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墨海醉筆 于 2019-5-8 19:38 编辑
编者按:短短的一篇挖树,精细的阐述了过程,体现了做任何事都要理清思路,方能事半功倍,达到想要的效果。体现了其父亲一辈子积累的经验,实在是可贵。以小见大,生动且精辟地点明了生活、工作的规律。结尾又很好地升华了主题,思索出做人做事的哲理,具备比较好的教育意义。推荐编辑会员们共赏!【墨海醉笔】 隆冬季节,我准备挖掉屋后的十几棵核桃树和几十棵苹果树。 “现在咋想起要挖树?你打算几天挖完?” 父亲听说我要挖树,关切地问。 “三天!”我铿锵地回答道,“第一天挖完核桃树,后两天挖完苹果树。” “ 你厉害!”父亲为我竖起来大拇指,继而又说,“一天能挖倒三棵核桃树就不错了。” 怎么会?我不以为然。父亲也太小看我了。 周末的清晨,我雄赳赳气昂昂地扛着三齿耙(撅头的一个种类,因有三个齿,俗称三齿耙)和铁锨来到屋后的果园,戴上手套,甩掉棉衣,一身单衣,精神抖擞地挥舞起撅头。没想到,一撅头下去,我的手腕被震得生疼,看看地面,只有三个齿印而已。原来,这块地是红板板土,冬天的时候,坚硬异常,我直接傻眼了。 这时候,父亲披着棉翻领大衣,一手拄拐杖,一个肩头扛着“二柳”撅头来到地里。 “你就是个‘尽信书’(秦腔戏里的人物),挖树就不看土质,不分季节么。”父亲叹了口气说,“这地是红板板土,本来就难挖,加上现在是冬天,地冻得瓷实,你劲再大,用三齿耙也挖不下去,只能把撅头挖坏。来,试试这把撅头。” 我惭愧地接过父亲递给我的“二柳”撅头。 “二柳”,意思是指撅头刃只有二指宽,像柳叶似的,如果再窄一点的叫“线撅”。 我吭哧吭哧了近一个小时,就像一个无头的苍蝇,围着树不知转了多少圈,这儿挖挖,那儿铲铲,被挖的核桃树依然屹然不动,如父亲含笑着站在西风里看着我的狼狈相,而我早已被汗水洇湿了衣背,手臂酸痛,腰都直不起来了。终于,我喘着粗气,扔掉撅头,大脑一片空白地坐在地上不起来了。 “咋不挖了?”父亲看到我沮丧的样儿,乐得手捋美冉大笑起来,“俗话说,扶牛不是这扶法,提笼嘴拽尾巴。你挖树的方法就不对。” “挖树还有方法?”我用疑惑的眼光看着父亲。 “树冠多大树根就有多大,你挖的这坑就像个蒜窝,把树根周围的土取不掉,咋能把树挖倒?你这不是在挖树,是给树挠痒痒呢。”父亲笑着对我讲起了挖树的秘诀。 “挖的坑越大树倒的越快。先用撅头把树周围皮面上的冻土挖掉,不要像鸡啄米乱啄,一撅头一个印,直着往下挖。如果口大底小,树下面的土就掏不出,只有口径上下一致,才能用铁锨把树下面的土掏出来。再大的树只要离开了土,吹一口气都能倒了。”父亲接着说,“把土掏出,接下来就是斩根。所有的树都是靠扎在土里的根生长的,就像盖楼房离不开钢筋一样,根就是树的‘钢筋’。核桃树最少有三层根,挖一层土斩一层根,三层根斩完,树就站不住了,不倒不由它。苹果树是‘草筛’根,都长在地皮上,稍微一刨,主根就出来了。只要斩断这层根,推一把就倒……” “树坑挖的大,出土量大,挖树速度不是更慢了吗?”我提出自己的疑问。 “慢,实际上是快,你把坑挖不大,树下的土就没法掏出,根也斩不到,树咋能倒了?最后,你还得从坑上面重新往下挖,等于返工了,速度就会更慢。”父亲说,“只有一次性把坑挖大,斩断所有的根,树才能倒。” 按照父亲的方法,果然不是很费力地挖倒了第一棵核桃树。我立即尝试挖苹果树。当我用撅头将表皮的土刨掉后,果然有四根像动脉血管似的黑色树根连接在树的周围,这四根主根被斩断后,用手一推,随着一阵“咯叭叭”的脆响,苹果树轰然倒地。
其实,做人、做事和挖树的道理何尝不一样?无论干什么事,必须思路清晰,摸清其构成的原理与脉络,然后层层剥茧,顺藤摸瓜,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来自群组: 以文会友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