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0-11-23 11:42 编辑
秋初的长沙 , 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来 , 长沙西郊岳麓书院内茂密的古槐、桑树、银杏轻轻地落下了片片黄叶, 似乎告诉人们……这就是秋雨中的岳麓书院。
书院位于南岳七十二峰的尾脉___岳麓山下 , 故以" 岳麓 " 为名 。三面环山面临湘江 , 名山美水 , 前依后托。迎着毛毛细雨 , 沿着幽雅的小径 , 缓缓上行。在从林环抱深处 , 一座神态巍然的建筑群静处其间, 右山门上赫然高悬唐代书法家欧阳洵手迹的 " 千年学府 " 四个大字。
据志书记载 ,这个占地2.1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 其中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 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 ),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 ,至今已有1200余年,几经变化,古代书院讲学、藏书、供祀三大功能未变,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修复最好的书院建筑。
举步入院 , 大门正上方悬有鎏金的 " 岳麓书院" 四个大字 , 为宋真宗御笔, 大门两旁一幅对联格外引人注曰 :"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 。这是中国书院楹联中非常有名的流水对。它道出了这座历经沧桑的学府, 以多么博大的襟怀 , 为中华文化的生存发展作了贡献。历史上著名人物如王夫之、曾国藩、左宗棠、蔡锷、杨昌济、蔡和森、毛泽东等都是从这里投身到社会大潮中的。
步入院内之后, 建筑分为左右两期 , 左厢为教学斋, 右厢为半学斋,均系昔日师生的居舍。中轴线上的讲堂是书院的“心脏”,为五间单檐歇山 , 前出轩廊 7 间 , 高29.7 米 , 面积为 468平方米。这里有大量的楹联和碑刻 , 散发着文化的墨香。就是在这个讲堂上 ,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张拭论学交流 , 举办了大型学术会讲,时有" 道林二百众 , 书院一千徒 " 之美誉。历代名学宗师也多会于此 ,传道授业 , 说古论今。此时 , 我仿佛看到当年八方来的天下学子, 席地而坐 , 凝神听讲, 潜心求学 , 赋诗作联 , 舞文弄墨 , 为繁荣民族的文化、国家的兴旺 , 而发奋读书, 不禁油然而生敬意 ,因而对这渗透着人文精神的讲堂而倍感亲切。
经讲堂 , 过后屏 , 豁然开郎 , 眼前凸现一座三层青砖灰墙座西面东的楼阁, 这就是 " 御书楼" 。这三个字集朱熹的字而成。它是书院唯一的一座三层楼阁建筑,居于中轴线的尾端。拾级而上 , 举目仰望 , 给人一种知识无穷, 博大精邃的感觉。这座曾以收藏御赐图书为主的古代图书馆 ,饱尝劫难 , 屡毁屡建 , 今日得以完好 , 馆内珍藏 5 万余册图书 , 为海内外学子教研所用。
在书院后花园的左侧,有我国现存碑刻中有影响的唐碑---麓山寺碑。碑高272厘米、宽133厘来。圆顶上饰有龙纹浮雕,上有阳文篆书“麓山寺碑”额。碑文28行,每行56字,共1419字。碑左和右下方均有损缺,整碑漫漶者270余字。碑侧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正书阴刻题名。麓山寺碑是记录麓山寺沿革历史的一块碑文,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唐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曾任北海太守的李邕亲自撰文、书丹、并镌刻。文、书、镌刻三者俱佳,故有“三绝碑”之称。许多书法家都以见到此碑为荣。
从岳麓书院后门出去 , 沿石径上行 200 多米 , 一座小亭名为“爱晚亭”,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 " 停车爱坐枫林晚 ", 给这座亭子增色不少。毛泽东青年时代曾和蔡和森、邓中夏等革命先辈在 "爱晚亭 " 议论国事 , 指点江山 。 如今 " 爱晚亭 " 三字 , 为毛泽东题字。当我得知爱晚亭与北京 " 陶然亭" 、杭州 " 湖心亭 ' 滁县" 醉翁亭 " 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时 , 更加深了对此亭的情感。亭外细雨绵绵 , 亭内秋风习习 , 在此读书 , 别有情趣。此时 , 登高远望 , 只见细雨中的书院崇阁巍峨、层楼高耸、檐角飞翘、青瓦白墙, 山色空蒙。此景此情, 使我情不自禁地吟诵古人的描写岳麓书院诗句 " 教同化雨绵绵远 , 泉似文澜汩汩归 "。
细雨中的书院 , 每一片树叶都透散出油墨的芳香,每一片砖瓦、每一块石碑都隽永文化的品味,每一座池塘的层层涟漪都传播着学术的波澜 , 它的美是独特的、永恒的……。
楚湘才俊多奇志,薪火传承有圣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