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中国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2-18 15:05 |
---|
签到天数: 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论坛元老
- 积分
- 13205
|
我国古代礼仪考
作者:四川自贡何朝东 笔名:东鸿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礼仪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古代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上下辈之间,君臣之间,甚至国与国之间都十分讲究礼仪。大家在礼仪的氛围里,就显得十分地和谐和融洽。在我国古代就有“站要有站像,坐要有坐像,走要有走像,吃要有吃相”的说法。其实,这些东西就说那个时候的生活礼仪。走路有走路的规矩,讲话有讲话的讲究,本来就要这样。在那个时候,我国古人在处事方面,讲究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在家里,讲究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孝道;在官场上讲究君臣之间的礼仪,讲究面见君臣的规矩;总之,那个时候的国人都是将礼仪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的。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就有了规范人们行为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些规范在当时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人们自觉地按照这些俗成的礼仪来规范自己的生活行为。子产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认为礼天经地义是人的行为规范。正如孔子所说:“齐之于礼(《论语.为政》)”。“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莔,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孔丘《论语.泰伯》)可见如果不“讲礼”这个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呢?所以,孔子要求当时的人一定要“讲礼”。他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他在这里就讲述了礼仪的重要性。荀子分析了这个礼仪的重要性以后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于是,“先王制礼仪以分之(荀子《礼论》)”,这样,我国古人就以礼定分以节人之情欲。他主张“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所以说,我国古代对于礼仪是十分看重的。强调“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辩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礼记.曲礼》)”。当时的人们就主张用礼来调节人的情欲。用礼仪来规范人们的所有行为。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文明的礼仪之邦。由于多年的“文革”和所谓的“破四旧,立四新”,将我们老祖宗的许多优秀的东西都破坏掉了,丢掉了!加上,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由于“金钱至上”的思想泛滥, 所以,使许多人的良心被金钱给熏黑了!许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中华民族的这些优秀的礼仪传统了!一些人将我国古代传承下来的许多民族礼仪也当成为了“过时的东西”被抛弃掉了!正因为如此,现在,许多人不懂礼仪,甚至,将一些低级下流庸俗的东西当成“时髦”的东西来发扬光大!比如:“找情人”,“***”,“纵欲”等。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被我国古人看成是“十恶不赦”的东西。正因为这样,才使得我们这个社会这样地“乱”,这样的“龌龊”,人们才这样的“现实”!前段时间的那些所谓的“潜规则”正是败坏我国礼仪的下流东西。
我们老祖宗早就明确了“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几千年来,在我国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中华民族礼仪。在我国古代,走路要讲究“走正路”;说话要讲究“说正话”;办事要讲究“办正事”;做人讲究要“做正人”;连交朋友也要交“正当的朋友”,而不与那些“狐朋**”结友!站要有“站像”,坐要有“坐像”,吃饭要有“吃像”。这些东西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礼仪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东西在我们优秀的文明传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正如荀况所说:“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为之是也?”(荀况 引自《中国思想家论理智》第260页)所以,在我国古代就流传着许多关于讲究“礼仪”的经典故事。其中:孔融三岁让梨,《三国》中的刘备“三顾茅屋”请出诸葛亮,历史上的“礼拜下士”等故事都充分的说明了我国古人在礼仪方面的好传统。为我们现在的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礼仪传统。
那么,在我国古代到底有些什么样的礼仪呢?
