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0-4-24 22:05 编辑
【编者按】一篇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游记散文。作者游黄州赤壁,怀古思今,感慨历史人物虽已作古,但它们留下的故事却经久不衰,为后人所敬仰。关于赤壁,历史学家曾有争论,有文在黄州、武在蒲圻之说。但作者更喜欢黄州赤壁,人称东坡赤壁,缘于大文豪苏轼曾在此为官,并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二赋的千古绝唱。二赋堂就是为纪念苏轼赤壁二赋而得名。坡仙亭有苏轼亲笔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磅礴,令人浮想联翩。苏轼政治上的失意,成就了他文学上的辉煌,在被贬黄州时曾创作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黄州赤壁因苏轼而名扬天下。这儿文化气息浓郁,与苏东坡密不可分。文章以作者游踪为线索,语言凝练,观察细致,夹叙夹议,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于一体,值得细品,倾情推荐!【编辑:阿巧】
从江南的鄂州出发,跨越鄂黄长江大桥,到达北岸的黄冈,一路细雨相随。面对烟波浩渺的滚滚江水,我想起了远古《三国》,那时:江南的领土归孙权,江北的地盘属曹公。我们一行旅游到达东坡赤壁,这是当年的赤壁战场吗?我先后来过数次,每次都禁不住自问。 历来,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相关部门,都有武文赤壁之争,唇枪舌剑,莫衷一是。认为“文在黄州,武在蒲圻”。但是,无论结局如何?丝毫影响不了游人的一份挚爱,比如我,更喜欢黄州赤壁丰厚的文化底蕴;更喜欢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东坡居士。游玩此处,能体验古风遗韵,能拜谒文学先贤。 下车,便能看到屹立于赤壁矶头之上、掩映在绿树红墙之间的楼台亭阁,不由想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佳句,东坡赤壁,“仙在东坡”。进得大门,沿着红色石径山道拾级而上,迎面便是一道古门,门楣上便是清朝时任黄州知府郭朝祚题写的“东坡赤壁”,两边楹联:“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二赋堂”,为纪念苏轼赤壁二赋而得名,匾额系清人李鸿章所题。堂中央有一木壁顶梁而立,木壁正反面分别刻有《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字大若拳。正面为豪迈俊逸的楷书,反面为古朴苍劲的魏书。苏轼曾两游赤壁,泛舟江面,酹江邀月,乘兴作赋。
“坡仙亭”,内有苏轼亲笔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当年,苏轼迎风伫立岸边,遥望浩荡翻腾的江水,想起了火烧赤壁的壮观场景,以及雄姿英发、儒雅风流的周公瑾。联想到自己,仕途失意,历经坎坷,谪居黄州,感慨道:“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因“乌台诗案”,时任湖州太守的苏轼被弹劾,贬谪黄州。这是他在政治上最失意的时期,但却在文学创作上是最辉煌灿烂的岁月。在黄州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共创作了740余篇文章。然而,在众多的诗词文赋中,脍炙人口的赤壁“二赋一词”则被世人称之为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可以说:苏轼是幸运的,官场的失意成就了他伟大的文学事业;黄州是幸运的,苏轼的到来让东坡赤壁闻名于世! 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绿草红花仿佛被洗涤一般,色泽分外艳丽。院内有一宽敞空地,在一僻静处,鲜花环绕,绿树簇拥,一尊高大的白色苏轼全身雕像昂首耸立,先生面对大江,衣髯飘逸、凝神前方。伫立于此,不由地想起了先生当年与好友一道泛舟江面、把酒赋词的场景。
无意中,我走进了院内的一家店铺,里面出售的商品彰显文化特色:仿名人字画的印刷品。服务员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干练,成熟,见我正在欣赏一副对联,便问道:“先生喜欢对联?” 我点头称是。 “这幅对联的绝妙之处,您看出来了吗?” 我摇头表示没有。 “请看‘北宋西蜀苏东坡中年南贬时笔迹;白纸黑墨拓黄州赤壁青石上梅花。’上联将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词巧嵌其中;下联将白、黑、黄、赤、青五种色彩词巧嵌其内,与五个方位词相对。”显然,服务员是在婉转地向我兜售这幅卷轴联,但我不得不佩服她的才识。一个普普通通的服务员,能够绘声绘色地将一幅对联介绍得如此透彻,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足见这里浓郁的文化气息与东坡先生的影响密不可分。
栖霞楼,位于赤壁矶最高处,仿宋建筑,楼额由著名作家茅盾亲题,楼高三层,飞檐翘角,色彩明快。我每次来都要登临楼顶,俯瞰周边风景,唯第一次印象最深。那时栖霞楼仅距长江数十米,可观江天一色、浊浪排空;江边岩石陡峭,色泽赤红,风景独特。据说,苏轼最喜欢游玩此处,并留有多篇诗赋。如今因城市扩建,这里江滩早已被覆盖了,成为繁华的马路和住宅小区。翘首眺望,只能影影约约看到一面堤坝,江滩好似历史的长河一般,一去不复返了。 我想,倘若苏轼今日重返赤壁,看不到昔日的江水,还能触景生情写出流芳百世的“二赋一词”吗?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