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伐木丁丁 于 2021-10-7 09:30 编辑
古有“刻舟记”。说的是,舟已行而剑不行的求剑之惑。
今有“刻墙记”。说的是,墙不行而舟远行的思念之深。
墙,是老伴卧室之墙。刻记的是孙辈们历年的身高尺寸。
刻记是我和老伴退休后的2008年开始的。那时孙辈绕膝,巴不得他们天天长高几寸。
多数时候是让他们靠墙站直,用圆珠笔在粉白的墙面画下身高的印记。也有标记身高数字的时日。
2012年8月11日应该是孙子苏坦和孙女苏蕾都在家里。用皮尺量了身高,并写在墙上:14岁的坦孙,1.66米;10岁的蕾孙,1.48米。 那一年,坦孙转学到深圳读初中。农历二月初二,我曾写了一首小诗给孙子:“壬辰冀望龙抬头,负笈鹏城学海游。万顷汪洋千叠浪,扶摇直上看轻鸥。”岂料预言成为现实。他在深圳读完高中后,即赴美国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业。期间只2017年6月回国在苏州实习后,顺道回家一趟。6月21日留下身高记录:1.75米。现在他已经在美国读完硕士。因为疫情原因,与他已经多年没有见面了。思念切,相见难,只好电话微信里交流嘱咐,嘘寒问暖。
也是2012年,蕾孙十岁,我也有小诗祝贺:“十年雨露育精灵,冰雪聪明玉晶莹。风笛轻扬柔曼舞,尖荷俏立小蜻蜓。”2014年蕾孙小学毕业,郴州一所初中名校已经同意接收她入学。她却约了一位同学跑到长沙报考较好的初中,并录取了。
2014年5月22日,给她量了身高,1.60米。老伴竟然罕见的在墙上数字旁写下一句话:“蕾孙去长沙面试。”那是什么心情?是不是想着才12岁的孙女要离家远行而不放心?
2020年蕾孙高中毕业,我曾开玩笑地对她说,希望她考进郴州一所大学。其实,我的心情也是复杂的。我不是对她的成绩没有信心,而是希望她读书能离家近一些。后来她考上武汉一所较好的大学。家庭聚会时,我顺口说了一句:“郴江湘江长江,扬帆大海汪洋。”
联想到八年前给坦孙的诗句,我不知道这后半句会不会又是预言?
今年国庆蕾孙放假回家,有几天欢聚。今天让她靠墙量了量,又长高了,1.65米。也因此我突然有写这篇刻墙记的念头。
女婿何川二十世纪末赴美国读博,随后一家定居马里兰。他们开启了陆续赴美读书的先河。外孙女茜茜在美国以博士后的身份,现在一家生物公司任首席科学家。在美国读完硕士回国的两个外孙,工作地点都离我们较远。
我曾经随意口吟一联:“雏鸟纷飞去,空巢朽木撑。”儿孙们纷纷劝慰我们。其实我们心里也明白,雏鸟纷飞去,意味着孙辈们都长大成年,事业为重,并将陆续成家。这是喜事。如此则“相见常日稀”必成常态。而老人思念之情与日俱增,也是常态。
墙上刻记身高数字的一层一叠,是年轻一代成长的年轮,是老人对孙辈思念之苦的心态轨迹。
面墙默默注视刻记,忧伴喜,喜胜忧,惟妙惟肖,一言难尽。
(2021-10-5 写于雨时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