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耀光 于 2019-5-26 22:02 编辑
“给我配个副手吧,我一个人干得太累了。”Y县公司的女经理再次向我提出这个要求。 “你看C君行不行?” 我说的C君就是这个公司的经理助理,本就是培养对象,并且已经“助”几年了。 “不行,他在这里不好用,要用可以交流到外县去。”她坚持说C君“群众基础太差”,作为副手并不合适,因此她另外给我推荐了两个人选。 的确,一个有着二十几名正式职工,一百多名营销员,年收一千多万元保费的中等县级公司,就一个经理,要管人管事管业务发展,“内政外交”够忙乎的了。市公司也在考虑给她配个副手,我带上人事科两个同志到Y县公司进行干部考核。 我们从经理开始,一个个谈过去,请每个人推荐他们心目中认为最合适的副经理人选,多数都集中在C、S、G三君身上,很快我们又把G君排除了,虽然他很懂业务,跟外面的关系也不错,但懒散、稀拉和缺乏责任心,使他眼下不太可能成为公司的领导人选。 恐怕只能在S君和C君之间选择了。 S君吃苦耐劳,干活认真,工作上是头“老黄牛”。他为人厚道,作风正派,职工中口碑极好。他的工作和为人,真是没话好说。但S君讷于言谈,疏于社交,自己干活可以当模范,组织大家干就乱糟糟,别人不听他招呼,他也不懂得怎么指挥别人。显然,S君缺乏组织协调和管理企业的能力。 C君平时不苟言笑,话也不多,工作方法虽然简单些,但他敢抓敢管敢“咋呼”,管理大胆,做事认真,要求严格,有敬业精神。他曾在部队带过兵,又学过企业管理,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可是,C君就行吗?不是有人反映他“群众基础太差”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考核中我决心要弄个清楚明白,要他们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在考核谈话中我们发现许多人对他所谓“群众基础差”的问题只是“听说”而已,说C君“不合群”,老是吵架,跟人“合不来”,并未亲眼所见。只有三、两个知情人知晓情况,在我再三要求下,经过搜脑刮肠,有人给我讲了两个例子。 公司乔迁新居那阵子,大家都忙。尤其人秘科杂七杂八的事情很多,就L君一个人忙里忙外。有一次,L君刚从外面办完事回来,未来得及坐下喝口水,C君就叫他马上出去办件急事。就因为这事,L君火了,当时就顶撞,两个人吵了起来。第二个例子是门卫P君,营业时间穿着背心、短裤,趿拉着拖鞋,翘着二郎腿,坐在营业厅里“吞云吐雾”,和柜台小姐闲聊 。C君一看见就当场严厉地批评P君。在几个年轻的姑娘面前,P君觉得自己都这把年纪了,挨批挺没面子,下不了台,竟然“理直气壮”地顶了起来,C君当然也不让步。 这两个例子能说明什么呢?就因为这两件事,就在C君头上戴上了“群众基础差”的帽子,这恰当吗?具体分析一下,“吵架”的责任在谁呢?稍有点是非观念的人都看得很清楚,C君可能方法简单了些,但主要还是L君和P君的不对啊。作为经理助理,他叫L君去办件急事,L君有什么理由好“火”呢?不去办事已是一错,胡乱发火,顶撞上司更是错上加错。作为经理助理,他当然要批评衣冠不整的P君,不该工作时间在营业厅里闲聊,而且衣冠不整,影响公司形象嘛,很显然P君顶撞,是P君的不对,怎么能够不分青红皂白,说C君“不合群”,“群众基础差”,把“吵架”的责任都推到C君的头上呢。C君的工作方法欠妥可以改进,但他这种敢抓敢管敢的作风是难能可贵的。 谈话中,我曾经问一位与S君关系不错的职工:“你昨天推荐副经理时投了谁的票?”他坦率地告诉我“投了C君一票。”我故意问他:“听说你与S君关系不错嘛,为什么没有投他一票?”他不假思索对我说:“如果仅从个人关系讲,我真要投S君的票,但从公司利益考虑,我还是要投C君的票。S君我很了解,他是个好人,但不见得能当个好‘官’。而C君呢,组织领导能力比S君强,他敢抓敢管敢负责任,有事业心。依我看,这一方面,公司里没有比他更强的人了,所以,我就投了C君的票。” 经过找每一个职工谈话,广泛深入的了解,几个预备人选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业务能力的情况已十分了然,到底应该提拔谁,我和考核组的同志,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因为群众已经给出了答案。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