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甘肃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2-22 10:55 |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论坛元老
- 积分
- 25297
|
本帖最后由 陇上瓜牛 于 2020-4-27 09:59 编辑
[编者按]观点独到,入木三分。客观剖解意象,谆谆教诲读者。由意象到场景…由面到点,再又由点到面…该如何赏诗,如何写诗…赏析经验丰富,尊重挖掘作品内涵,水平显超原玉,层次清楚,篇章精致。细阅之,使人颇感受益。对现代诗鉴赏来讲;可称为一篇指导性的文章。直推精华!(墨海醉筆)
寓思于象 化语成诗
——读点哥《人间四月》漫说
文/寡瓜牛
“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或是愈来愈强烈的敬畏感,令我一度不敢妄言新诗,割舍不下时,偶尔怯怯画上几句,只能算作对某种“流逝”偷偷的记录罢了。当然,也缘于在这个太平盛世中,网络汲取和喷发的便捷,也速成了太多头衔上的光环,诗家林立目不暇接,一时“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仙之人兮列如麻”了……
惜之好诗极少,亦或太难得了!我越来越怕写新诗,甚至读。虽然很不甘心,却无法再去坦然面对春潮滚滚的“口水”“谜雾”“下半身”和“母语重构”……直到眼花缭乱中突然的几句,让人渐渐清静地读了下来——点哥这首《人间四月》中的某处,正如此。
先说说初读的整体印象吧。
“斑驳的老屋前,年迈的李树倒了 一些温馨的细节 ,再也不见 沉默的明山 静静流淌的沅水[ 依旧承载着故乡厚重的沧桑”
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底色,山水沧桑的故乡,老屋病树的细节,以点带面,让人从简单的温馨中静静陷入沉默所承载的厚重,或曰深沉感伤的乡思乡愁之中。
“清明,我踩着一垅一垅的乡音 站在了亲人的坟前,枯草冷静 压低了的思念 ,大片大片 反复地抽穗,哽咽在心口”
这一小节因时令而言事,事中有景,景中亦见幽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文字如雨,落满坟前枯草,也落满乡音思念;抽穗是无法遏止的倾吐,哽咽却是心口疼痛的亲情。
“循着布谷的一声鸣啼,那些色彩 终于,被梨花的一抹白色隐匿 眺望的目光,跌落江底 发炎的喉咙,沾满四月潮湿的气息 遁入一种无声的痛”
接下来,便是集中倾诉内心了——人间四月,最美的不仅是鸟语花香,还有隐匿的春,还有远逝的水,以及渐行渐远的往事与流年;剩下的,却是阳光晒不干的泪滴,和隐隐的,不愿启齿的伤痕。
“隔岸,那一树一树桃花 挂不住一片阳光,春风之外 谁能把春天 从一朵花里,救赎出来”
小诗的最后一节,再由面到点,除以景结情外,让隔岸的桃花和易落的骄阳,以及匆匆而过的风和这个太多况味的春,都归结到一朵心底的花上来。这一个小小的反问,如一记重锤,敲醒了整篇文字,也敲碎了读者的心……
读到这里,其实无须再赘言诗作的特定背景,这个春天的经历,与诗人笔下伤亲惜时的悲悯情怀,已深深焊接为一体。我只想借此继续说说自己,对新诗写作的几点反思。
很欣赏某位论者说过的话:心里只有自己,再大的风景也是小的;心里装着别人,在小的风景也是大的。诗歌之所以动人,并不是你一定要表白什么,而是别人从中找到了他自己,于是有了同频共振的感动,有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耳中余响或心底刻痕。
同时,思想永远大于情感,当我们把一己之情上升到普遍的认知和感悟,文字或许便具备了格局和气度。别人看到了你极力的笑,却无动于衷;或者你奔涌不息的泪水,一滴也打不湿读者的目光,那么你的诗,永远只是凝固或僵化在自己脸上的表情,或者一张厚厚黑黑的面具。
内容方面,思想情感是灵魂是境界,但更不能缺少鲜活的血肉,哪怕是几根瘦硬的骨头,这就是诗歌成型的零件了。并非所有真实的心语都会一吐成诗,这里我只提提形象化的写作,亦即现代诗歌意象的摄取。比如点哥这首诗作当中——老屋、李树、山水和故乡编织的乡情;清明、乡音、坟头和枯草笼罩的思念;布谷、梨花、喉咙和四月淋湿的伤痛;还有堤岸、阳光、春风和花朵隔开的目光……
这些物象中包含着深情厚意,便构成了诗作最基本的建筑材料,但光有意象的罗列甚至堆积,还不能称之为好诗。这就涉及到第二个方面——诗歌的表达技法,再具体为对于典型意象的深度运营。简单地将,便是对于笔下物象(或形象)和内心诗意的文字嫁接,再举这首《人间四月》的开头为例——
开笔的“屋”,是全诗第一个意象,但只有这个物名,怎能打动读者?于是修饰以“老”,且使之“斑驳”,这间屋子便有了沧桑感,顿时生出了岁月流逝的厚重与深沉,因之也就打动了读者。第二句“树”亦如此,先饰之“李”以别他树,且比拟其“年迈”,更进一步言其“倒了”。这颗老家的树倒下的声音,便震颤了你我的内心,尤其在你也突然联想起自己渐渐远离的故乡或者亲人时……
而这些物象前后的微妙文字,便是对“意”与“象”的巧妙嫁接与成功运营,诗句因之有了生命的活力。
诗歌的形式,最终都归结于纸面上流淌的每一粒文字,也就是常说的“诗家之语”,关于这一点,我个人认为,成长年龄太短的新诗尚需要汲取太多的养分,我们的大小诗人们似乎还有太长的一段路,得好好走下去。不是生活中随手捡起一块石头,就是艺术品;不是歇斯底里的每一嗓子,都是流行曲。诗无达诂,诗语的风格自古也是百花齐放,清新淡雅、慷慨激昂、沉郁顿挫甚至含蓄晦涩都是诗,但诗到一定的高度,便是包容,她会包容每一个爱诗的人,因之,诗歌永远是人类文明和艺术王冠上,最璀璨的那颗宝珠!
比如这首诗中“我踩着一垅一垅的乡音/站在了亲人的坟前,枯草冷静/压低了的思念 ,大片大片/反复地抽穗,哽咽在心口”;尤其结尾“谁能把春天/从一朵花里,救赎出来”,一个“救赎”让我的灵魂禁不住哀鸣不已,那么,爱诗的朋友,你觉得呢?
2020.4.26.周末午后,瓜牛蜗居
【附】原诗链接: 73、【最美人间四月天】人间四月(支持贴) http://www.yfzw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279&fromuid=565 (����: 逸飞中文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