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0-10-25 09:40 编辑
【编辑札记】九月初,我受邀做《逸飞中文网》之【艺术生活】栏目的“首版”。一个月以来,令我感动的东西有很多,却不便一一拾捣。但是,有一位老师我必须得单独说道,这位老师就是最佳网站编辑排位居第一的宫学大。之所以这么做,个中原因首先是因为他不遗余力地赐稿于“艺版”,发布了的照片(作品)数量截止目前为止无人能敌。受好奇心驱使,我仔细查阅了宫老师的逸飞足迹,发现他是《逸飞中文网》2018年12月7日注册会员,他发的第一个作品是在“映山红文学”里的《如梦令•大衣架》。从此以后,宫老师一发不可收拾,诗词、散文、杂文、小说遍地开花,其中,诗词创作高产优质。我不得不感叹宫老师的情趣,不得不佩服宫老师的情怀,不得不仰慕宫老师艺术般的老年生活。人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以为,这句话用在宫老师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翻看宫老师的那些照片时,我的脑海里不住地闪烁着“不忘过去,不负时光”的字样,想着一定要以这个命题为宫老师编辑一个作品集合,让更多的人像宫老师那样拥抱生活的艺术,然后去怡然地去艺术生活。值此重阳节来临之际,特摘取老师的散文《养怡唯凭诗书趣》以及他的部分照片(稍作裁剪),以及部分诗词歌赋制编成此篇,以示感激和祝愿。(海尔罕)
【养怡唯凭诗书趣•宫学大】
我自小喜爱文学,进入大连24中学读书后,对文学更加爱好,也喜爱读古诗词,只能算作爱好者吧。看唐诗宋词,也能背诵上百首古诗词,所以毛泽东37首诗词,现在我还能全背下来。在业余时间也学着写一些诗、词及现代诗歌。
1968年至1971年在辽西北票插队的日子里,《毛泽东诗词》和《诗词格律十讲》伴随着我,试着写了几首诗词,其中印象最深的,现在还保存着就是《西江月》- 青年点独自过春节,有学者评价,合辙押韵,中规中矩。
1971年抽调到工厂工作后,先后从事宣传和经营管理工作,仍和文字打交道,给领导写年终总结和报告时,有时还引用古诗词中的名句。当记者时,在人物通讯中也愿意引用古诗句,增加文章可读性。1982年参加电大学习,同时也参加了成人自考,系统地学习了有关方面的知识,为诗词写作打下了基础,1986年取得两个大专文凭。现在我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在整理这本《心灵的旅行》文集<诗词歌赋>部分时,案头细读,枕上推敲,保留精华。
信手翻阅四十多年来积攒的诗词,却也能引起一些回忆和联想。这里诗词部分,共有600多首,分为三个部分:古体诗词、旅游杂咏和现代诗歌。其中有二十首现代诗歌发表在二十世纪七、八、九十年代的报纸上。1976年10月1日在《朝阳日报》上刊载的长诗“永远高歌《东方红》”,是我最早发表的现代诗歌之一,当然,留有那个年代痕迹。后来又在《中国汽车报》《中国农机化报》、《中国军工报》等行业报刊上发表相关工厂的现代诗歌。格律诗词填词和七言居多,律诗次之。有300多首诗词发表《辽宁日报》、《沈阳日报》、《辽沈晚报》《辽宁老年报》《沈阳晚报》、《朝阳日报》和《晚晴报》、《诗潮》等报刊上,也有近百首被《龙鸟吟》、《川州赋》、《朝阳诗词》和《七绝大接龙》等有关书籍选载。我喜欢旅游,随即写下格律的旅游诗句,有的只能说是古风。这些《旅游杂咏》有50多首发表在《沈阳晚报》、《消费新报》、《辽宁日报》、《中国机械报》、《中国旅游报》上。
聊以自慰的是这些诗词,有的是情洒自然、有的是凭吊古迹,有的是感悟人生,有的是相赠亲人、友人、老师、同事、同学,网友,都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这本书的诗词歌赋部分记录了自1969年至2018年五十年的岁月心声。倘若人读,大概也能分享我感悟的鲜活和实在。
在岁月的时光里,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用诗词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感悟用文字留下来,不仅能抒发自己,也能启迪他人。这些诗词是心灵的写照,岁月的实录,是对人生的思考。我是用诗的形式表达自己,记录岁月,抒发情感,用情感的波涛拍打心灵的彼岸。
人贵有自知之明。人不能有傲气,但应有傲骨,所以人生需要勤奋。我拼搏过、奋斗过、得意过、欢乐过、惆怅过,收获过,如今当我已经告别工作岗位,我可以说“养怡唯凭诗书趣,夕阳笑看高歌行”。人生如梦,人在旅途经历着阳光、风雪、成功、失败……我用心灵感受着生命的种种内涵———不仅仅是痛苦,也不仅仅是喜悦……
【宫学大的诗画生活】
① 悲叹的知青恋情|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善良的人是无助的。承诺这种庄重的东西以后会变的无奈,这其中可能有难言之隐,理解吧!
