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0-3-25 17:11 编辑
【编者按】这是一篇精美的借物抒情散文。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者怀着对家乡的热爱,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自己喜爱的三种家乡菜。第一种叫黑丝玉,这是和友人去超市时,无意间发现自己喜欢的蕨根粉,也只有深山里才有,因为蕨菜的根是紫色的,所以做出的粉丝也就成了“黑粉丝”。我看了爱不释手,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黑丝玉”,把它买回家来,然后加工成一道美味佳肴,吃了让人回味无穷。第二种“荠娃菜”。周末和友人一起去山里农家乐,一来方便探幽,二来采摘野菜。见这种菜姿态可爱,叶子的前端紧裹,蜷缩在一起,叶脉厚实,棱角分明。这一道青翠的鸡娃菜,放上几片胡萝卜或者红椒、黄椒一同焯水,色彩艳丽,清清爽爽,激发食欲。吃的时候让人有种初恋的感觉。第三种田园菜。我们当地叫浆水菜。每到炎夏,酷暑难耐,而田园菜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母亲做出的味道特别令人难忘。那种清清爽爽的味道,总能勾起我的无限向往。作者发出感慨:无论离家多久,无论走得多远,家乡的情最浓,家乡的人最亲,家乡的饭菜最香!作者行文流畅,情感饱满,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爱生活,爱家乡的真挚情感。这篇散文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值得细细品茗,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阿巧】
离开家乡,身处异地,尝遍了无数美食佳肴,却对那袅袅的家乡菜香难以割舍、无法忘却。它们就像一位位自然纯朴而又不失怡然自得的仙女,将我的心魂紧紧地牵引着……
——题记
【深山觅得黑丝玉】
生活在秦岭腹地几十年了,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水土。每天看着这青山绿水,有一种说不出的怡然自得。或许是随着年龄渐长,忽然对那种最纯情的东西爱不释手了,包括家乡的菜肴。
一日,我同友人去了超市。忽然,我的眼睛被一个绿色的袋子牢牢地拴住了。友人不禁有些吃惊,拿手在我眼前晃动了两下,见我一副不理睬的样子,知道我倾心于这个袋子。
“喂,不就是一个蕨根粉么?瞧你像个花痴一样!”
“别吵,别吵!”我明显得有些不悦。
这蕨根粉,也只有在深山里才有的,是从野生蕨菜的根里提炼出来的淀粉类做成的粉丝食品。因为蕨菜的根是紫色的,所以做出的粉丝也就成了“黑粉丝”。蕨根分布于贵州梵净山、陕西汉中、四川九寨沟、平武等一带深山,天然野生无污染,蕨根粉经现代工艺取其根部淀粉精制而成,保留了蕨菜根里大部分营养,对人体有保健作用。这是我在百度上查到的资料。
看着它浑身清透且泛着光泽,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件上好的玉石,内敛圆润,色泽饱满,因此我便给它起名为“黑丝玉”。玉,乃石头中的精品,有着改善人体微循环的功效,那么这蕨根粉无论从形还是到内在作用,便可称得上是玉了。长短均匀,一根根码放整齐,装进带着透明窗户的塑料袋里,大有“犹抱琵琶半遮面”女子羞赧之态。
友人戏谑我是羡慕嫉妒“黑丝玉”的苗条体态,才对它如此专注。我可管不了那么多,必须要把它“请”回家。
拆开包装,将它放进一只大点的陶瓷或者搪瓷盆子里,将沸水倒入,捂上盖子,借助热气、水温将其软化至没有硬心即可。捞出后过一道凉开水,去掉黑丝玉身上的淀粉黏性,在食用时口感更清爽些。紧接着就是控干水分,装入盘子。
再接下来,就是将新鲜的红、绿辣椒切成窄窄的圈儿放进盘子,把生姜、大蒜切末放在辣椒上面,再将香葱、香菜切成碎末,放到盘中蕨根粉的四周,然后将纯正的菜籽油烧至八九成热,趁热泼在葱蒜上面,让其散发出淡淡的香味来。之后撒上细盐,再将香醋倒入刚才烧过油的热锅里“炝”一下,蒸发掉醋中的水分,让香醋更加纯正,倒在葱蒜上。倘若,你还喜欢吃点辣味重点的话,可以将豆豉或者花椒芽菜酱,取出两大汤匙,进行搅拌;喜欢吃油香重点的话,可以再加点香油,再添一小撮白芝麻,随意沾上。
看着它,估计您早是垂涎三尺了吧。那就闭眼先深深闻下其香气,然后就拿起竹筷尽情享用吧。将黑丝玉儿挑在白色的筷子上,晶莹剔透,泾渭分明,放进嘴里,顺着喉咙往下滑溜,远比泥鳅儿还顺滑;到了胃里,那蒜香辣味没得说的。一个“爽”字,难以描绘出这色香味俱全的黑丝玉带来的视觉、味觉、感觉的冲击和享受。
轻轻地,我再次闭眼,慢慢地回味、回味……
【探幽寻回鸡娃菜】
来到我的家乡,总少不了吃点稀奇古怪的菜品。城里的人自然而然都会墨守这游人约定俗成的规矩,农家乐的老板也是匠心独运,在某一个周末,集结上十来号人去山里面采摘野菜。一来方便探幽,二来采摘野菜。
队伍中边有人惊呼:“这是什么菜?”
