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湖岸边人 于 2021-5-31 17:36 编辑
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文人风骨如日月高悬于朗朗乾坤,文人气节似江河飞奔于万古千秋,不断书写和鸣奏着中华文明瑰丽璀璨的华章金曲。 何谓文人风骨?文人风骨就是文人所具有的一种风度和做事的态度!文人风骨有很多的表现形式,由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复杂性,人们的认知会有偏差,但还是有一些普世的标准。比如说家国情怀,从屈原绝望地自沉汨罗江到陈子昂登上燕台悲怆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喟然长叹,到现代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这片土地”,可见文人爱国爱家本是传统,也是文人风骨的基石。比如说悲天悯人,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诗句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表达了文人内心对柔弱的民众生存痛苦的感知和关切,这是文人风骨的魂。比如说为了正义事业慷慨赴死的气节,骆宾王的“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的无惧无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义凛然,近代“戊戌六君子”刑场上为唤醒民族的视死如归,代代传唱,被引为高风亮节,这是文人风骨的气 ......
文人风骨的表现不一而足,但忠于自己的国家,对普通大众怀着一颗挚热的爱心,为正义敢于献身忘死,或殷殷之情,或慷慨激昂,或嫉恶如仇,这是真正的中国文人在历史长河之中留给我们的身影,也代表着中国文人的风骨。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风。”中国文人的风骨影响的不仅仅文化知识界,也深刻影响了整个社会。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虽然普普通通,却藉由这种影响,或多或少地改变着自己,改变着社会,文人的风骨在这变为了做人的风骨。虽然没有成为一个中国文人,却不妨碍热爱中国的文人风骨,我想,这恐怕也正是文人的历史价值。 当前,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文人风骨与气节一定会更加鼓荡奋拔、硬朗弥坚,一定能激发出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仅以我33年前的一首拙诗,赞颂文人风骨!
赞文人风骨
有一种伟大气度,
叫做文人风骨。
他哀怜民生,
他蔑视官腐;
他淡泊名利,
他负重忍辱;
他刚正不阿,
他孤傲清苦;
他胸怀家国,
他誓不为奴;
他舍身取义,
他临危不惧...... 他叫孔丘、屈原,
他叫李白、杜甫; 他叫苏轼、陆游, 他叫谭嗣同、顾炎武; 他叫鲁迅、蔡元培, 他叫李大钊、马寅初…… 他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他们人格卓越、万众敬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