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1-4-4 07:49 编辑
【题记】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但又苦难深重的民族 。据大量的的传说记载,苗族原本是有文字的,经历几次大的战争与迁徙消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十九世纪初,开始有一些地区重新挖掘并创造功文,有如滇东北的方块老苗文,湖南湘西自治州、步城县利用部分汉字笔画加自己创造符号相结合的方块苗文,并没有被绝大部分苗族接受认可。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邀请有关专家和苗族代表经过认真研究后,重新制订了新苗文,即拼音文字的苗文,促进了苗族历史文化研究与繁荣,有些遗憾的是难以再现传说中苗族文字的灵魂与丰富的内涵。每一次回到老家吕洞山,听到一声苗语亲切问候心里就会无比宁静。作为一个普普通通农家子孙,总想把这里的一山一水,一歌一情介绍给来苗寨作客的朋友们。
★★★★★
歌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 演唱:浩子(逸飞中文网会员)
散文•诗意栖居吕洞山 文:龙景庚 图:龙景庚/网络
(一)隆重的苗祖圣山祭祀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人们在庆祝重阳节时一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另外,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崇孝活动。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写:“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九月九重阳节是苗族最为隆重的节日,苗族会在苗祖圣山吕洞山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近几年来,我曾经以苗族子弟身份参加了两原生态文化艺术节暨祭祀大典,吕洞山山脉区域内的保靖、吉首、花垣、古丈等地苗族五宗七族十二支姓子孙齐聚一堂,万人共祭苗祖圣山,贵州与云南苗族也组团来参加。
历书记载,湘西自治州的苗族发源于黄河流域,经过七次大的迁徙,最后来到了吕洞山安家建园,经历千百年后,苗族儿女发满了九十九坡九岭,住满了九十九坪九坝。为了让子孙团结奋进,谋求给更大发展,五宗七族十二姓在吕洞山十字坪举行了椎牛合鼓仪式之后,又分宗分族、分支分系、分名分姓四散到全国各地去立地盘、建家园,现在散布在世界各地。据统计,现在的苗族有9400多万人,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苗族人之外,原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所所长、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教授张晓在《跨国苗族认同的依据和特点》中说:“苗族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除了中国以外,还有几百万的苗族分布在东南亚、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区。”苗族同胞不弃根、不忘本,历代以来,祭祀祖山成了本地域苗族人民的一种传统习俗。
重阳圣山祭祀,清晨山间更是深露风凉,云雾迷蒙,虽然秋凉寒来早,来自湘西保靖、吉首、花垣、凤凰,贵州和云南等地的苗族儿女们身着盛装,也纷纷前来参加祭祀活动,丝毫减退不了大家的热情与虔诚,苗族儿女把创造出来的原生态文化艺术展示出来,与苗祖同乐。苗族祭祀通常分请神、娱神、送神三个部分。祭祀现场,牛角长鸣,高腔高歌,锣鼓声震,旌旗如林,气势恢弘。巴代师上三牲五谷苗酒供果,巴代雄做法事,驱魔祈安,众祭祖人员感恩圣山赋予的蓬勃生气与发达兴旺的源泉。
