河中心的一方石槽,大有吞云吐雾之状。我喜欢旅游,曾去过国内的许多地方,也包括国外的许多地方,但每当我看到祖国各地壮美的景观时,赞赏之余,都会在内心深处情不自禁地升腾起一股自豪感!比如长江的虎跳峡、黄河的壶口瀑布。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自己的;国外的再好,毕竟是人家的。
离开了壶口瀑布,我们沿黄河溯流而上,当晚下榻于会峰寨。不是刻意安排,但却客观地成全了我们,因为我们住在城堡内,城堡构建于黄河岸边的山巅之上。这是陕北现存最早的防御工事之一,创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对面是山西。这里既有文化背景,又有自然风光,更有黄河穿越,现代与远古在这里携手。
站立山巅,俯瞰山下,黄河古道弯弯曲曲由群山峡谷间穿越而过,众多的仰韶文化遗址和古老民居遗址散落于群山之间。环顾四周,陕北的黄土高坡连绵不绝,苍天覆盖群山,大西北的粗犷、苍莽、恢宏弥漫在黄河古道的氤氲里。面对黄河、群山和古老的城堡,心里油然生出一股“黄河流日夜,代谢成古今”的豪情。
在这里观黄河又是一番风情和心境,没有浪漫与激情,只有沉思与遐想。黄河水静静地流淌,似乎在述说着它曾经的过往,只有停下脚,静下心来聆听,才能触摸到黄河的脉络。旭日东升和夕阳西下是它最美丽的时分,能够充分领略大西北的苍凉和雄浑,体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在那些黄石块、青石片垒砌的遗居里,能够看到黄河先民们的生存状态;在那些城墙、城垛的缝隙里能够捕捉到黄河卫士们的刀光剑影;在那些香火袅袅的庙宇里能够嗅闻到仰韶文化的气息。
这里最美的景观是乾坤湾,被称之为天下黄河第一湾,我们专程来此便是要一睹其风采,有道是:“黄河九曲十八湾,最美就在乾坤湾”。远的不说,单单“乾坤”二字,就彰显了它的博大。
黄河流经这里,由西北向东南几乎画了一个圆圈,准确地说是320多度,形成了一个“S”型大转弯。令人称奇的是,河道形如太极阴阳鱼,环抱郁郁葱葱的青山。这是一个神秘的造型,留下了一段古老的神话:相传远古时,太昊伏羲氏在此处“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绝对不是人类的巧夺天工,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由水与石在漫长的岁月里精心打磨出来的。这幅阴阳八卦图已经成为当地的标志,城市、街道,以及所有旅游景点,都有醒目的图案。
乾坤湾处在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园内有一乾坤亭建在黄河岸边的“圆弧顶上”,伫立这里,极目眺望,形似太极图的乾坤湾尽收眼底。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眼前的景观,但我立即有一个突发奇想,如果说“壶口瀑布是黄河的心脏,那么乾坤湾便是黄河的大脑。”这里蕴藏了黄河的魂魄,彰显了黄河的个性。
据说,1997年初冬,全国著名的民族民俗文化学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在首次考察了乾坤湾后,激动地说:“我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看到过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激动过。在我看来,古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等著名景观,比起黄河大峡谷上的S型大转弯来,那才是小巫见大巫!”。当晚,靳教授欣然命笔,题写了“若不见民族魂,阳阳初照,黄土群峦,大河九曲十八弯”。
潼关,是我们离开陕西的最后一站,我们特地驾车出潼关入三门峡,与黄河依依惜别。在潼关黄河湾,我们停车驻足,久久伫立在黄河岸边,遥望对岸的山西、河南。奔腾的黄河水,穿越秦晋峡谷,在这里与渭河、洛河交汇,黄水与清水形成了一道十分明显的水迹。这里河面开阔,水流平缓,我们乘坐快艇,飞驰于水面,充分享受黄河带给我们的喜悦。
这里盛产黄河里的一道美食,鲶鱼。靠近黄河岸边,当地人开设了许多饭馆,几乎全都用鲶鱼作广告,生意十分红火。因为有源源不断的人流涌向这里,家家饭馆爆棚,真是好酒不怕巷子深。我们坐在黄河边的廊亭里,面对黄河风光,品尝了鲶鱼,那味道确实鲜美。
过去,我对黄河有种偏见,也许是出于一种嫉妒吧。因为我生长在长江边,对长江有一种故乡般地热爱,当人们称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时,我确实心存不满。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流,黄河排名第二,凭什么称黄河为母亲河?此次一路游玩下来,尤其是写游记查找相关资料,使我重新认识了黄河,心悦诚服地确认了黄河为母亲河,这其中的诸多道理不必赘述。
写完这篇游记,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要在有生之年沿黄河自驾游走一次,至少沿秦晋大峡谷走一次,以孩儿般地虔诚拜谒母亲。这个愿望十分强烈,但愿梦想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