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0-3-16 16:18 编辑
【编者按】一篇精彩的游记散文。作者描写了和大学同学一起去了山城重庆的所见所闻。首先描写了重庆传统的美食火锅,色香味俱全,尤其以麻辣著称,以及重庆小吃小面,也别有一番地方风味。重庆依山的建筑,因地制宜,别具风格,体现山城欣欣向荣的新貌。夜幕下的山城灯火辉煌,立体的建筑给人以心的震撼。尤其是现代化的交通轻轨,是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唯一,许多国内外游客都慕名而来,它是我们建筑工人用自己聪明才智和辛勤的汗水的结晶。从文章中我们看到了祖国繁荣昌盛,才会浮现出山城这一颗明珠。作者观察仔细,文章突出重点,语言简洁凝练,层次清晰,有条有理,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欣赏美文佳作,倾情推荐共赏!【编辑:临沟听雨】
山城重庆,寓双喜之意,我由京来渝,亦有“双喜”。一则与老同学久别重逢,相见甚欢;二则重庆之旅,早有期盼,此番游览,了却心愿。
一 乘火车抵达重庆北站那日中午,大学同学龚永发夫妇早已迎候于站外,并特地安排“别客公务舱”接站。驱车直接送往当地一家颇有名望的火锅店,让我们一行品尝重庆久负盛名的传统美食。国人对宾客的热情款待颇具匠心,尤以迎客餐为最高礼节,北京人讲究“迎客饺子”,湖北人素有“莲藕煨汤”,重庆人则为热腾腾、香喷喷的一鼎火锅。 宾主坐定后,细心的老同学特意询问道:火锅是要正常辣还是微辣?我也特意叮嘱道:微辣,一定是微辣。不一会儿服务员端来火锅,锅里的汤水之上飘着一层厚厚的、红红的辣椒,接着服务员又端来满满一碗牛油,倾入火锅里。橙黄的牛油与鲜红的辣椒融合,在高温的烹煮之下,发出晶莹的光泽,沸腾的热气弥漫着油与辣的混香,令空腹的我食欲大开。我赶紧用筷子夹了几片肉,送往嘴里,妈呀!立马顶了出来:好辣。 再瞧随行的其它三人,每人面前放了一大碗清水,将火锅里的食物一点一点夹出来,放进清水里浸泡,然后再吃。同学见状,提出换个鸳鸯火锅,我们推脱说:不换,不换,原汁原味更好。同学非常真诚实在,也就主随客便,没有更换。其实,我们是出于礼节上的客套,怕拂了同学的好意,硬撑着。后来得知,我们四人,两人怕辣,一人怕油,就我稍强一点,也有限。 美食,并不是人人都能适应的。重庆火锅的辣,是那种呛鼻的辣,舌尖都被辣麻木了;还有那牛油,一股腥味不说,黏糊糊的,粘嘴,顶胃。第二天,我们在游玩途中,中午进餐时,同学又出于好意,说继续吃火锅,换个鸳鸯的尝尝。我当即婉言谢绝,提议:吃小面。 小面,几元钱一碗,属小吃之类,同学不好意思,觉得不够档次。然而,对我们而言,绝对是真正意义上的美食。那面条,金黄、圆润、细长,带着一股麦香;再配上几种小料,劲道、味美、爽口。 至此,在重庆游玩五日,对满大街的火锅店我们都敬而远之。因为第一顿火锅,足足使我们三天打的嗝都是辣油味。而小面,我们几乎餐餐都吃,食之不腻。其实,我是南方人,以前最不爱吃面食,然而,唯独对重庆小面却一见钟情,倍爱有加。 在重庆,我们还有一个意外发现,餐饮的筷子非常特别:不仅是原木的颜色,而且还相当长。同学告诉我,这是特地为吃火锅制作的,不涂漆是为了环保;长是为了方便夹取火锅里的食物。见到这类筷子,起初我有点条件反射,害怕辣油!后来又喜欢上它了,因为夹取小面也十分顺手。
二 在重庆游玩期间,同学始终陪伴左右,充当导游,但他毕竟是个业余的,有时虽有心却无力。 那日我们游完洪崖洞,朝南天门码头走去。由于同学好长时间没来过这里,不知正值码头改建,道路封闭,须绕道而行。此时,夜幕降临,嘉陵江畔灯火阑珊,我们沿江边马路行走。走了不到30分钟,我们才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尤其是走不尽的台阶,让人望而生畏。不足1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近2个小时,腰疼、腿酸、乏力。回宾馆,手机计步器显示:总共走了24000步,相当于14公里。同行的一位年近7旬的大哥,最后只能蹒跚而行,在尔后的游玩中,凡遇坡路和台阶都止步或绕道。 重庆的地势非常奇特,不愧为山城,其道路顺势而修,不是上坡下坡,便是曲里拐弯。据我观察,重庆城区内找不到一条1公里范围内既平坦、又笔直的道路。然而正因为如此,聪明的重庆人能够顺势而为,并将这一地势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令人叹为观止! 