祭祀大典结束会接着开展各村各寨组织的吕洞山苗族原生态文化艺术表演。最有特色的是苗歌、鼓舞、武术、茶艺、农耕器具舞等表演。苗族古歌时而婉转悠扬,时而如泣如诉,时而高亢激昂,让人们再一次追忆苗族先祖七次大迁徙的艰辛历史。苗族鼓舞,是千百年来苗族人民在迁徙和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古老的民族舞蹈,它体现了苗族人民勤劳勇敢的抗争精神和坦然宽广的胸怀。五行茶艺表演,让神奇源自神秘,神秘起于神圣故事展现眼前。先祖有德,圣山有灵,尽留世上最美之人之物。在一代代子孙的努力下,让茶之曲韵尽得天之圣韵,茗香在天也在圣土,美誉天下。而接龙舞、武术与农耕走秀的表演,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宾客领略这块神秘土地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溪、每一寸土、甚至每一片叶都散发神奇的光茫。感恩祖先的庇佑与圣山的庇护,风调雨顺,一年来人们辛苦劳作,换来了硕果累累,合家欢欣和谐,在这祭祖敬老的日子里,祖神与家人共喜欢庆。
(二)荡气回肠的悲壮历史
澳大利亚著名的民族史学家格迪斯在《山地民族》写道:“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服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苗族最让人佩服的就是,无论跑到多么难以生存的荒野之地,都能用祖先最原始的方法开山破土生存下来。”
史书记载苗族在上古时代有“荆楚”、“荆蛮”、“南蛮”等的得名,便是如此,禹伐“三苗”的残酷战争以后,中原文献不再有“三苗”的记载,荆楚、楚荆、荆蛮、南蛮等不同的呼唤,都是泛指苗族人们的共同体,三苗后在“荆”、“楚”、“蛮”的抽象掩盖下,又出现于史册。
苗族的始祖蚩尤,炎帝与黄帝沿黄河由西向东发展,先后与蚩尤在涿鹿一带发生战争。蚩尤先打败炎帝,“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后来炎帝与黄帝联合战败了蚩尤,“轩辕之时,蚩尤最为暴,莫能伐,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蚩尤死后,天下大乱,黄帝便画了幅蚩尤的画像威慑天下,天下这才安定下来。
苗族是最早的稻作民族,在上古时期就种植水稻,原始社会以树叶为衣,以岩洞或树巢为家,以女性为首领的情况,在苗族古歌中有大量的反映。秦汉以后,封建王朝在大多数苗族地区建立郡县,实行“附则受而不逆,叛则弃而不追”的羁縻政策,五溪地区的苗族先民已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掌握了用木皮织绩和以草实染色的纺染技术,出现了产品交换。
魏、晋、南北朝时期,武陵地区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苗族的原社会开始逐渐解体,原来由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公社,已逐渐发展成为地缘关系的农村公社。
唐宋年间,苗族逐步进入到了阶级社会,农村公社的首领已有了土地支配权。汉族的封建经济,通过汉、苗等民族间频繁接触,促进了苗族封建社会领主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有些“酋”、“蛮帅”成为世袭的“土官”,领有大量的土地。
元、明时期,苗族地区的封建领主经济已相当发展。明朝中央政府于弘治十五年(1502)在湖南城步苗区开始实行“改土归流”,其他地区开始派遣流官。苗族地区地主制度的兴起,又使以领主制度为经济基础的土司政权受到削弱。封建王朝对土司的限权,又使土司制度走向衰落。到明末清初,其他苗族一些地区开始改土归流,使地主经济得到顺利发展。但湘西的腊尔山区、黔东南雷公山和古州山区,仍处于“无君长、不相统属”状态,被封建王朝统称为“生界”。其社会发展仍处于农村公社末期。
清雍正年间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对封建领主的瓦解和地主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对“生界”的武力征服,造成了苗族人民大量伤亡,严重地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力。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土地的兼并和财富的集中日益加剧。乾隆年间,湘西已出现拥有一二千石谷子的大地主,至嘉庆年间,已出现了七八千石谷子的大地主。封建领主制到这时才基本上消亡。
