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5224|回复: 2

对骈体文的一点点认识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5:05
  • 签到天数: 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641

    主题

    116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205
    发表于 2019-3-23 12:1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对骈体文的一点点认识

    作者:何朝东 笔名:东鸿

    骈体文是在汉以后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体。现在,许多年轻人对于骈体文的认识有些模糊。这里就自己创作骈体文的感受,谈谈对于这种文体的一点点认识。

    作为骈体文,其实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古代的赋体文。这种文体一般都讲究句式。在用韵方面,古代的文人一般都以对联的形式来表现。但是,在汉代的骈文中,有一些也夹杂着散文的句式。所以说,在那个时代的骈文,严格的说,还不是规范的骈文。规范的骈文要求的非常严格的。在正规的骈文中,一般都是采用对的形式。那个时候的骈文的句式多用平行式的对联句式。这种对联句式差不多都是平行句式。创作这种文体,都要具有一定的古文基础。所以,我们对于这样的文体首先要弄懂它的基本格式和基本要求。

    我们从司马相如,杨雄等人的骈文中,就可以看到他们的文章用了许多的平行句式。东汉的班固、蔡邕等人的文章庚讲究句法的整齐,所以,他们的文章可以认为是中国骈体文的先河。但是,严格地说,他们的文章虽然说用了许多的平行句式,由于他们的这些文章句式只是为了修饰的需要而作,还不能够算作一种真正的骈体文。明代的王志坚在他的《四六法海序》中说:“骈体文从魏晋才开始形成。”到了南北朝的时期,我国的骈体文才进入了全盛时代。这个时候,骈体文才成为了文章的正宗。到了唐宋以后,骈体文便被古文取代了。但是,这种文体仍然在民间流行。

    从骈体文的语言方面有三个特点。第一,在语句方面一般都采用了骈偶和“四六”句式。第二,在语音方面,一般都是采取了平仄相对。第三,就是在文章中,多采用典故和藻饰。所以,凡是写作这样的骈体文,都要遵循这样的三个基本原则。

    关于骈偶方面,古代的许多骈体文都是注意了这样的骈偶句式。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这样的句式便是平行的两句话,两两配对。当然,偶然也有两个以上的意思平列的。这样的情况是比较特殊的情况。骈偶(对仗)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即是: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的句式例如:庚信的《哀江南赋序》中的“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动宾结构的如:《文心雕龙。情采》中的:“若择源于泾渭之流,按辔於邪正之路。”偏正结构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复句对复句的如:《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水性虚而沦漪结,木质实而花蕚振。”骈偶不仅要求整体对称,而且在上下联内部的结构也要求一致。就是要求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例如《萧统文选序》中的:“旬宋表之於前,贾马继之於后。”

    在骈体文中,用词方面也是有讲究的。词语必须是要相互配对。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连词介词也与连词介词相对。但是,这里有个规矩,那就是凡是作主语、宾语的一律看成为名词。同时,上下联的字数必须一样。但是,句式前面的,后面的虚词,以及共有的句子成分不算在对仗之内。过去的骈体文中,同义词用得有些多而重复。这是过去骈体文的一个通病。

    骈体文一般是“四六字句。”在《文心雕龙。章句》中,就对骈体文的这种“四六字句”做了说明:“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为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柳宗元在他的《乞巧文》中说:“骈四俪六,锦心绣口”,都是对骈体文这一特点的说明。在我国晚唐时期,这种骈体文被称为:“四六”,李商隐的文集就题为《樊南四六甲乙集》。从我国宋代到明,都沿用“四六”这个名称,到了清代才正式将这种文体称为骈体文。

    这种“四六”骈体文的基本结构有五种:(1)、四四;(2)、六六;(3)、四四四四;(4)、四六四六;(五)、六四六四。在这些结构中,我们不能够按照固定的某种模式进行创作。只要是适合自己的文章需要,可以进行灵活地处理。只要是遵循了骈体文的基本原则创作,那就可以创作出比较好的骈体文。

    在骈体文中还要引用典故。典故便是你所说的内容相关的典故。典故必须要按照骈体文的句式要求来进行表达。 比如《哀江南赋序》的借用了“哀江南”的成语来作为赋名。“哀江南”就出于《楚辞。招魂》的“魂兮归来哀江南。”这首赋其中的“大盗移国”中的大盗典故就是来源于一个历史故事。大盗指的就是侯景。这个侯景原先在魏做官,后来投降了梁。太清二年八月谋反,先进攻金陵(即建业),又攻陷台城(梁的宫城),梁武帝被逼饿死。立简文帝。后来,侯景又逼简文帝禅位於豫章王萧栋而杀死了简文帝。不久又废萧栋,自立为帝。这里所说的“移国”就是篡国夺位。这个典故显然为这个《哀江南赋》增色不少。所以,骈体文中,应用典故是骈体文的一个特色。不过,在采用典故的时候,要注意的是应用得当。不能够生拉活扯地将那些与自己文章所表达的东西不相匹配的典故。那样的话,就会让自己的骈文让人难以理解。

    著名辞赋大家潘承祥先生在他的《路安集团序》中,就非常巧妙地引用了与之相匹配的典故。如文章里所用的典故就有:“滋濡黔首,炎帝遍偿百草;霑霈黎庶,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靖贞恒之矢志;愚公移山,惊天神以偿愿。羿英射日,坠九阳而化焦;黄胤窃火,弘潞安以拯苍生。”这些典故利用起来讴歌潞安集团那是十分恰当的。也丰富了这个《潞安集团序》的内容。所以,引用典故得当的话,就会为自己的骈文增色。反之,就会弄巧成拙。

    现代的人创作骈体文当然不可能死板教条地照搬这些东西。不过,也要按照骈体文的基本要求来进行创作。不然,就会使得自己创作的骈体文不伦不类了。

    2019.2.25

    一个自由畅游的飞鸿!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河南
    来自- 河南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2-18 19:17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12

    主题

    683

    帖子

    9995

    积分

    安监部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995
    发表于 2019-3-23 12:40: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南
    此文对骈体文的来源以及演变讲的很透彻,感谢作者的分享,期待更多的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河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南

    来自- 黑龙江
    来自- 黑龙江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1-27 09:04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81

    主题

    172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7481
    发表于 2019-3-27 16: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
    东汉的班固、蔡邕等人的文章讲究句法的整齐,
    东汉的班固、蔡邕等人的文章更讲究句法的整齐,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黑龙江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黑龙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赏析评论

    赏析评论

    订阅| 关注 (1)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0今日 1025主题

    论坛聚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