② 北漂行吟|【西江月•今日北票行吟】街路青荫云绕,高楼绿托风涛。安居宜业筑新巢。世纪广场独好。思变唯兴科技,宏图大展呈骄。川州盛世尽妖娆。改革小康大道。
③ 张爱玲书屋|倘徉在这里,似乎在与这名大作家进行心灵的对话,请教写作的方法,创作的灵感。
④ 宫老的门票|外出旅游,收藏门票,既能得到艺术上的享受,还可陶冶情操,丰富知识,怎能令人不爱不藏呢?!
⑤那年那月|【 七绝•第一次坐飞机】银鸟轰鸣上碧空,霞光落日满天红,机舱俯瞰群峰小,一览无余似梦中。(1987年7月参加中国汽车报西安表彰会,经厂长批准,从西安乘坐图154飞机到北京。)
⑥ 秋情|【七绝 秋情(新韵)】不予金风做嫁衣,丹峰醉影也着迷。凝神枫叶情难了,忘返流连日落西。
⑦ 知情诗词感怀|有一种情感能让我感动一生,那就是知青情感;有一种经历能让我回味一生,那就是农村插队;有一个地方能让我想念一生,那就是辽西北票……
⑧诗词生涯|50年前记录知青经历的7首诗词,时间为1969年到1971年10月,浏览50年前的诗词和昨天的照片,无时不在胸中有着一种涌动,我的青春,我的热血,消磨在那片曾经的热土上。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孔 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个个动人的回忆----!今天看来,这些诗词还有提升的空间,当时是初学诗词创作。文章见散文随笔专栏。
西江月 •农村过革命化春节(新韵)
正月寒冰刺骨,雪飘村野银光。战天斗地傲风霜,铸就红心向党,
试问胸怀理想,何妨身献山乡?草屋披毯诵诗章,不觉天边放亮。
1969年2月正月初二于北票长条沟青年点
七绝•春天挑水抗旱(新韵)
田间垅亩保苗墒,汗透夹衣挑水忙,
红肿肩头无力说,咸葱玉饼饱饥肠。
注 玉饼(东北玉米面饼子}
1969年4月于北票长条沟青年点
古风•冬天起粪(新韵)
寒风腊月后身吹,牛马圈旁起粪堆。
冻土似丘如石硬,打钎痕印镐锤挥
慢工火烤轮流聚,半晌才装一车肥。
虎口痛心牙劲挺,拄锨落日把屋回。
1970年1月于北票长条沟青年点
巫山一段云•上工钟
铁板当钟用,悬空挂树前。上工开会敲心烦,何人能偷闲?