鸦片战争以后,苗族地区先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苗族人民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与其他各族人民一道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作出了贡献。1949年后,苗族地区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苗族人民由于不断的迁徙,磨练了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强大的适应能力。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苗族享有“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与各民族都有共同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平等权利,苗族人民过着民族平等、安居乐业的生活。
虽然苗族居住分散,各地区各支系苗族的文化形成一定的差异这是必然的,但是一些可以称之为苗族标志的文化在苗族的各支系之间却是类似和统一的,相对突出的是服饰文化与苗族诗歌。
苗族的服饰丰富多彩,种类就有一两百种,其风格有一种高贵的气质和大家风范,体现出一个古老的民族的特点。苗族的蜡染、刺绣、银饰等服饰工艺精品,达到世界第一流的水平,在国内外举办的苗族服饰展览上都受到观赏者的高度评价。世界各地的苗族妇女普遍都是纺织、刺绣、蜡画的能手。
苗族诗歌浩如烟海,创作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苗族古歌、苗族酒歌、苗族情歌和苗族飞歌类,听过有苗族飞歌凰后龙仙娥空灵的歌喉的人都会如痴如醉。二是生活生活类的祭辞、念辞、贺辞、祝词,常用在婚宴喜庆的日子。三是理辞类的演唱或论理,在苗歌对赛中问答式的对唱很精彩。苗族人善于用歌声来叙事,以歌声来表达感情,会唱歌的人受异性爱慕,不会唱歌的人难找配偶。苗族人民世世代代积累传承下来的文化用诗歌反映了各支系苗族的历史,也反映了苗族整体的历史,它是各个支系苗族的共同财富。
(三)云雾缭绕风景美如画
在寒武纪云贵高原和武陵山脉在造山运动中,激烈碰撞造就了超然圣洁的杰作——吕洞山。数亿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切割出了绵延于保靖、花垣、吉首、古丈四县的一列山脉。主峰距保靖城区70公里,距吉首城区21公里,距德夯景区14公里。这里,峰恋交错,岩壁成画;这里,古木成荫,层林苍翠;这里,溪泉潺潺,飞瀑天垂;这里,云雾弥幻,风光绮丽。
吕洞山的主峰指的是祖公山和祖婆山,苗语称之为“苟剖苟孃”,形神俊美,高耸如云。祖公山海拔1127米,成托天之势,雄奇险峻的骨架,傲立天穹,壁间上下穿双孔,如横写的“吕”字。小时候生长在山脚下,有老人说是灵山睁开的一双两慧眼,识天地,知轮回,教化圣山苗族人们勤劳智慧品行,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担当,换来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美好生活。年幼的我,看着笼罩着淡淡雾霭吕洞山,那蓦然腾起的样子,感觉到山与山峰,如神话中的战神二郎真君与方天画戟一样,浩然正气、扫凶神趋恶煞,问鼎天庭。
与阿公山比肩相依的是阿婆山,海拔近1300米,是保靖县东南的最高峰,至下而上,坡势较缓,以缠绵悱恻之势揽祖公山入怀。山腰有一溶洞,洞中的钟乳石形态各异,自然多姿,令人目不睱接。以前,苗族人把这个溶洞视为神洞,祈雨祈福,自己或家人遇到小病小恙时,到洞中接钟乳石滴下的水珠饮用,可以趋灾治病。很少的时候我住在吕洞山脚下在夯沙村一段时间,当时得过一场大病,父母不在家,虔诚的阿婆曾经爬祖婆山溶洞里取水。对于纯朴的百姓来说,圣山的灵气灵性,是厚重博大的,希望得到安祥的慈爱和奋进的鼓励。
