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1-3-29 15:03 编辑
清明时节,雨纷飞,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是一首古老的诗歌,一首忧伤得让人掉泪的诗歌,大人小孩都能默念两句。
到了今天,这首凄美而哀伤的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离现实越来越远了..... 在我的记忆里,“清明”总是会下雨的,不下雨的“清明”,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清明”,可是这些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致使地球表面变热,气候变化无常,极端天气增多,连“四季”都越来越不分明了。清明的雨,自然就少了,清明当天甚至是红花大太阳。
路上“欲断魂”的行人也几乎看不到了,特别是有了“清明小长假”,一到清明节,艳阳下,大路上,车水马龙,交通堵塞,喇叭声声,人声鼎沸,清一色的扫墓车队,前面看不见队伍的头,后面看不见队伍的尾......
现代陵园大都建在山上,千碑万冢层层叠叠,矗立在山怀之中。一到“清明”,扫墓的人,万头攒动,黑压压一大片,远远望去,就像当年“孟良崮的总攻开始了”一般,成千上万的勇士们涌上山头。
现代人扫墓,满地的金箔纸马,漫天的香雾缭绕,震耳欲聋,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里夹杂着小商小贩的叫卖,小孩、半大小孩四处奔跑打闹,高音喇叭里不停传来时代神曲 “死了都要爱”,陵园之内真是比任何节日都要热闹!
陵园,本是庄严肃穆之地,先人安宁之所……
我真担心,后人的无所顾忌,亵渎了先人们高尚的英灵......
我好害怕,害怕后人的无视喧哗,惊醒了先人们安息了的魂魄......
也许是,时代进步太快?资讯过于爆棚?人都有钱了?物质条件飞跃啦?
也许是,现代人心智残缺?情绪浮躁?人与人之间共通的,鲜红的血,淡了?情也薄了?
现代人,不忍先人的离去,担心那边的人没有钱花了,成万上亿的为先人烧纸钱,眼都不眨一下;花钱给先人买“汽车”、“洋房”、“丫鬟”、“姨太太”等等,从不吝惜;
现代人,不舍先人的离去,花钱请人为自己的先人哭泣,以表达内心的哀伤;
现代人,尊敬爱戴先人,他们花钱请人为自己的先人捧碑磕头;
现代人,敬畏先人的在天之灵,他们在碑前念念有词,祈求先人保佑自己今天的福祉和未来的愿望,从不诉说心中对逝者的感激和想念.....
现代人,还是记得“清明”这个祭祖的日子,这不,为尊重民意,政府又增加一个休假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于是现代人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把“清明”当成节日来过.....当成“休闲”,当成“春游”...... 你是不是会和我一样,在这场休闲和春游中感觉少了些什么? 少了几许庄严和肃穆; 少了一点敬畏和真诚; 少了一丝哀伤和怀念; 少了一场应有的清明雨啊!
这也难怪,二十多年前的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露丝的爱情观、生死观早就彻底颠覆了中国古老传统“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相随的爱情模式。
杰克为了让露丝活下去,自己选择了死亡,他在冰冷的海水中紧紧拉住露丝的手,鼓励她说:
“你会得救,会活下去……会生好多的孩子……子孙满堂,你会长寿,并安息在温暖的床上,而不是在这,在这冰冷的海水里...... ”
现代人更重视活着,更注重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
时代变了, 生活变了,环境变了,人的观念变了,心态也变了,变得连自己都不再认得.....
许多年前,香港作家陶傑说过,有一天他死了不要大群子孙给他拜山(南方人说扫墓叫“拜山”),只要有一个女人孤伶伶为他上坟,让他的鬼魂在缭绕的香火里,在蓝天的云影下,仔细端详她褪了色的藏青色小褂,细数她脸上的泪滴和清丽发髻又多了几许的银丝.....
陶傑,他到底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清明?可以说他是一种倒退,也可以说他是文人的酸涩,还可以说,他只是说说而已。
在我的心里,还是希望 “清明” 下点小雨,行人几许忧伤,坟前袅袅清烟,寄托生者对逝者的无限思念,感念人生的相聚和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