在我国古代人与人之间见面的主要的礼仪有:拜礼,婚礼,官场礼仪等。其中的拜礼仪在所有礼仪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古代人与人之间就讲究一个“礼拜”。晚辈见了长辈,就要施以“敬老礼拜”;长辈见了晚辈,也要施以“招呼礼拜”。下级见了上级,要施以“敬长礼拜”;上级见了下级,也要施以“点头问候礼拜”;学生见了老师,要施以“敬礼礼拜”;老师见了学生也要施以“关照礼拜”;朋友见面也要施以“见面礼”。-----。所以,在我国古代处处都讲究“礼拜”。这就形成了我国社会独有的文明礼仪特点。所以,中国是世界上闻名的“礼仪之帮”。
拜礼仪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是十分普遍的一种礼仪。不过,在礼拜礼仪方面却有许多的讲究。还分为许多形式的拜礼仪。其中:主要有顿首礼仪,稽首礼仪,空首礼仪,振动礼仪,吉拜礼仪,凶拜礼仪,奇拜礼仪,褒拜礼仪,肃拜礼仪等。前面四种为止拜礼仪,即常用之拜。后五种依附于前四种止拜礼仪。
顿首礼仪:属于九拜礼仪之一。即人们叫的“叩头”。在古代人们习惯于席地而坐,其姿势就和跪差不多。在行“顿首”礼的时候,人们就要取跪姿势。先拱手下至地上,然后,拱手于地上后,立即举起。因为触地的时间比较短暂,所以称为“顿首”。这样的礼仪主要是朋友之间相互行礼而施行的一种礼仪。
稽首礼仪:也是九拜礼仪之一。这种礼仪行礼的方法于顿首相似。只是头在靠地的时间稍微长一些罢了。这种礼仪主要是臣子对君父施行的一种礼仪。
空首礼仪:也是九拜礼仪之一。行空首礼的时候,身体先取跪姿势,然后,拱手至地上,接着引头至手。所谓“空”就是头并没有真正叩到地面上,而是悬在空中。所以,称为“空首”。古代,将这种“空首”又称为“拜手”。古人一般在行“顿首礼”,“稽首礼”的时候,首先都要行“拜手礼”。
肃拜礼仪:属于九拜礼仪之中最轻的礼仪。一般行这种礼的时候,都要两膝跪地,手至地而头不下。这样的行礼就说肃拜。
再拜礼仪:就是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这种再拜礼仪一般用于平辈之间。如果是在朝廷里的话,就有臣对君也要施行这种“再拜礼仪”,除了“再拜礼仪”外,还要施行“稽首礼仪”。这是古代在官场里做官的人必须懂得的礼仪。
百拜礼仪:就是多次行拜礼的意思。这种礼仪一般是在非常隆重的场面里,见到非常高贵的客人的时候施行的一种礼仪。
除了以上的一些礼仪外,一般在生活中还有“拱手”,“作揖”,“长揖”等礼仪。“拱手”一般是将两手掌合抱举起,以表示尊敬对方所施行的一种“见面礼仪”。但是,两手合抱也有讲究。一般表示敬意的“拱手”则要将左手放在外面,右手放在里面。如果遇到凶丧,与朋友见面的时候,则要将右手放在外面,左手放在里面。而“长揖”则是比较轻度的一种礼仪。用于略尊于自己的人。行这种“长揖礼仪”的时候,要站立身体略为俯折,两手合抱,当心而稍下移。
以上这些古代的见面礼仪都是非常重要的礼仪,是当时的人们严格遵循的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在所有关古代礼仪中,人们最重视的就是“婚礼”。在所有礼仪中,婚礼是最烦杂的古代礼仪。当时的人们对于婚姻这样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家族传宗接代”。“繁衍家族”。希望自己的家族“人丁兴旺”。所以,婚礼方面所规定的东西十分地多,十分地讲究。古代的婚礼礼仪方面分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迎亲,同牢(包括合卺,庙见,见舅姑(公婆)等)。但是,在具体操作方面也是不一样的。多有变化。
纳采:即男方家长要派人向女方家长献纳采择之礼。在纳采之前,男方家长要派媒人到女方通话,得到允许,然后才能够纳采。这个就是相当于现在的说媒一样。
问名:即是询问女子的名字。用意即是为归卜于男方宗庙,以看联姻的吉凶。
纳吉:又叫纳徵。即是向女方送聘礼,聘礼的厚薄要视对方的等级而定。不过,现在对于这样的聘礼都没有那么讲究了。
请期:即是男方把迎娶吉日告知女方,征求女方的同意。
