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耀光 于 2019-6-23 21:05 编辑
参观月季博物馆 ——北京月季花事续记
机会,有时候说来就来。 大兴的月季博物馆是全世界的唯一,我在记叙北京月季花事的那篇散文中,表达了“真想找机会去看看”的意愿。文章发上网才三天,机会就来了,这真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啊。六月二日上午八点,我和老伴从广渠门出发,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大兴的月季花公园,博物馆坐就落在园中。 月季博物馆,整体看上去就像一朵正在热烈绽放的月季花。主体建筑的外包装,是不锈钢材质的幕墙,上面有一大朵、一大朵镂空的月季花图案。幕墙的顶部曲线玲珑,酷似月季花瓣,据说展馆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月季花纹饰的丝绸。能干的建筑师们则用坚硬的金属,聪明地打造了一个外表光洁柔滑,有着丝绸般华美的月季花式的建筑。大兴月季博物馆造型别致,四周艳丽的月季花簇拥着。它被国际著名设计网站DesignBoom评为2016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博物馆建筑。 博物馆月季花的外观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还没进入馆内,我就感受到了月季文化的浓浓气息。至于馆内,当然更有乾坤。那里展品丰富,主题突出,又运用了声、光、电的现代科学技术和虚拟互动的方式,充分调动了人们的视听感官。科学展厅里,有一种叫做“3D悬浮成像”的技术,可以让观众在一个透明的锥形体里,看到几种有代表性的古老月季在自己眼前徐徐绽放。奇妙的是,参观者从任何一个角度,都能清晰地看到花朵的立体绽放过程。展馆中的“蝶恋花走廊”,也是采用虚拟手段,通过人体捕捉技术,可以让参观者穿上一件漂亮的月季花衣裳;而5D影院采用360°环幕影像技术,可以让观众以一只蝴蝶的视角,畅游在月季花海中。虚拟技术带来的这些新奇体验,是我们从来没有过的。展馆分为历史、科学、文化、世界、人物、园林、生活、展望八个部分,对月季花的方方面面都有科学和权威的介绍,参观展馆就是一次月季文化的学习、熏染,更是一次生动的月季花的科普教育。 我对月季知之甚少,分不清玫瑰和月季。幸好我谈情说爱的那个年代,没那么浪漫,还不时兴送玫瑰,否则我准会错把月季当玫瑰花的。如今年轻人送玫瑰虽成时尚,但闹不清玫瑰和月季有何不同的人也不在少数。坦率地说,我对月季的品种、栽培和进化历史并无兴趣,我来参观月季博物馆,最想搞清楚的是风靡全球的情人节送玫瑰到底有何由来?月季就是玫瑰吗?如果不是,又该怎样来区分月季和玫瑰呢? 在展馆的“文化”板块前我驻足良久,这里图文并茂的一则希腊神话引起了我浓厚的阅读兴趣。爱神阿佛洛狄忒(维纳斯)美貌过人,她有无数的爱慕者,宙斯也是爱慕者之一,但他们都被维纳斯拒绝。宙斯对此怀恨在心,便让她与相貌丑陋而且身有残疾的火神赫菲斯托斯结为夫妻,但维纳斯不爱火神,而是爱着人类阿多尼斯。阿多尼斯是一位勇敢的猎手,有一次打猎时被凶猛的野猪所伤,他脚上的大动脉被咬断,痛苦地倒在地上。维纳斯从远方听见阿多尼斯的惨叫,她心急如焚,为救出心上人,她不顾一切地在山野里奔跑,被带刺的白玫瑰划破了手脚,鲜血洒了一路。阿多尼斯不幸死去,而那些染上维纳斯鲜血的白玫瑰,从此开出了红花,变成了艳丽的红玫瑰。人们有感于爱神维纳斯对爱情的忠贞,便把她用鲜血染红的玫瑰看作是爱情的象征,被西方人称为“爱情之花”。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坠入爱河的青年男女在情人节时,就会送上一枝红玫瑰表达爱意和感情,这种送玫瑰花的做法一直延续至今并传播到世界各地。 但分不清月季和玫瑰的大有人在,远非我一个。把月季当玫瑰送给情人的也比比皆是。不过,不要紧啊!因为在英语里,月季、玫瑰和蔷薇等一类蔷薇属植物,被统称为“Rose”,它们都是爱情、和平、友谊的化身。抛开植物学上的严格区别,在月季文化的层面上,国内外将此类植物理解为“玫瑰”似是很常见的事。在十六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布隆奇若的画作里,爱神丘比特手中,就拿着一支粉红色的中国月季花,说明欧洲人早就把中国月季花当作玫瑰来送了。 讲解员介绍说,月季分古老月季和现代月季。街头常见的月季花和花店热卖的“玫瑰花”,其实都是古老月季和蔷薇杂交的现代月季品种,极少真正的玫瑰。月季、玫瑰和蔷薇,是蔷薇属植物的同门三兄弟。月季花大,蔷薇花小,很好辨识。月季和玫瑰长相酷似,真要区分也有办法。一闻香不香。玫瑰花有浓郁的香味,而月季花没有。二是看,看叶看花看刺。玫瑰有5至9片叶子,叶皱无光,月季只有3至5片叶子,叶面平亮。月季的花大,玫瑰的花小。月季花茎上的刺大,每节有三四个,而玫瑰花的硬刺密密麻麻。知道这些,应该不难辨识吧。 不过,阁下如果给情人送花,还有必要区分吗?月季也好、玫瑰也罢,它们都是自然的馈赠、艺术的灵感、送给心上人的最佳礼物。它们都用艳丽的色彩、娇美的形态扮靓了我们的生活。如果从观赏性看,月季花的色彩更加艳丽,更加让人赏心悦目,比玫瑰还更胜一筹呢。
.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