吕洞山十日里九日有云雾,雾成涛,云成海,磅礴而流畅,缥缈迷离。这里的云雾,时而云雾自壑底沿着陡峭的石壁向上升腾,如汹涌澎湃的大海,白浪翻滚;时而云雾由山顶随风直贯而下,如银河九天泻流,飞瀑飘逸;时而如丝带飘零沟壑,缠绕山岭。晨阳泛橙,晚霞镶金,天幂下的把圣山装点得多姿多彩,绚丽夺目,如诗如画,让无数的摄影师、画者、诗人驻足于此,醉心于此。
(四) 灵动的山水孕育人杰
河流是生命的起源,是爱的源泉,如母亲的乳汁滋润着每一条河域的生命。不同的民族文明源起于河流文化,人类社会发展积淀河流文化,河流文化生命推动社会发展。河流与人类文明的相互作用,造就了河流的文化生命。吕洞山的水呈放射状流向四周而又汇聚于南北山麓,最后注入武水和酉水。
金洛河,源于吕洞山北麓,经夯相、白岩、金洛、中心等苗寨进入长潭河再汇入武水。金洛河大峡谷风景令人惊艳,有绵延数里约300多米高的布瓦壁绝壁,一日涌三潮“三潮”间歇泉,成群跳跃于丛林山谷的野生猕猴,奇峰如笋,突兀入云。来到坐落在金洛河峡谷之中河水两岸的金洛村,你可以享用到干净的白条鱼,鲜美的河虾,还有水蜈蚣、桃花虫炒出来的苗家招牌菜,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登山爱好者与家庭自驾游的好去处。
葫芦河源于吕洞山北麓,经葫芦镇进入长潭河汇入酉水。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国文老师袁吉六先生就诞生于此。袁吉六一生教育的学生很多,著名的人物除毛泽东外,还有陈天华、罗学瓒、周世钊、周谷城等。教学之余,撰有《文字流源》《文学史》《书法必览》《国文讲义》等书。章士钊曾赞誉他说:“此老通古今文史。”郭沫若说:“斯人教天下英才。”
木芽河源于吕洞山北麓,经大岩苗寨进入古丈县默戎汇入酉水,而古丈胜产绿茶,民族歌唱家宋祖英一首《古丈茶歌》将古丈毛尖茶唱响全国,也唱出国门。
水田河源于吕洞山西麓,经水田河镇进入长潭河汇入酉水。水田流域土肥水丰,河岸开阔地带较多,耕田区域开阔,既是吕洞山区的粮仓。水田河酒被人称为保靖五粮液,白合苗寨不仅是“武术之乡”,也是“苗画”的传承地。
两岔河源于吕洞山南麓,流经黄金村、吉首隘口汇入武水。这里是保靖黄金茶的种源地,也是古代通向苗疆的商道。这里满山遍野,层层泛绿,四季茶香,商贾古道上,一路风景一路乡愁,眼迷离心飞扬,曾为写下一首《苗岭茶韵》诗来:“ 深谷吐幽兰,碧叶韵律香。丛秀舞婀娜,奇品独自芳。 ”
司马河横穿夯沙村,一头源于吕洞山南麓,另一头源于望天坡的大峰冲。这里谷深壑险,悬崖陡峭众多,驼峰瀑布丶金童瀑布、玉女瀑布和指环瀑布,形成了壮美的瀑布群形态各异,最为秀美的是指环瀑布。
指环瀑布,苗语称咕哒漂,意思是像赠送给心上人的戒指、手镯一样的圆弧瀑布。一道四十多米高的崖壁上的激流将厚约十余米的巨石冲出一个直径约两米的圆孔,岩心洞恰似一枚玉指环,迸溅的瀑布从环心倾泻而下,潭底的粼粼碧波泛起朵朵琼花,招来许多痴男情女来此观赏合影留念,期盼百年幸福。
司马河流经吉首市太平乡司马村,最后汇入武水。司马村,这个很静而又很神奇的古村落走出了22位将军, 有随杨岳斌过台抗击法军的文职官张成功、张成爱,与徐悲鸿、沈逸千、梁鼎铭并称画马“四杰”之一的“将军画家”前湖南省美协主席张一尊。
苗寨多彩的文化,沿着河流的延续,让山脉与自然,图腾与认知,人文与民俗的碰闯下得到交流,让古道与残碉、水碾与筒车,锁哪与锣鼓,芦笙与恋歌里留下历史的印迹里,在厚重独特的历史沉淀与多元素外域文化突冲浸染中得到了深度融合。
(五)古朴迷人的五行苗寨
从吕洞山俯视,远望苗族人居住的寨子,面朝溪流依偎山隈而建,向阳斜坡分两边有序排列。既使独立于梯田中央,也是建在裸露的岩石上。一代又一代苗家子孙,延续了不去挤占一分上好田土,不去侵占一丝溪沟位置的祖训。千百年来,在一条条溪流欢快里袒露着宁静与清澈,在一层层优美的梯田里舒展着从容与豁达。
苗寨承载着千风霜历程,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和原始文明积累,在吕洞山周边的崇山峻岭与幽静的壑谷之中,散落着大大小小200多个苗族的自然村落,最有特色的是环绕吕洞山的5个自然苗寨。
夯吉金寨,苗语意为飘满茶香的峡谷,苗寨修建在“九龙抢宝”之地势的三沟三岭间。石板路,石板阶,环寨而行,镶嵌其中,沿路蔓藤攀爬石壁,古井简扑泉水清凉,野花散落杂生。400多栋木房,青瓦列列,窗雕古拙,错落有致,有“千里苗疆第一寨”之称。
