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宫学大 于 2022-5-16 11:25 编辑
寻访唐宋「才女」的踪迹
宫学大 我虽读过万卷书,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至今看来,所读之书还不算多,但我却喜爱祖国几千年文化史、诗词歌赋。今天细察那历史的遗痕,让你发思古之幽情。 循着带有古韵气息的文字,品读历经沧桑的古桥、古宅,古井。使我得以循着古人的足迹,去追忆李清照、薛涛两位才女迥异的人生。
李清照这一生于患难的绝世才女,在历尽颠沛流离、凄凉愁苦之后孤苦离世,却给我们留下了至今难以企及的丰厚的文化遗产。李词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的情感寄托,另一方面又隐晦地反映了政治局势的变幻,她在尝试着融入男性的文学传统中,同时也致力于表达女性真挚、个人而直接的感受。李清照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着名的女作家,除了自身的原因外,她对前辈词人的潜心研究与借鉴, 使其能够迅速在前人的基础上成长起来。
一沓纸笺,带着浅唱低吟,从远古飘来,把盛唐的风韵。用数千年的云水,润入人的情怀,聆听一声声竹的吟咏,薛涛聪颖早慧,八九岁时就会联句作诗,青年时的她诗文颇有名气,且通音律,当时不少著名诗人,如白居易、元稹、杜牧、刘禹锡等都与她有唱和。武元衡镇蜀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
诗海无涯,词林漫步,浩瀚烟波渺。这两位才女平生钟爱,诗文伴终老。
“生当作人杰,Si亦为鬼雄。…..”每当我吟诵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这首诗时,对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赞叹不已,也常想去看一看豪气不让须眉的女词人的故居。初冬的济南,在趵突泉公园内,我怀着敬慕之情又一次叩开了李清照的故居。
李清照[1084—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济南人。她的诗词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是词,清丽婉转,耐人寻味,她生逢战乱,中年丧夫,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她的诗词哀婉动人,别具一格,被称为“婉约之宗”。
走进济南市内趵突泉公园,在溪流环抱的柳絮泉和漱玉泉边,有一座秀石松竹掩映的宋代风格的庭院,这就是兴建于1956年的李清照纪念堂。棕色门楼悬挂着郭沫若书写的“李清照纪念堂”横匾,走进大门,绿色立屏上“一代词人”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映入眼帘,这四个大字象征着词人的光辉高照词坛。在三间青瓦起脊,坐北朝南的正厅,立有汉白玉雕塑的李清照全身像,只见她头挽青丝,凝眸深思,娇娇丽质,亭亭玉立,手持书卷,再现了女词人潇洒飘逸,文采风流的形象,勾起仰慕者绵绵情思。我仿佛看见她时而伫立在窗前凝望着庭院,陷入深思;时而走在桌前挥笔疾书,低声吟咏;时而坐在几前,拨动琴弦,抒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心声。
大厅的墙上挂着表现李清照生平经历《幼有才思》、《人比黄花瘦》、《渡江南下》、《石城风雪》的画幅。据记载,李清照生性聪颖,勤奋好学,自青少年时便通音律,长于诗词,又工书画,才华横溢。又生长于这“书香门第”,终于造就了“一代词人”,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佳作。李清照18岁时,和宰相赵挺之的三儿子,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结婚,二人志趣相投,经常诗词唱和,姻缘美满。明诚去外地做官,清照思念,她填了一首《醉花阴》给他。赵明诚读后,自叹不如,又不甘心,乃闭门谢客3天,填词50余阕,将《醉花阴》抄过混入其中,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鉴赏再三,说:“只三句绝佳,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正出自清照之手,赵明诚始服。厅内的玻璃橱内,陈列着词人著作的历代版本《李清照集》、《漱玉词》等有关文集数十种。
环顾大厅,只见十多名男女大学生轻吟诗文,摘录名句,满怀景仰之情。不少游人相互照相,还有的人不时发出啧啧称赞之声:“了不起,中国文坛的骄傲,中国妇女的骄傲。”是啊,在妇女聪明才智深受压抑的封建时代,她写出历史上第一篇妇女文评《词论》,她的词里,名句迭出,她的诗豪气不让须眉,表现了怀念故国,渴望收复中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实在难得可贵。
为谁无语立西楼。缱绻梦中留。漱玉泉边,名门女杰,诗骨载乡愁。 言词不失须眉志,岁月此生忧。宗开婉约, 鬼雄愤唱,一代蕴风流。
一个夏日炎炎的日子,我来成都的望江楼公园。我是来寻找一位唐朝才女的足迹。走进望江楼公园,满眼苍翠,眼前竟然是大片的竹林。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进公园东行不远,便在竹影迷离中看到了亭亭玉立的望江楼。望江楼本名“崇丽阁”,是园内最宏丽的建筑,为成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秀丽的楼阁与园内的薛涛井、吟诗楼、浣笺楼、薛涛纪念馆形成了纪念性建筑的群体。
薛涛(公元759-831年)字洪度,唐代长安人。随寓官蜀地的父亲寄居成都。她聪颖早慧,八九岁时就会联句作诗,青年时的她诗文颇有名气,且通音律,当时不少著名诗人,如白居易、元稹、杜牧、刘禹锡等都与她有唱和。《全唐诗》中仅收录89首。德宗贞元(785~804)中,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诏令赋诗待酒,虽诗才名噪一时,随之也落个“成都乐妓”的名声。武元衡镇蜀曾拟奏请朝廷授以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衔,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后世称歌伎为“校书”就是从她开始的。 ”
吟诗楼是依据薛涛晚年在其住地建有吟诗楼而修建的,馆内展示了薛涛自造桃红色的小彩笺,用以写诗。后人仿制,称为“薛涛笺”。崇丽阁南面的薛涛井,名玉女津,后人把它当作薛涛当年汲水制笺的旧迹。薛涛塑像位于纪念馆旁、读竹苑中的幽篁深处,1984年建成,高3米,汉白玉雕成,通体皆白,可谓洁白无瑕。地面绿草如茵。看着薛涛像,独自于林中,仿佛在闲庭信步,赏竹吟诗,在诗歌的王国里,诵咏出一首首清词丽句,寻觅着慰籍。如此清雅之所在,勾起仰慕者绵绵情思。
我虽读过万卷书,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至今看来,所读之书还不算多,但我却喜爱祖国几千年文化史、诗词歌赋。今天登楼凭窗远望,浩浩荡荡的锦江之水,尽收眼底,奔腾江流,炎炎的夏风,能将人的思绪回到遥远的过去,寻找那制笺的倩影,细察那历史的遗痕,聆听一声声竹的吟咏,让你发思古之幽情。
望江楼上倚栏杆。承父续华篇。娇艳敏慧,扫眉才子,名盛笑歌筵。 校书词赋芳踪在?鸾镜叹红颜。苔痕古井, 浣花溪畔,千载薛涛笺。 巴蜀楼边,一水清波见彩霓。 作者简介:宫学大,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职称。沈阳作协盛京文学网古诗词精品编审、辽宁老龄委兰亭诗社顾问、执行主编、中国诗赋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担任多家诗词文学网站首席版主和常务版主。著有《游踪记趣》《心灵的旅行》上、下册。在报刊等新闻媒体发表各类稿件4000多篇,数百篇诗作散见各报刊,创作的格律诗词参加诗词大赛先后获一、二、三等奖。荣获《辽宁职工诗人》、《盛京文学网模范优秀编辑》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