“鸡娃菜!”老板快人快语。
其实,这鸡娃菜,是叫讹音了,原本叫“荠娃菜”。原因是这种菜的外形就像是一种荠菜刚冒芽的时候,叶子的前端是蜷缩的,倒也很优雅。既然是菜,就一定能食用。游人一脸的疑惑,等候着回答。
等回到农家乐,农家乐老板开始忙活了,将这蕨类的鸡娃菜一片一片地撕开,将里面裹着的泥土清洗干净,然后放水里焯一下。那姿态更为可爱了,叶子的前端紧裹蜷缩在一起,叶脉厚实,棱角分明。将它喻作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玩偶,一点也不为过。这让我想起为何我们当地人将它说成是鸡娃菜了。我大致回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见过母亲喂养的母鸡孵化的小鸡娃在未破壳前,就是蜷缩的样子,毛茸茸的,找不见头和尾巴。
这鸡娃菜焯了出来,可以过水,是为了保证清脆。然后将水分稍微捏干,一般不再动刀了,以保证原生态的样子,盛入盘中。别忘了,加上自己喜欢的佐料。我则是将花椒和蒜片趁着锅内的菜籽油烧至四成熟的时候,滑入锅内,炝出香味了,然后将油泼在鸡娃菜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想心仪这道菜,还得讲究一些。
首先,这一道青翠的鸡娃菜,看起来很单一,满足不了食欲。那么,可以切几片胡萝卜或者红椒、黄椒一同焯水,保证色彩的艳丽,以激发味蕾。其次,想要这道菜品变得清爽,可以加点白糖。再次,为了菜品味道能浸透,可以将拿筷子搅拌换用干净的手来抓,达到味道均匀的效果。
倘若家里有个曲面的造型盘,装上这道菜,那简直就是一种初恋的感觉。谁吃谁都会说两个字“初见”,这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清清爽爽而又非常清楚地荡漾在您的每一个细胞间……
【携来陶柳话田园】
久居城市的人,不再喜欢混凝土,很想去乡间寻找田园的独特意味。我生活在这山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每到炎夏,酷暑难耐,这时候我便想起了我的清热解毒的神器——田园菜。
那种清清爽爽的味道,总在我的唇齿间游走,总能勾起我的无限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乐趣,谁人不想?大凡长期囿于喧闹烦躁中的人,都愿意在大自然中去放飞心情,剔除浮躁,沉淀神气。有一天我回了老家,还没走进院子,就远远闻见一股淡淡的菜香,随风飘进在我的鼻翼,不由得深吸几口。那味道貌似还带着雨后泥土的芬芳,大诗人王维不知来到这里了没有,它那句“清泉石上流”大概在这个时候,也会逊色了些吧?
进门,我便顺着香味往厨房里跑。原来,母亲正在给我们制作降暑极品。这一道田园菜,在我们当地叫浆水菜。就是将甘蓝,最好是带厚厚的泛蓝的老叶子一同带着,将其切成两厘米长、一厘米宽的长方形,可以再添一些麦芹,将它们按先后次序在开水里焯一下,然后捞出来,放在竹筲箕里晾凉。相配的是当天必须吃面条,原因是要用没见油星星的锅煮面条,将面汤沥一下,只需要上面的清汤,下面带有面渣滓的稠面汤就不能再用了,将这些清汤倒入装有焯水甘蓝的容器中,加盖即可。
这里面有个关键的技术要点,就是一定不能让所有容器沾油,否则菜汤的表面会有白花花的东西,这样的菜就变质了,只能倒掉。容器选瓦制品最好,瓦盆、瓦缸都是最佳选择。用它们密封好,但必须要有呼吸气孔。
三天后,浆水菜成功做成了。用一双洁净的手轻揭盖子,便有一股芹菜的清香扑鼻而来,势不可挡。如果你肠胃好,便可以用没沾过油的勺子盛一些出来,仰脖而尽,演绎一次苏辛之豪放;如果你还想学李清照、柳永来个婉约点的,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炮制:将浆水菜从瓦缸里舀出来备用,然后将大蒜切成片,生姜切成末或者丝,然后将干辣椒壳切成丝或者小段,外加少许香葱、花椒。锅内留少许清油,然后将以上佐料爆香,倒入浆水菜,撒入食用盐,烧开即可。
有人会将豪放派玉婉约风格有机结合起来,即把烧开的浆水菜放凉,然后当水喝,清热解毒,最为舒爽。当然还有人觉着加几叶面片会当主食,这样能顶饱,胃里也更实在。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活在山里的人自然懂得大自然法则:适者生存,于是便发明了这道菜品。当端着浆水菜碗仰脖而尽的时候,便想起了陶潜,那种弃官只求觅得田园的豪爽与洒脱。而今虽没几人能及那种境界,但是来我的家乡寻觅这份田园格调,那还是容易办得到的。
……
袅袅娜娜萦心怀,丝丝缕缕润心脾。无论离家多久,无论走得多远,家乡的情最浓,家乡的人最亲,家乡的菜最香!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