梯子木寨,刚好位于吕洞溪河与大峰溪河交汇处的一茸平地,两湾清溪三面环绕,石街木楼,古朴别致,好一幅田园风光。走在寨里,心里好不自在舒心,与青山秀水相映成趣。
吕洞水寨,寨内全是青瓦木房,依山分建,古朴原始,寨内有一口山泉,四季常流不断,据说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口感甜润。这里,可以看到一些百年老树,不少是名贵树种,其中有一棵金丝楠木,需要两三个人才能抱住。水寨的生活环境,体现了苗族人追求无山不青,无水不绿,地净天蓝,宁静和谐生活环境理念。素有“吕洞苗寨天下美”之称。
夯沙火寨,背靠青山,谷幽溪清,一丘平埧,藏乾坤,呈八卦。古朴的风雨桥,一排排,一层层的吊脚木楼飞檐翘角,精致美丽,鳞次栉枇,山与寨、寨与房、房与水、水与土的搭配,小巧别致中体现苗族的旷达和唯精神境界。
十字坪土寨,海拔1000余米,云雾缭绕,别有洞天,一山一河,一谷一坳,传统古村落点缀其间,阡接田连,炊烟袅袅,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趟过一条溪流,爬上一道山坡,翻越一个山坳,一幅幅阡陌田园画面,一座座古风古朴的村落,置身于青山秀水之中。拨开云雾缭绕山的静谧,捧起涓涓清流从指尖碎落的乡愁,一路走,一路吟唱着张明松唱响的《吕洞山神话》,山风拂面,心神荡漾,此时此刻,离别吕洞山的山路迤逦绵长。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地道风物·湘西》把吕洞山推荐了十大诗意栖居地。
(六) 幽谷灵叶香飘亿万家
千沟万壑的武陵山区有座吕洞山,云雾缭绕的神山脚下散居着许多的苗家寨子,这里的老百姓把种植茶当作每家每户的经济收入重要来源。这种茶就是黄金茶,得名很有来头的。据《明世宗实录》记载:明朝嘉靖十八年,湖广都御史陆杰巡视兵防,途径保靖县黄金村附近的深山沟壑密林中,有多人染瘴气,于是便向当地苗民求助。一位苗族姓向的老阿婆,采摘自家门前的百年老茶 树叶沏汤给身染瘴气的文武官员喝,不到半个时辰,瘴气立愈。陆杰便馈赠了向老阿婆黄金一两,并将此处产的茶叶献于嘉靖帝,被钦点为贡茶。
黄金茶是保靖县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有“四高四绝” 的特质。 “四高”,即茶叶内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叶绿素含量高,氨基酸含量达7.47%,是同期一般绿茶品种的2倍,茶多酚含量达20%左右,水浸出物近50%,叶绿素比对照品种高50%以上。“四绝”,就是茶叶的香气浓郁、汤色翠绿、入口清爽、回味甘醇。特别是高氨基酸含量,使保靖黄金茶具有保健养颜,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的功效。保靖黄金茶红茶,具有“香、绿、爽、醇”的品质特点,是养胃、养颜、养生的佳品。
2010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保靖黄金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前,在政府的支持、引导和推广下,湘西州内山势、河流、土壤、气候相近相似的地方得到了广泛的培植。 据保靖县统计,有超过四百年的古树茶树2000株。其中一棵被称为“黄金古树茶王”,2006年春季,在长沙拍卖100克新茶有人以9.8万元买走。
茶叶生于云雾山间,纳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正当鲜嫩之季,被人们采摘下来,经晾晒、翻炒,失去原有鲜活,干枯的枝叶失去了生命;然再经沸水后,枝叶舒展,嫩芽宛如初探,鲜嫩无比。正如人生历程,如茶叶经茶道艺人之手,生长、磨难、化羽,似凤凰涅槃又成了杯杯清香弥漫的香茗,得而重生。生长在茶乡的苗家儿女在茶文化的浸润,经千年进化成厚重民族文化遗产,成为湘西、成为苗区亮丽的名片。
★★★★★
作者龙景庚,笔名湘西木鱼石,湖南省湘西州保靖县人,湘西州作协会员,逸飞中文网会员,偶见散文、诗歌发表在报刊杂志与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