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0-11-18 13:23 编辑
【都江堰,我为你骄傲】
对于都江堰这个名字,有些人可能有点陌生。但是,它却是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水利工程 ,它和万里长城一样驰名中外。两千多年来 ,一直闪耀中华民族水利文化的灿烂光芒 。
都江堰 ,成了我梦魂牵萦的地方。 都江堰, 位于成都市北 50 公里 , 原在灌县市区的西面, 现改为都江堰市。
我们从二王庙游览都江堰,二王庙随山势而建 ,背枕玉垒山,面对滔滔岷江。 门额上悬挂着爱国将领冯玉样所题“二王庙 " 的 金匾。庙内石径通幽 , 只见梯回壁转 , 飞檐斗拱 , 宏伟庄严。庙正殿塑有倚崖危坐,手执绢图的李冰塑像 , 李冰为战国末期秦昭王时【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后殿是其儿子李二郎的塑像。庙内处处有赞颂李冰父子治水的匾额、楹联和诗赋 ,其中有明洪武和 清嘉庆皇帝的手迹 , 站在李冰庄严沉思的塑像前 , 我仿佛看到 : 两千多年前 , 李冰带领广大群众与洪水拼搏 , 修建都江堰的场面。都江堰自修建以来,千古不废 , 是天府之国富庶的源泉 , 同时还兼有发电旅游功能,这恐怕就是一个凡人能在此处永享后世之孙祭祀烟火的原因所在吧!
出了二王庙正门 ,放眼望去,那被誉为“天府之源”的都江堰,那连绵不断的岷山群峰,天边的秀色,不尽得江流,便奔来眼底。通过晃悠的安澜索桥,便来到都江堰。都江堰主要由鱼嘴分水坝、飞沙堰,宝瓶口三大部分组成。
我们自金刚堤上由北向南 ,顺江而下,映入眼帘的是堤坝的前端有一个状如鱼嘴的石堰 ,这就是鱼嘴分水坝。友人向我讲解到 ,当年李冰父子带领数千民众 ,把装满卵石的大竹笼子抛在江中围成鱼嘴状的分水坝 ,使岷江水在此分为内江和外江 ,这样汛水期和枯水期完全根据需要调节水流。这样一来,鱼嘴坝的位置和分水坝的高度必须适宜 ,当时是怎样计算出来,至今仍然是个迷。此时 ,望着滚滚向前的岷江水,心潮随之起伏激荡,怎不由衷地赞叹古人之坚毅和聪明的智慧。
从鱼嘴坝沿内金刚堤而下就到了飞沙堰, 只见江水不停地撞击着对岸的 山 崖 , 又扭头向对面的飞沙堰奔来 , 飞沙堰正是利用问床弯曲产生的离心力和江水撞击对岸的回流 ,将沙和多余的水排入外江。从飞沙堰走过去 , 我们来到了扼制内江水位的工程—宝瓶口 , 只见刀削岩壁之下白浪飞溅 , 滚滚江水 , 簇拥着,翻滚着 , 争先恐后 , 从宝瓶口直泻岩下, 撞击而发出的声音如雷鸣 ,似山崩 , 震耳欲聋 ,荡人心魄。朋友介绍说 , 当年李冰率众开凿宝瓶口工程时 ,一无炸药、二无设备 ,硬是烧火给山体加热 , 再用江水泼冷 , 反反复复 , 才将一块块山石撬开搬走 , 在玉垒山麓开凿了一个宽 17米 , 深 5 米的通道 , 让江水驯服地由此流向成都平原 , 才给都江堰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此时, 我终于明白了 , 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三大工程如此地巧妙结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 构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自动排灌系统。正是有了它们才有了成都平原的沃野千里 ,才有了天府之国的五谷丰登 , 我情不自禁地在心中念道 , 壮哉、美哉、伟哉 ,都江堰!
我曾游览过山海关长城、八达岭长城、黄崖关长城、慕田峪长城,可我从未像今天这样激动。长城只是历史的一座雕塑,是一个凝固的音符。都江堰却是历史与现实、现实与未来的一幅长卷,是一首流动的,充满活力的交响曲。此其时也,笔者文思泉涌,不禁脱口诵道:“一江拦坝两江清,分洪东去涌长鲸。疏导引流多睿智,功高历历数李冰。”
都江堰,我为你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