迎亲:即是新郎亲自到女方迎接新娘。古代的迎亲礼仪十分的繁琐。男方出门迎亲的时辰要看好,选择一个十分吉利的时辰才能够出门迎亲。迎亲的路上要顺畅。到了女方家以后,还要进行进门礼仪。向女方家族的人行礼。女方还要在出门的时候哭嫁。哭嫁中,要述说自己父母对自己养育之恩。还要向自己父母保证自己在出嫁以后要孝顺自己的父母等。然后,才跟随新郎出门,在自己的女友的陪伴下,盖上头盖,坐上男方准备的花轿启程到男方举行结婚仪式。男方在女方上花轿以后,还要向轿夫打发红包。以请他们顺利将自己的新娘送到自己的新房去。
在新娘顺利到了新娘家以后,还要举行新娘入门仪式。下花轿后,要“踩袋”。就是将一个布袋放在新娘要经过的地上,新娘走过以后,又将这个布袋移动到前面。寓意为“传宗接代”。因为,这个“袋”与“代”是同音。然后,还要“踩火盆”,寓意为新娘进门以后,生活会红红火火。然后,还要“牵红结”,即是由新郎用一条红绸“连理”牵着走进新郎家,参加婚礼,寓意婚后两人永远都不分开。
参加婚礼仪式上,男方家族亲朋好友要为新娘送上“红枣,花生,桂圆,瓜子”等礼物。这个就是祝愿新娘“早生贵子”的意思。
婚礼上还要举行正式的结婚礼仪式。先拜天地,后拜高堂,然后才是双方相互礼拜。婚礼完毕以后,才参加由男方准备的“婚宴”。在婚宴上,新郎,新娘双方还要“共牢”,即是新郎新娘共同食一牲的仪式。
“合卺”。就是新娘新郎合饮酒。为来客敬奉喜酒。“卺”就是瓢。这种瓢就是将一个葫芦分成两只瓢,各盛以酒,双方各执一个共同饮之。这样的仪式就是“合卺”。和合卺含有夫妻互敬互从此合为一体的意思。合卺又称为“合欢酒”,也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交杯酒”。婚宴完毕以后,才由新郎牵着新娘走进“洞房”。由新郎牵着新娘到新郎家准备的“新床”边坐下。
新房的布置也有讲究。一般要为新婚夫妇准备家庭的正屋为新房。新房里除了铺上双铺双枕的床铺外,还要准备一对大红蜡烛点上。床铺上还要准备一块新白绸子,以备新婚夫妇交合之时用。称为“见红”。以证明新娘是初婚。
随后,还要举行“闹洞房”的仪式。此时,在洞房里不分老少都可以与新娘进行嬉戏。
一切仪式完毕后,男女双方才正式开始新婚的生活。
还有一种仪式,就是“庙见”。在中国古代的婚礼中,妇到夫家,如果男方的舅姑已经死亡,新娘则要在进门三个月后,到姑舅庙中去参拜。这样的仪式叫“庙见”。
另外还有一种仪式就是“见舅姑”。在中国古代婚礼中新娘拜见公婆的仪式。属于迎亲的项目。在新娘婚后第一天早上,就要早起,进行沐浴,然后,换上盛装,天刚刚明亮就要去拜见舅姑。拜见的时候新娘双手捧筓(圆形竹器),盛以枣粟腶修(腶修即是肉脯)。枣粟献给舅子,(即是“早自谨敬”之意)。腶修献给舅姑,(即是“断断自修”)。那个时候如果不举行见舅姑之礼,新娘的身份就不能够得到确认。这些就是我国古代的婚姻礼仪。
我国古代各个方面都是十分讲究礼仪的。就是在座位 安排上也是要讲究礼仪的。在朝廷上,上朝的时候,官员们是不能够乱站的。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身份来站到自己应该站的位置上。两旁分别为文官,武官。依次是按照品位来站立的。就是在朝廷上上奏奏章也是要按照品位来依次上奏的。不能够乱来。这个就说我国古代朝廷里的座次礼仪。
在官场会见来宾的时候,也要按照身份来安排座次。按照来宾的身份安排与其身份相当的官员来接待。如果是皇上破例接见的话,那更要严格按照参加人员的身份来安排座次。身份低的官员连座次也不会安排。只有站立参加。
在我国古代对于方位十分地讲究。特别是对于宴席的座位方位十分地讲究。现在 人们知道“做东”,就不知道这个“做东”的来历。在我国古代的室内宴席座次上,以坐西向东的位置为最尊。就是现在人们说的“上席”。其次是南向,再次是北向,最后才是西向。人们经常讲的“吃东西”,并没有“吃南北”的说法。就说根据这个宴席席次来说的。当然,我国古代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坐北朝南”。我国古代的居室在建筑的时候,就是“坐北朝南”。一般的饭堂就在堂屋里。一般的建筑的堂屋就在中间。这个堂屋中央的上席次便是正在堂屋的中央地位。尊贵的客人上席就要安排在这个位置上用餐,以示尊重。
2019.3.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