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0-4-12 18:59 编辑
【编者按】这是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精美散文。“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牡丹,自古以她的国色天香而惊艳世人,人见人爱,歌颂牡丹之人更是数不胜数。爱花不是女人的专利,作者从一个花盲到成为爱花之人,尽显铁骨柔情。初识牡丹,是几年前应朋友之邀到河南洛阳赏牡丹,以前只知道它是花中之王,是国花,而洛阳是千年帝都、牡丹之城,亲眼所见,更为牡丹的倾国倾城之美貌所迷倒。作者用灵动之笔描写自己看牡丹的激动心情和内心的真实感受。颜色多、品种全、姿态万千,落落大方,给春天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它有悠久的历史,有优美的身姿,有独特的魅力,使得文人墨客趋之若鹜。文章构思精妙,不落俗套,语言清新,古诗词的引用为文章锦上添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牡丹赞美,及牡丹的悠久历史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值得细品,倾力推荐!【编辑:阿巧】
春天,是牡丹的季节;春天,因牡丹更显艳丽! 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花卉的认知确实称得上“花盲”,即便勉强识得几种还是在夫人的亲自教导下学得的,因为我曾经有一个观念:花卉应该属于女人的钟爱。你看那些花卉,莫不都是女人的化身,牡丹像不像雍容华贵的佳丽?月季像不像婉约绮媚的女子?荷花像不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更有那桃花、樱花、梅花,像不像闺中待嫁的妙龄女郎?只要你稍一“沾花惹草”,便会“坠入情网”而不得自拔。
2013年4月中旬,应朋友的盛情邀请,我们从北京驱车专程前往河南洛阳赏花,这是我唯一一次以赏花为目的外出旅游。虽然对花卉的知识历来匮乏,但对牡丹却丝毫不敢怠慢,再愚笨的人都知道,牡丹是花中之王,被推崇为国花。随便翻阅相关资料,便会发现对牡丹的吟诗赋词铺天盖地:“神州神奇神圣地,花国花海花映天”,“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等。看来对牡丹的赞赏之情古今由来已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素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牡丹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到达洛阳的第二天清早我们来到了“神州牡丹园”,随着潮水般的人流迈入了公园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丽日蓝天之下牡丹的海洋、牡丹的世界。一簇簇巨大的花团颜色绚丽夺目,形状千姿百态;一股股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陶醉其间。如何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呢?只有此时,我才方恨自己平时对花卉的知识了解甚少,无法准确表达眼前壮观的场景。我曾见过东湖的梅花,婺源的油菜花,也曾见过平谷的桃花、玉渊潭的樱花。它们固然壮美,但靠的是整体的、大面积的美;且花色单调。而牡丹则不一样,无论是整体的还是单个的,不仅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而且赤橙黄绿青蓝紫,花色一应俱全,鲜艳夺目。 我恨不得与每朵花都有亲密接触,手持照相机,忙碌地穿行在花圃丛中,不停地拍照着。多亏园方考虑周到,在每样品种的牡丹花圃前设置介绍牌,有效地帮助我这个“花盲”对照着观赏,勉强读懂一二。最绿的牡丹是“豆绿”,颜色格外的娇;最黑的牡丹是“冠世黑玉”,颜色深紫发黑;花瓣最多的牡丹是“魏紫”,大约有六七十片花瓣;最红的牡丹是“火炼金丹”,颜色近似国旗红;最蓝的牡丹是“蓝田玉”,粉中透蓝;最佳的间色牡丹是“二乔”,一朵花上两种颜色。这些牡丹形大鲜美、仪态万方,色香俱全、冠绝群芳、国色天香,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牡丹是春天的幸运儿,因为经过漫长的冬季,冰雪消融、万象更新,大地需要红花绿草装扮。这时,牡丹以它超凡脱俗的姿式绽放在世人面前,带着勃勃生机,而荷花则与夏日相约,桃花与秋风相伴,梅花与冬雪相依。不可否认,在祖国的百花园里,各种花卉顺时而发,应季而开,但谁也不会像牡丹那样历经千年常开不败历久弥新。谁也不会像牡丹那样吐故纳新,从最初的几十个品种发展至数百个品种,成为家族成员最多的佼佼者。 牡丹是华夏的宠儿,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的无数诗词早已广为人知,不用赘述,单就帝王们传下的轶事就浩如烟海,随便拈几则共享:5000多年前神农氏“尝百草而识药性”,将牡丹列为中品;隋炀帝建都洛阳后,辟地二百里为西苑,广种易州牡丹;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长安的沉香亭畔和行宫骊山等处均种植有名贵牡丹;武则天在洛阳建立武周神都时,将长安的一些牡丹带到了洛阳。还有朱元璋、康乾二帝等等君王,都是牡丹花卉的酷爱者,不一一枚举。 园中有一介绍牌子,我倒觉得不无道理,通过欣赏牡丹,使人能真正了解到牡丹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联系,同时又以它独有的魅力,再一次印证了“国运昌时花运昌,太平盛世喜牡丹”这一千古不变的历史哲理。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