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0-4-15 23:44 编辑
【编者按】各类时蔬之中许多人爱食绿意盎然的青菜,不管南北,无话贫富,每家每户必食青菜。它如小家碧玉亦能登大雅之堂,文章详细介绍了蜀地的青菜,它的外形特点、名称、烹饪方法。作者是美食家,也擅长烹饪,三言两语往往一道道美食佳肴出现,令读者也馋涎欲滴了。青菜素净,能清理肠胃,也能做成美味的泡菜,享誉全国。由青菜也能想起外婆与母亲,联想丰富,过渡自然。文末结合疫情对武汉的支援及是青菜,虽不起眼但表达了蜀地人民对武汉人民的情意。结尾升华了主题,令人回味无穷!时蔬美文,推荐共赏!【编辑:莫道不销魂】
青菜,书名芥菜,西南地区多有种植,应算川渝之地的特产。因其茎肉肥厚,叶宽大,色青绿,所以蜀中多称“青菜”。 冬春时节,去乡下,无论平原与山丘,菜园里便可见青绿一片。直立者,俗称棒菜,其茎挺拔,叶伞状,翩然如秀士之风;卷曲者,俗称大青叶,叶大柄厚,睡卧状,如根雕睡佛;凸包者,也称青菜疙瘩,其叶直立,皮光滑青绿,茎上满附凸包,憨态可笑;更可喜者,主茎环绕相抱一个个翠绿的芽包,犹孩童绕膝之状,其乐融融,蓉城之地取其形,称“儿菜”。 青菜,普通而平凡,川渝之地百姓人家,冬春的餐桌上,几乎均能见那一盘青绿。吃法多样,或炒、或烩、或涮、亦或凉拌、作汤、腌制、泡菜……都可成宴宾席上的美味。 岁时之秋,天气转凉,整理一小块湿润的土地,细土平整,撒上旧年留下的菜籽,半月后便可分苗移栽。 无需特意准备上好的土地。田间空隙,菜园旮旯,一块湿泥,一根菜苗,见缝便植,不浇水,不施肥,冬至时节,便可见绿的茎,青的叶。 儿时上学,冬天偶遇白霜,人如菜叶,瑟瑟作抖。三五小伙伴一路打闹,调皮时取菜叶上的冰块,丢进伙伴背心,于是一声大叫,你追我跑。有时用脚一踢,菜叶“咔嚓”脆响,叶烂茎留——不必可惜,青菜耐冻,十天半月又出新叶。 每至春节,家中多食油腻之物,孩子贪吃,积食不化,婆婆寻地里棒菜两根,去叶,削皮,见水灵透亮的菜芯,切片,放油锅清炒,既可下饭,又能化食。所以乡下人常说:“正月吃青菜,肚子也清泰”。 棒菜多为炒食,除茎外,叶均可入菜。取嫩叶,洗净,用刀切细,放清水中煮熟,捞起冷却,拧干菜叶的水分,油锅中放油少许,几粒干辣椒,两片蒜瓣,大火猛炒,于是青绿中能吃出清爽的感觉。 立春刚过,母亲背上背篓,沿田埂而走,收来满背大青叶。去老叶,枯茎,分枝、择叶;取家中大竹簸箕,摊于其上,三两天后,叶卷茎萎;再取井水洗净,晾干水分,丢入泡菜坛中,加尖椒,亦添加盐少许,待来年春天,青黄不接时,取出一片泡菜,切细,混清水烧沸,放猪油,起锅前入白粉丝,一锅酸辣粉丝汤,能让孩子们吃出欢快的节奏。 也有更美味的做法。取泡青菜,泡姜,泡辣椒,下大油混炒,膏汤煮沸,事先码好鱼肉,待汤浓香冒出,下鱼,鱼至七八成熟,与汤一起装入盆中。锅中再放菜油,烧沸,取干辣椒,川中花椒,量的多寡,根据各人喜好,放入鱼盆之中,热油浇淋,“滋滋”声中,一股酸辣的香气,让人口水直流。 川渝之地的青菜,最负盛名者,当属榨菜。十几年前居山城涪陵,乡下农人多种青菜疙瘩。初春之时,收割菜头,就地取材,田野山坡搭上晾架,菜头用绳或竹篾穿上,自然晾于架上,脱水后去皮,切块或片,码盐,置于土坛中,三五月,取出,作汤炒肉,抑或生吃,脆甜爽口,顿感生活多姿多彩。后因成产业,冠名“涪陵榨菜”,从饭桌到超市,生山城远涉洋,享誉世界,不想小小青菜头,也能大放异彩! 然最喜欢当地人做的辣椒腌榨菜。取风干菜头,加盐和辣椒面,混合均匀,封存三五天,便成。旧年回涪陵,师姐送来两包,带回蓉城,便忆十几年前的做法——五花肉下锅爆炒,加入腌制的菜头,不加盐,亦不加豆瓣,但见青绿的菜头,红的辣椒,金黄的肉片,尝一块,过去的美好时光亦在此味之中。 故乡最多的青菜,当属儿菜。叶少,儿多者,算上品。常忆外婆的做法,仅取菜芽,主茎它用,切块状,锅中煮成粥,久熬,待米汤成糊状,菜软烂时,放猪油,盐少许,不用任何佐料,“唏唏”声中,能吃上好几大碗。外婆年近百岁,依然康健,酷爱此道“青菜稀饭”,意为长寿之源。 然庚子年,多不顺,华夏之疫,起于武汉。江城封锁,四方驰援,蜀中慷慨,送百吨儿菜。网传江城人民不识此菜,见菜上生菜,甚为奇特,不知作如何食。 后有网友笑谈,此后送菜,得出说明: 儿菜,蜀中特产,长江源头水滋养,与江城同属一脉。其法简单,菜芽与主茎分离,主茎去皮,露白肉,切块,锅中放清水,放盐,菜洗净,径直入锅,待菜软烂时,起锅,合汤装盆。倒酱油、醋、辣椒面,拌成调料,蘸着吃,一菜一汤即成。 虽是清淡之味,然同抗疫情,蜀人之情亦在其中矣!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