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1-3-30 12:32 编辑
每年的春天,不管你是不是盼着她,她都会如期而至。万物复苏,百花盛开......
每年的清明,不管你是不是不想它,它也会不期而至。雨纷飞,欲断魂.....
每个人心里对故去亲人的那份情,那份念,不管你是放在心里,还是挂在嘴边,随着时间地推移,都会应了东坡先生那句——不思量,自难忘......
先生的 “不思量,自难忘”,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不思量”从字面上讲,那就是没有想念,没有想过;“自难忘”呢?那就是说从来没有忘记过,想忘也忘不掉!这六个字看起来似乎是自相矛盾的,恰恰它又紧密相连,最能真实地表达人们对故去亲人的那种从不舍得浓情慢慢地趋于平淡,而天长日久的平淡里面却埋藏着永远也不能忘怀的情感。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前三年,每到母亲忌日,我都写一篇文章怀念母亲,都飞越千里回去给她上坟;后三年,我就春节回去看望过她两次,2020年春节因为新冠疫情,回去了也没能去看她。对母亲的爱和感念,在我的心里似乎已慢慢地归于了平淡。
母亲走了,我带回了她留下父亲的书法(残稿)、带回了母亲最爱的大衣,和母亲留下的好多书信、照片、还有她的遗嘱......
我把父亲的书法残稿请人修补好,挂在了新家的墙上;把母亲留下的大衣挂在了自己的衣橱里;把我和母亲的照片放在了床头,唯独母亲的遗嘱,我至今没有打开......
母亲教了一辈子书,“穷教书匠”这是她对自己的评价。母亲走了,没有给我们留下万贯家产,却给我们仨兄妹每人留下一本珍贵的遗嘱。那是母亲花了近十年时间,用手书写的。母亲84岁那年在家里摔倒,头破血流,锁骨骨折,住院四十多天伤愈回家。从那时起,母亲就开始了她的写遗嘱之路。她让儿子给她买来几本软面抄,家里没人的时候,她就不停地写,一天写一点,一月写几页,一年写几本,写了又写,改了又改,抄了又抄,誊了又誊......母亲总是把她写遗嘱“软面抄”藏在她的枕头底下,偶尔哥哥姐姐为她整理床铺时发现了,母亲忙抢过去不让人看,满脸生气地说:等我死了,你们再看!
从那时,我们就知道母亲在写遗嘱。春节回家母亲高兴时也给我看她写的草稿,遗嘱大概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她告诉我们,她永远爱我们,她舍不得离开我们,非常舍不得,但不得不离开......
第二部分是讲述她苦难艰辛的一生,这部分最长,占了“软面抄”一半多的篇幅.........
第三部分她给家里每个人(包括她的孙辈)分别留下的话,祝福、期望还有希望改正的缺点......
第四部分是万家/吴家(母亲娘家)所有亲戚的地址、电话和联系人姓名.......母亲还说千万不要和自己的亲人断了联系......
第五部分是对她和父亲留下的微薄的遗产处分,仨兄妹各三分一。
母亲并没有想到自己能活到93岁,上帝给了她足够的时间来写她的遗嘱,近十年的时间,母亲把她的遗嘱不知写、改、抄、誊了多少遍,虽然我们都没有看到最终版,但她想要说的主要内容我们都知道了
2015年夏天,母亲真的离开了我们,我们兄妹仨拿到了人手一册“母亲的话”,谁也没有马上打开,因为我们已经“自难忘”了。
六年了,母亲离开我们六年了,记得母亲刚走不久,嫂子打电话给我说,你快七十的哥得抑郁症了,每天早上起床就坐在床边哭妈妈......如今,我们兄妹相聚时常常谈起和母亲在一起的事,满脸都是笑。心中的念母情结,已从当初的伤心、难过、不舍,过度到了平静;再过些年,这种情节一定还会过渡到——“不思量”。 六年了,我至今没有打开《母亲的话》,好几次想趁着心情好的时候翻开它看看,一拿起来,看着封面上母亲的字—“给小瑚”,就仿佛看见母亲站在自己面前,满怀期待地望着我,要和我说什么......我一把拉住她,可瞬间她又消失了,眼眶顿时盈满了泪水,原来我念母的那颗心埋得并不深啊! 有朋友问我:啥时再写你妈妈的故事?我说:现在写不成了,因为要写就得用心读母亲的遗嘱和母亲留下的书信。可我读不了,真的读不了。等什么时候看着不流泪了再写吧。 这,或许就是东坡先生说的 “自难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