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12698|回复: 1

如 此 “ 求 异 ”——关于《殽之战》标题质疑的质疑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8 11:24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205

    主题

    999

    帖子

    55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565
    发表于 2021-5-20 08: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彭城荻苇 于 2021-5-20 08:07 编辑


        摘要:《殽之战》标题质疑(山西师大《语文报》第409号,“语文求异”版)作者对两个标题提出异议。这不管就学术研究说,抑或从教学探讨看,都是无可厚非的。况且,作者从不同层面对文章进行分析,有利于读者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入把握,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无意义。然而,作者如此“求异”,却让人难以苟同,文章的“质疑”又令读者平添疑问,而试拟的几个文目也不是没有疑义的。


       《殽之战》系《左传》名篇,原本无标题,题目为后人所加。《古文观止》收入此篇(第一部分),目为《蹇叔哭师》,这两个标题都不错。
       《殽之战》标题质疑(山西师大《语文报》第409号,“语文求异”版)作者对如上两个标题提出异议。这不管就学术研究说,抑或从教学探讨看,都是无可厚非的。况且,作者从不同层面对文章进行分析,有利于读者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深入把握,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无意义。然而,作者如此“求异”,却让人难以苟同,文章的“质疑”又令读者平添疑问,而试拟的几个文目也不是没有疑义的。
       其一,作者认为,“叫《殽之战》,重在‘战’,那就应当写人家在肴这个地方怎么打仗。可是,全文只写战前秦国怎样出兵,秦兵怎样无礼,郑国怎么警告秦国留在郑国的内应和晋国人议论为什么要打这一仗,然后就是释放战俘。关于打仗,只写了两句话:‘夏四月辛已,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这根本看不出双方是怎样厮杀的,标题怎么能叫《肴之战》呢?”
       这一段话暴露了作者构思本文的“思想动机”。《殽之战》的中心语(或云“重在”)是“战”,全文紧紧扣住肴之“战”来写,无论“战”前秦国出兵、蹇叔哭师、晋人议战,还是“战”后秦军败绩、晋国释放战俘、秦穆公乡师而哭等等,无不妙处横生,扣人心弦。然而在作者看来,“战”即“打仗”,即“厮杀”,即戟来枪往、金戈铁马,万箭齐发,滚木擂石,即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秦国出兵不算“战”,郑国的警告、晋人议战、释放战俘不算“战”(或与“战”无关),这就令人疑惑了。我们知道,古者征战五花八门,固有以逸待劳、远交近攻,羊虎桃桑隔等“三十六计”战之说,且有赤壁之战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用“战”实例,为什么在此就容不了并非心裁别出,而是摇曳多姿,且有前东之鉴的肴之“战”了呢?
       我们当不致忘记,《殽之战》出自《左传》,《左传》是史书,又称历史散文。既然是史书,是散文,那末我们就没有理由去责怪原文为什么没有关于“肴之战”的“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般的厮杀场面之“现场实况转播”,或如小说(小说之出当在魏晋以后)家们那绘形绘色的战斗场面高潮描写,尽管史书也属于记叙范畴,散文也包括记叙(叙事)文体。况且,古人为文,多含蓄、多烘托、多避实就虚、背面敷粉、多重义理。《肴之战》即重在谴责秦军出师不义。况且,作为文目,一要凝炼集中,如目之传神,二要覆盖面广,任你歧义丛生(也正由于这一点,该文作者方才生发出如此这般诸多命题拟想来)。“目”者眼也。标题,即标题文章之目——眼也。作为文目,当眼观六路八方。就此意义说,文章以“肴之战”为题冠之,堪称大手笔。
       其二,作者试拟《蹇叔哭师》,说“这个标题倒比《殽之战》切题”(但未说这个标题不切题),且说明“因为《殽之战》无战,而《蹇叔哭师》有哭(我们分析文章视野不当如此狭隘),然而作者又认为“似乎还不完备”。其理由有二:一曰“文章里写了一句:‘蹇叔哭之’,”“又写了一句‘哭而送之’,”“哭了这两次也就不见了。”秦师告败,“蹇叔该再哭一场,可是他偏偏没有出场,‘乡师而哭’的是秦穆公。因为没有哭到底”。二曰“晋国释放战俘,对秦国来说,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也不在哭的范围之内。”——够了!
       我们姑且不谈《蹇叔哭师》标题好与不好,因为前面笔者观点在先,这里可以略论。我们只消看看作者对如此命题感到“似乎还不完备”的两点理由。首先,“蹇叔哭师”,是《肴之战“的关键情节,《殽之战》的思想主题意义直接通过”蹇叔哭师“体现出来。秦穆公拒绝蹇叔的金玉良言,硬打不义之仗,失败在所难免。“蹇叔哭师”,文章“先入为主”突出了这场战争必遭失败的悲剧性,读者仅此两次“哭”即早已将对这场战争的悲剧意义之预感深印在心目中了。秦国败绩笃定,“蹇叔该再哭一次”无疑,且当号啕大哭才是。这是读者可以想见得到的,作者无须赘言。问题在于如何将文章思想主题内涵再掘深一层,悲剧氛围再渲染一回,对此,文章处理得极妙,让秦穆公来哭—“乡师而哭”。至此,一个作茧自缚,玩火必自焚的下场者形象可谓入木三分了,至此,蹇叔、穆公前“哭”后应共同完成《肴之战》悲剧性主题可谓脱颖而出了,至此,“蹇叔哭师”作为全文标题之于《殽之战》的不尽切,还须要饶舌么?此其一。二,晋国释放战俘,孰悲孰喜,自有读者公论,笔者未敢强人所难。古人重义,先人作文察史重在阐发义理。晋人释放战俘当属执仁仗义之举,就秦国方面看,其仁道、义理之失于秦穆公的心灵重创不啻重将百里、西乞、白乙被俘,如山兵败而有过之。因此,这场战争告罄,晋人释放战俘之于秦、之于秦穆公其悲剧意义也就殊为深刻。设若我们读起古人古文而无视于此,尚且认为“对秦国来说,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也不在哭的范围之内”—即秦穆公不当哭,乃至蹇叔不当哭,而钟情于疆场杀伐、刀光剑影的好戏去,此是否失之浮躁、失之浅薄了?若如是,我们还谈什么阅读指南、文章分析、语文求异?
       至于《<殽之战>前后》标题,“前后”这个现代汉语表时间的概念与古文中“前”、“后”两个单音节词概念之龃龉,与“殽之战”这个文言性很强的短语断不可同日而语,不论。
       至于《蹇叔论战》标题,尽管“战前论,战后更论”——未遑顾及谁论,哪怕是对蹇叔“理论的验证”,哪怕是“比《曹刿论战》”“更精采”的“光辉预言”——“高论”,不论。
       “该弄个什么标题呢?”老实说,不麻烦。只要稍读古文,稍通古义,稍稍知道“语文求异”是怎么回事。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河南郑州
    来自- 河南郑州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4 11:20
  • 签到天数: 4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266

    主题

    7391

    帖子

    8万

    积分

    右首版

    Rank: 6Rank: 6

    积分
    84240

    优秀版主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3月逸飞之星10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1-6-19 07: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郑州
    钻研态度和能力令人钦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河南郑州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南郑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赏析评论

    赏析评论

    订阅| 关注 (1)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0今日 1025主题

    论坛聚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