挑水春耕抗旱,除草夏锄声远。秋收钟响小村山,人声谷场喧。
1970年10月于北票孔家沟青年点
七绝•民兵训练
壮志胸怀紧握枪,硬功苦练气更昂。
今朝愈显英姿勇,杀尽人间虎豹狼。
1970年10月于北票下洼大队
七绝•修大寨田(新韵)
冬日修田号令颁,红旗标语映霞妍。
镐锹挥舞石头落,小车齐推叫喊欢。
1970年11月于北票桃花吐下洼
七绝•告别青年点
三载并肩铸翠微,柴门握别返城归。
校园知己常相勉,惟有华章寄语飞。
1971年10月孔家沟
⑨ 参观一大会址|今天我怀着崇敬和喜悦之情来到这里,来到这幢老上海风格的石库门楼,走过青灰的墙,黑漆的大门,这里的一砖一瓦因为伟人的指点江山而熠熠生辉。来到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鲜红的党旗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题词,给了我们强烈的震撼。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的展览厅,恍惚中犹如跨越时空,空气因为历史的重负而变得凝重和肃穆,,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双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我们的共产党汲取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使中华民族的命运得到翻天覆地的改变。
⑩ 秋思|【鹧鸪天 秋思】夕晖斜影透窗明,秋凉暗送入心萦。吟诗北舍书香气,听笛南园竹韵声。留醉客,总关情。红颜月下品华英。痴心最是难言会,故里思归唱晚晴。
⑪ 登泰山|【七绝•登泰山】登临岱顶叹巍峨,纵览云飞谷壑波。阅尽历朝碑刻在,帝王封冕泰山多。
⑫迎客松|【忆江南 •黄山】雄奇秀,风景确难言。怪石如牛形望月,虹泉似凤状飞天。能不上黄山?
⑬临别赠言|1971年3月写给同学孙孟若的临别赠言。我一生写给别人上百次赠言,这是保存最早的赠言。(沈阳《晚晴报》刊载过我写的文章 )
⑭ 知青年代|我是68届知青,从大连下乡的辽西北票。
⑮ 泰山摩崖刻石|从岱庙到泰山极顶玉皇阁,蜿蜒几公里登山道旁,到处可见的摩崖石刻,据说有2200多处,其中有许多国之瑰宝。在泰庙藏有秦相李斯小篆写的刻石,这是中国最造的碑制刻石,还藏有汉代、晋代,以及宋代苏轼、米芾等碑刻。在“经石峪”的大石坪上,刻有齐人书写的金刚经,笔法苍劲遒古,丰润雄厚,被书法界誉为“大字鼻祖”、“楷书正宗”。在岱顶大观峰,有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纪泰山铭》【见照片】,碑高13.8米,宽5.7米,碑文900多字,洋洋大观,为历代帝王刻石之王。
【艺术生活栏目收藏的宫学大部分生活照片】
(60年代读的书)
(1996年的宫学大)
(读过的旅游画册)
(刊发的宫学大诗词作品)
(见诸报端的诗词)
(珍贵的荣誉)
(书房中的宫学大)
(摄影时的宫学大)
(一元钱买的《欧阳海之歌》)
(曾经使用的120照相机)
(一个幸福的人)
【编后|几点说明】❶ 散文与诗词及其感言均系宫学大老师在《逸飞中文网》上的原作,特此申明。❷ 除因编辑需要外加三幅照片外,其它均系宫学大老师在《逸飞中文网》上的作品,值此申明。❸ 特别祝福宫学大老师创作愉快,顺致宫学大老师及其《逸飞中文网》的老年同志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宫学大简历】宫学大,1949年生,祖籍辽宁大连。男,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职称。沈阳作协盛京文学网古诗词精品编审,辽宁老龄委兰亭诗社副总编、蕙风文学社副秘书长,古诗词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化报古诗词副主编,中国诗赋和沈阳诗词楹联协会理事,中华诗词、辽宁诗词、沈阳诗词学会会员。1968年从大连二十四中下乡北票插队。1971年抽调到朝阳,从事宣传工作,1987年调到沈阳,先后任军队工厂办公室主任和汽车周报记者。自1969年以来,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汽车板》《辽宁日报》》、《辽沈晚报》、《沈阳日报》《沈阳晚报》等全国40多家报刊、电台发表通讯、消息、诗歌、古诗词、散文、游记、小说、照片及论文4000多篇,有10余篇论文评为省以上优秀论文,所撰写的论文和经验材料被20多种书籍汇编。并著有《游踪记趣》《心灵的旅行》上、下。三百余篇诗词、文章被有关书籍收录。先后被辽宁省、沈阳市评为优秀读书家庭。创作的格律诗词参加诗词大赛先后获一、二、三等奖。荣获《辽宁职工诗人》《盛京文学网模范优秀编辑》称号。2018年所写的《诉衷情令--读书感怀》被盛京文学网评为古诗词十佳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