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秋觅 于 2020-3-31 08:07 编辑
【编者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一首春意盎然的小曲,也一幅湿意淋漓的水彩画,这就是诗人心目中的成都。看完全文,恍惚身临其境。文章结构严谨,笔触清新、灵动。抚今追昔。娓娓道来。诗意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老师文采飞扬的了得,更让我们看到了诗圣杜甫旅居成都七年,在朋友的资助下才得以寻得安宁、清幽不争的生活。也让我们近距离的感受到了诗圣生活的那个年代气息,及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理解诗圣留下的那些千古名作。推荐精华!(编辑:冬芒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自然要陪着到成都的风景名胜一游。都是酷爱文学的文友,我们决定第一处游览地就去杜甫草堂。 那是一个春雨绵绵的午后,在充满诗意的浣花溪畔,我与友人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拜谒了这位终生颠沛流离及至穷困潦倒的诗人,以及曾给他短暂停歇的草堂。陪同友人进入草堂大门,我就由衷的道出心声:草堂,杜甫的心灵驿站。杜甫不是四川人,只是在晚年入川生活了七年,由于诗人在这里写下了那些世人传诵的大量诗篇,还有这座传奇的草堂遗址,成都人已经把诗圣看成自己家乡的伟大诗人了。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区西郊浣花溪畔,是诗圣杜甫在成都的故居。杜甫诗云: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遥望公元759年,杜甫弃官西行,在崎岖蜿蜒的蜀道上,这位衣衫褴褛面色饥黄头发花白的诗人带领着全家老小,从狼烟四起的关中一路跋山涉水,向着美丽富饶的成都缓缓走来。入川后杜甫定居成都浣花溪畔之草堂,765年才离开成都。在这里的七年间,杜甫过着清贫简朴的田园生活,与草堂一同经受怒号的秋风,也写下了200多首诗篇。 进得园内,但见园林布局紧凑,梅园楠林,翠竹千竿,溪流小桥,充满着诗情画意,情趣无穷。许是下雨的缘故,偌大个园子游人稀少,雨粒轻落在竹林和小径上,一如诗人苦涩里那一抹淡淡的微笑——翻山越岭,为避战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成都友人的资助下落得一处立足之地。茅屋何足惜,草堂不寒酸。“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这个命运多舛的诗人,似乎可以在此稍稍歇口气,安顿一下那颗操劳、疲惫的心。 想象中的草堂应该是充满着乡野气息之所在,芳草萋萋,竹影摇曳,绿野仙踪,大有些许遗世独立的况味。当然,这毕竟只是想象。当我抛开尘世的繁华和嘈杂,一脚踏进草堂大门,闯入眼帘的,首先是一片湿漉漉的幽然而纯净的绿。轻风拂过,那绿仿佛在流动,并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予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宁静和清凉,俨然一首有声有色的诗。 几竿修竹,一树梅花,从唐诗中流淌出的浣花溪,浸透了瀚墨芳香的大雅堂。园中有草堂遗址、工部祠、诗史堂等古迹,有杜甫诗文各种版本的陈列室。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现代一个伟人手书的楹联,可谓中肯和贴切。在诗人杜甫塑像前,追念先贤,抒发诗情,穿越千年时空,文化名人与市井小民共咏,白发学者与年幼学生同颂,和杜甫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用诗歌向诗圣致敬。草堂的主厅叫诗史堂,端放着一尊诗人的半身像:依然是微蹙双眉,愁颜不展,目光中透露出苦思忧伤。塑像两侧楹柱上悬有一副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系川籍伟人朱德的手书,可谓中肯和贴切。堂内东西两侧分别是杜甫和李白的雕像。这两位诗歌史上惺惺相惜的大家,虽然性情和创作风格不同,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感情真挚的好朋友。他们相互仰慕、推崇备至的唱和一时传为佳话。 穿门过桥,绕过影壁,便是梅林后的大廨。腊梅刚谢,空留若有若无的清芬。大廨间矗立着一尊诗人铜像:双膝跪立船头,瘦骨嶙峋,愁容满面,那一袭暗色长衫仿佛随时都会被风刮走……中年之后,他似乎从未快乐过,或者说从未真正舒心地笑一回。纵使有“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短暂飞扬和酒醉般的狂癫,那也是瞬间梦花开落,笑里含泪,泣中带伤! 许是天府之国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杜甫在成都期间,满怀着罕见的温情与细腻的笔触,传神地描绘着成都的风光物态与蜀地的风土人情。这个寓居他乡的人每天以赤子般的爱怜,一一敏感着成都的日夜、成都的雨滴、成都的花草怡情,成都的闲适温润。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一首春意盎然的小曲,也一幅湿意淋漓的水彩画,这就是诗人心目中的成都。 杜甫不是四川人,只是在晚年入川生活了7年,由于诗人在这里写下了那些世人传诵的大量诗篇,还有这座传奇的草堂遗址,成都人已经把诗圣看成自己家乡的伟大诗人了,与诗仙李白一样都让川人自豪。那年为记念诗圣1290周年诞辰在园内新建了一个记念馆,名曰大雅堂。走进大雅堂,大厅正壁是一幅反映杜甫生平和诗歌意境的巨型壁画。杜甫的巨幅塑像座落于大厅正中,在杜甫塑像两侧还同时塑有中国古代八个大诗人的塑像,个个活灵活现与诗圣相映生辉。八大诗人中,有屈原,李白,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在园内的茶馆小憩,楠木林下,翠竹林边,优美的环境,再加上刚经历的文化氛围,友人不禁诗兴大发,不时吟诵杜甫的诗,也朗诵自己的即兴诗作。我也乘兴给友人介绍了草堂“人日”的盛况。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七被称为“人日”,草堂“人日”活动源于唐朝诗圣杜甫和诗人高适一段诗歌唱和的佳话,草堂内的一幅对联“锦里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更将“人日”民俗发扬光大。此联系清咸丰四年初,时任四川学政的何绍基在草堂题就。此联一出,骚人墨客竞相效仿,于每年人日云集草堂,挥毫吟诗,凭吊诗人。以后便成了成都的风俗。成都杜甫草堂自1992年首倡恢复“人日游草堂”活动,此后每到大年初七,文人骚客均要在草堂聚会,吟诗挥毫,以诗会友,凭吊诗圣。 与友人一起游了杜甫草堂,感触颇多,故记之。下一个游览地是武侯祠,还是杜甫的诗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