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1-2-6 08:39 编辑
我曾于1989年游历过云南石林,印象犹在;近日又陪同亲友们游历云南石林,印象更加深刻。
云南石林素有“天下奇观”之称,坐落在昆明南边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昆明市86公里。石林的主要旅游区是李子石林,面积约12平方公里,旅游面积约1200亩,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李子花园组成,是石林景区中最大、最集中、最美丽的地方。
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中国的旅游资源中喀斯特地貌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略懂点地质的我知道,石林是海底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在地壳升起过程中受水与空气交替作用,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地貌特征。它们有的像林、像峰,有的成为溶斗、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异的龙潭等,这些现象总称喀斯特地貌。
我最早知道石林是因为“石林”香烟,但在我认知以前的几千年,“石林”一词就出现于屈原的《天问》中了。不过,《天问》里的“石林”是否指云南石林,尚无定论。但是元朝时期,人们对石林已经有了形象的描写:“石门,在陆良西平壤中,石笋森密,周匝十余重,大者高百仞,参差不齐,望之如林,俯仰侧植,千态万状,东西行者皆穿其中,故曰石门。”明清及近现代时期,更有多种对石林具体形象描述的著作。
我们购票进入云南石林景区,首先看到一个湖,即著名的“石林湖”。听说这里原本没有湖,后来根据周恩来总理建议而修建了一个湖。周总理说:“石林,有山也要有水,有水就不枯燥了!”于是便将原来的自然洼地改造成今天美丽的人工湖泊。现在看来,这一池碧水为石林景区增添了无尽的魅力。是啊!有了水,石头就有了精神,就有了灵魂,就有了灵气。石有了水就如同人有了精神一样,人有了“精神”才会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有灵气的人,才能欣赏到生活的美好。
过湖上的桥进入石林不远,即到“石林胜景”,刻有“石林”二字的巨大石壁呈现在眼前。刻字原为当年的“云南王”龙云所书,但在“文革”期间被毁。后来龙云的儿子归国回乡祭祖时,人们从字帖中选取二字补刻而成。周围石壁上“南天砥柱”、“大气磅礴”、“天造奇观”、“顶天立地”、“天下第一奇观”等字样,为石林奇观作了恰如其分的注释。
在“石林胜景”后面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区“千钧一发”。两个石峰的柱子构成了一个天然的石门,大门顶上挂着一块巨石,所有从门口经过的游客都会加快脚步,迅速通过,进入到“剑峰池”。
到了“剑峰池”,只见石峰高耸,层层叠叠,密如刀林剑丛;俯视剑池,云影天光,群峰叠翠,倒映池中。那高悬的峭壁,犹如一把把锋利的仞剑,直插入石泉之中。
离别“剑峰池”,继续缓步前行,但见石峰千姿百态,争奇竞丽:双鸟渡食、孔雀梳翅、凤凰灵仪、象距石台、犀牛望月;唐僧石、悟空石、八戒石、沙僧石、观音石、将军石、士兵俑、诗人行吟、母子偕游等等无数各类奇石,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还有许多酷似植物,如雨后春笋、蘑菇、玉管花等。有一处“钟石”,能敲出许多种不同的音调。整个石林景区就是一座巨大的自然石景艺术宝库,任凭游客去观察,去发现,去自由驰骋地想象。景区内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移步易景,使人如入迷宫仙境。
不知不觉中,我们登上了制高点——望峰亭。站在望峰亭上,凭栏俯瞰,但见层层峰林,岚光紫气,云霭缭绕,尽收眼底;沟壑纵横,林堡巍峨,奇峰险峻,如万马奔腾,又宛若惊涛拍岸。极目远眺,那一根根突兀而起的笋峰,如万笏朝天,峰簇峦刀,尖角凌凌,直破长空。观赏斯景,我们无不惊叹造化的神秀!
从望峰亭下来,来到了小石林。与密集粗糙的大石林相比,小的石林稀疏而优雅。它宽而厚的墩柱的石墙就像屏风,把小的石林分成几个花园。在这里,地势平坦,青草成茵,草坪上点缀着奇峰怪石,它们有的躺在森林里,像牛在蹲伏,野兽在蹲伏;有的像绿木耳丛生,不朽万年......在各种稀奇古怪的石峰、石柱、石屏上面覆盖着各种稀有的古藤和蕨类植物。走在林间小道上,就像置身于画廊,可以充分领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魅力。
小石林最著名的景点是“阿诗玛”:在“玉鸟池”旁边,一峰独秀,宛若一位风姿绰约、亭亭玉立的彝家少女,那便是阿诗玛。她充满着青春的魅力,身姿曲线玲珑,风韵自然天成,静静地伫立在高坡之上,身后背着一个小竹篓,脉脉含情的双眸,正翘首眺望远方,似有所思,若有所盼。传说,当年阿诗玛与阿黑哥真心相爱,阿黑哥却被财主热布巴拉活活害死。从此,她便幻化成一座石峰,成了“日灭我不灭,云散我不散”的永恒雕塑。尽管历尽了上千年的风吹雨打,但清纯、痴情、脱俗的阿诗玛,却永远在石林之中岿然不动。她成了彝族人追求美好爱情的化身,冰冷的石头也因阿诗玛而多情。
在离别石林的时候,我一遍又一遍地回望着千奇百怪、突兀峥嵘、姿态各异的石头。这些石头啊,它们风来相迎、花开拥抱,万年不朽、亿年不倒,坚定不移地矗立在大中华的南疆,使我油然而生爱意和敬意!
诗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