参观洪崖洞时,我们从繁华的解放碑中央商务区漫步走去,为的是更全面地体验这处神奇的城市建筑景观。抵达时临近黄昏,暮色微露,周边建筑物均已点亮华灯,勾勒出夜色下的璀璨。这里位于嘉陵江畔,俯瞰一江流水,一条红色斜拉桥横跨两岸,桥上跑汽车、桥中走轻轨、桥下行轮船。如果不是亲临其境,简直不敢相信,就在这处繁华的闹市之中,在峭壁悬崖之上,竟然耸立着一大片吊角楼群。 首先吸引游客的是一尊《记忆山城》的雕塑,就像搭积木似的足有五层楼高。这幅作品出自于重庆大学郭选昌教授之手,形象地展示和诠释了昔日山城吊角楼的独特风貌,对传统的吊脚楼建筑形态进行了艺术性的夸张变形,塑造出“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巴渝民间特色。 我们从最上一层开始逐级而下,边走边观赏吊角楼,但见这些楼房形态万千、古朴素雅,在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空中楼阁的绝景。古牌坊、木垂花、悬挑梁、雕刻楼廊、半山街市和青石板路等巴蜀特色的古建筑令人眼花缭乱,原来这里是一处集餐饮娱乐、旅游购物、名特小吃、高档酒店、巴渝文化为一体的大型民俗风貌区。游客到此,既可观赏美景,又可品尝美食。 下到最底层,伫立于马路对面,能够全方位、多角度观赏吊角楼的全景。在高达75米的崖壁之上耸立着一座独具山城特色的吊楼城,它依山就势,贴壁而立,宛若空中悬城。尤其是在夜幕之下,灯光勾勒出楼房的轮廓,更加突出地显示出吊角楼群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对视觉有一股强烈的冲击力,震撼人心!
三 重庆人充分利用山城的特点,兴建房舍和大型交通设施也堪称一绝。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许多民宅、商场就建在山洞里。类似于陕北的窑洞,但又有别于窑洞。在山体上挖个洞,再在外面修个门脸,山就是房,房就是山,两者混为一体。这类别具一格的房舍不仅简单适用,而且绝对冬暖夏凉。 当然,最具影响的绝对是近几年网红打卡的热点——轻轨穿越大楼。 为了亲眼见到这一奇观,我们特地从宾馆所在地乘坐2号轻轨,到李子坝站下车。能够感受到专程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人山人海,在轻轨上我们就遇见了几拨游人,在兴奋地谈论着轻轨穿楼的话题。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家人,儿子和儿媳带着一对80多岁的老人,从东北来。老人在电视里看到轻轨穿楼的视频,非要到重庆现场亲眼观看,今天来这里就是要了却心愿。 从站台的楼上下到底层,大约有8层楼高,一路有电梯搭乘,游人也如潮水般涌动。下到底层,过马路,来到江边,这里热情好客的重庆人在最佳观赏点修筑了一处偌大的平台,专供游人免费观看。 我站好位置调好焦距,静静地等候轻轨的到来,轻轨五分钟走一趟。仰头张望,两根铁轨从嘉陵江的桥梁上蜿蜒铺来,从一幢高大的楼房中间穿过,楼房有10多层高,难道对楼房没有震动吗? 一会儿火车从江边徐徐开来,嘈杂的人群顿时鸦雀无声,大家屏声静气举起相机、手机对准大楼,要将轻轨穿楼的瞬间定格下来,哪料由楼房里面首先穿出一辆轻轨进入了镜头,游人们立即按下快门。仅仅一秒之隔,相向的轻轨又进入了镜头驶进楼里,只听得耳边“卡嚓、卡嚓”之声不绝。原来五分钟一趟是两辆车相向而行,正好在大楼外侧相汇。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问,我首先登山绕到大楼的背面,然后又返至大楼的8层轻轨站台,观看铁轨与楼房是如何建造的?这一看,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我在大学期间学过材料力学,自然对这类结构一看便了然于心。许多人误认为轨道架设于大楼上,与大楼连为一个整体。其实不然,这里有一座大山,楼房建于山体上,轨道也架于山体上,楼房与轨道各自独立互不影响。也就是说,楼房只是一个外壳,轨道是内瓤,各自形成独立的空间。由于没有物理联系,轻轨行驶时不会对楼房产生震动,只有轻微的声响,铺设好隔音设施就行了,基本对大楼没有任何影响。 重庆之行还有更加精彩的渣滓洞、白公馆,以及磁器口古街、民清一条街,待日后的游记中将一一道来。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