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0-4-30 23:47 编辑
2005年5月下旬在苏州旅游期间,我参观了四大园林之一的“狮子林”,一睹了苏州园林的奇特风采。此前,我曾听说过一个观点:苏州园林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相比较,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建造艺术,都远不在一个档次上。然而,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实地参观和了解,发现这实在是一种浅见拙识,幼稚可笑。 的确,误解源于无知。一般人都是以游客的身份参观颐和园、避暑山庄和苏州园林的,难免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得出的结论自然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我不是园林专家,无意对这些园林的优劣进行评判,只是从直观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观感,姑且算我的一篇游记吧。 苏州园林能够追溯自2500年前春秋时期吴王的园囿,此后大部分建于宋朝的全盛时期;而颐和园和避暑山庄均建于清朝,与苏州园林相差几个朝代。事实上,是康熙和乾隆在巡游江南时,亲眼得见“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曼妙景致,故特地令设计师和工匠师临摹了苏州园林的风姿,以此为蓝本建造了避暑山庄及颐和园。如今,当游人们徜徉于避暑山庄及昆明湖畔时,无不观赏到苏州园林的风雅。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是典型的皇家林园,它恢弘大气,体现的是“君临天下的威严、傲视群雄的霸气”;而苏州园林则为私家园林,它小巧秀美,追求的是“雨惊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意境。 嘘!别泛泛而论,还是回到我重点参观的狮子林吧。据导游介绍:因园内“林有竹万个,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进得狮子林门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移步异景、别有洞天,游人目及的景观仿佛都是放大的盆景:景在画中,画中皆景。狮子林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畅游在这些景色怡人的园林中,透过粉荷绿柳,绿水碧波,沿着楼台亭榭,看先人的能工巧匠,在写意的意境中,用婉约和精致描绘出一幅幅秀美的丹青画卷,正是“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大有“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之感。只可惜我没有长出一对艺术家的慧眼,将这世界上最美的园林艺术镌刻进骨子里!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即使像我等普通游客,走进狮子林,在尽情享受园林美感的同时,偶尔也会秀点文雅。这不,进入立雪堂,我立马被眼前的一幅对联吸引住了:“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于是,我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避暑山庄,乾隆帝在万壑松风殿的题联:“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吟。”对联,最能反映主人的心境和身份,苏州园林的主人想到的是热情待客,使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而天子考虑是万里江山,社稷昌盛。身份不一样,地位不一样,自然胸襟也不一样,考虑的问题也不一样。
游玩至此,我似乎进一步明白了来前思考的问题,弄清楚了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与苏州的私家园林之间至少有三个不一样:主人的身份不一样,园林的功效不一样,花的银子不一样。苏州园林一般都是当地的豪商巨贾,至多也就是达官贵人建造的,以居住为主,因而要在有限的地皮上投入有限的资金,就要达到最完美的效果,在方寸之间营造大乾坤。这里最能体现的就是主人的身份和意境,还是说狮子林吧。在佛学中佛为人中狮子,狮子座为佛之坐处,泛指高僧坐席,林即禅寺,狮子林本为宗教用语。狮子林建于元朝,已历经了650余年的风雨,面对它仿佛面对一本历史的园林教科书。连乾隆皇帝面对它,也感叹道: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避暑山庄和颐和园就大不一样,它用的是国库的银子,地点由皇帝任意挑选,它是天子办公和居住的地方。颐和园有幅对联,是赞美那里风景的:“奇山尽含千古秀,春光欲上万年枝。”谁的私家园林有如此气派呀?中国2000多年封建意识中,天下都是皇帝的,天下人都是皇帝的臣民,皇帝老爷建个山庄园林享受一番有什么不应该?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那么苏州园林绝对堪称艺术中的精品!能方寸之间造乾坤者,唯有苏州园林也。因为那里有温和的气候、充沛的水量、丰富的物产和优美的景色,更有宽松的人文环境和睿智精明的苏州才子。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