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0-5-7 15:51 编辑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那是再熟悉不过了。我的年龄几乎与这首歌的历史相差无几,是伴随着歌声一路走过来的。 虽然我一直渴盼散步在鸭绿江畔、登临鸭绿江上第一桥,但数十年过去了,始终未能如愿。今年8月中旬,战友诚邀我来到锦州旅游,当得知这里距离丹东不足400公里时,我毅然决定前去神往多年的地方。清晨出发时,昨晚一夜的小雨将锦州城冲洗得格外洁净,空气清新,视野开阔,驱车畅快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 抵达丹东市后,我们特地挑选了一处毗邻鸭绿江的宾馆,门前是滨江大道,对岸是朝鲜第二大城市新义州,这里距离断桥十分近。我迫不及待地来到鸭绿江边,凭栏伫立,缓缓流淌的江水从中朝两国之间横跨而过。江面不宽,对岸的田野、树木、房屋、烟筒,甚至连正在行驶的车辆都一览无余;当然,最明显的莫过于沿江架设的铁丝网。我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非常想透过网眼洞穿那里面封存的一切,因为一股更加强烈的神秘感在心中不断膨胀着,于是我急切地朝断桥方向走去,因为那里曾经是通往彼岸的要道。
行走途中,不断有当地旅行社拦住我,要带我参加乘船周游朝鲜半岛,近距离观看异国风情。对这类旅游形式,参加多了后,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我更喜欢自己说了算的“深度游”。于是,面对旅行社信誓旦旦地许诺,不用签证可参加朝鲜新义州二日游,尽管我有强烈的意愿和动机,但还是作罢。考虑到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疏,害怕上当受骗,没敢冒此风险。 离断桥越来越近,远远望去,桥上人头攒动,旌旗猎猎,我的心越来越激动,断桥是丹东鸭绿江畔最精华的景点,也是我此行最渴望参观的。此桥修建于一九0九年五月,两年后竣工,由当时的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全桥长944.2米、宽11米、12孔,从中方数第4孔为开闭梁,以4号墩为轴,可旋转90°,便于过往船只航行。伪满时期,日本人在此桥上游又建了第二座大桥,后称中朝友谊桥。一九五0年十一月至一九五一年二月,美国为切断中朝运输线,派出重型轰炸机多次轰炸,将第一座桥毁为废桥。中方所剩4孔残桥保留至今,取名为“鸭绿江断桥”。
沿台阶拾级而上,登上桥头,豁然发现一座水泥碉堡和两架防空高射炮,与周边宁静的环境极不协调,使人陡生战争的恐惧感。断桥为钢铁结构,浅灰色,桥头由前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桥名“鸭绿江断桥”,意在保留历史原貌。桥上密密麻麻插满五星红旗,彰显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强烈愿望。广播里循环播放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使人们不由忆起了那段枪林弹雨的峥嵘岁月。 断桥尽头,是一座修建在江心处的平台,也是当年被炸毁的“断桥”处。今天它已成为那场战争的见证:厚厚的钢板被炸断的痕迹清晰可见,有的呈现崩裂的缝隙,有的被扭曲成麻花,弹痕累累。这一切,让人们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体会了和平的来之不易。是的,恶魔能炸毁桥梁,但阻隔不了通往彼岸的步伐;战争能摧毁钢铁,但是摧毁不了比钢铁还硬的革命意志!
伫立在平台之上,我久久地凝视着距离断桥不足百米的另一座“中朝友谊大桥”,桥的一头连接中国,一头通向朝鲜,上面行驶着往来的车辆。60年过去了,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渐渐散去,这两座铁桥至今依然耸立于鸭绿江上。在上游不远处,一条更加雄伟的现代化斜拉桥飞架两岸。然而,两岸的人们还是难以自由跨越,我们游玩至此,也只能望“岸”兴叹了。 听许多朋友说过,鸭绿江的晚上“风景这边独好”,于是我们就近找了一家地道的朝鲜冷面餐馆,面对江畔、面对彼岸,自斟自饮起来。餐馆里服务员是清一色的朝鲜美女,说中国话有明显的外国腔,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氛围。试想想,在风景如画的鸭绿江畔,在闻名遐迩的断桥边,置身于异国情调的环境,喝几樽小酒,品几碟小菜,何不惬意乎?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