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墨海醉筆 于 2020-4-7 15:25 编辑
【编者按】细细读完该篇赏析,深深感触作者不但用心仔细析读了原著,还联系实际,认真挖掘了作品的内涵,提升了问题的意味。从侧面提醒了文人,该怎么生活,该怎么思想,该怎么写作。好文!直推精华!!(墨海醉筆)
拜读了“跌落人间的羽毛(以下称跌女士)”女士的佳作“阳光落在最低处”,令我唏嘘不已,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一种难以言状的心理令我不得不一吐为快。故而,写下了这篇拙作,谈点个人看法,敬请作者及文友们斧正。
不得不说,这是一篇十分耐读,且有思想、有观点的佳作,首先她抓住了一个涉及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的主题--精准扶贫。尽管日常我们听得多,但真正了解内涵的并不多,于是一上来就牢牢地抓住了人们的关注点。
其次,这篇文章的体裁虽说是散文,但却兼具记叙文、议论文的特点。有中心思想,有鲜明观点,讲事实、摆道理,以理服人,小中见大,令读者有一睹为快的感觉。事实上也是如此,我迫不及待地读完了整篇文章,并反复玩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者敢于直面问题,大胆地揭露并抨击了在精准扶贫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尤其是通过这些个例让读者隐约窥见了真实的人性,大有醍醐灌顶、催人奋进的作用。历来,唱赞歌的多,因为喜欢听的人多;揭露问题的少,因为遭人烦。
跌女士的文章布局很巧妙,从日常生活入手,“今年过年回老家,四处走了走”,看到了家乡的现状,既有变的又有没变的,为后面的情节打下了伏笔。变化是大势所趋,是阳光照耀下,“在大地上滋养出一棵棵高大的树木或者花草”。不变的是极少数,是“一间缺了屋顶的石墙房,二十几年了,还是原来的模样”。然而,真正不变的是处在贫穷线上的落后思想观念,“殊不知,那黑漆漆的楼道正是他自己的心灵世界”。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跌女士往往是点到为止,留下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如“住进精准扶贫区的人,有的断脚、断手、耳聋、眼瞎,有的好模好样,健健康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看到这里,你不得不佩服跌女士的高明之处和点精之笔。原本,国家大力发展扶植贫困地区,希望他们与全国人民一样,充分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福祉。为贫困户修建小区,让他们离开交通不便,生活贫瘠的山区,搬进处于繁华城镇的宽敞明亮的楼房。然而,环境娈了,封闭落后的观念却没有变,连人们司空见惯的楼道安装电灯都受到阻挠,何况其它?
还有,那些身体健健康康的人(跌女士有意用的叠词),享受到了国家的恩泽,为什么不能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改变环境,改变自己的命运呢?难道一辈子就依靠国家扶贫养活自己吗?
回过头来看这篇文章的主题,从题目、题记及整篇文章来看,无不闪烁着灿烂的阳光,然而,阳光下却有阴暗的角落,那就是落后的思想观念。
题目“阳光落在最低处”,诗一般的语句,丰富的内涵,简明扼要,直叙主题。看完了,你会恍然大悟,原来是国家的精准扶贫,落到了西部地区。
题记,“在中国大地上,有一首歌叫《东方红》,传唱很多年了”。表面上看,似乎与整篇文章的内容无关,其实,跌女士高就高在这里,这是统领整篇文章的核心,凸现了主题的璀璨之光。这首歌人人熟悉,个个会唱,她代表党的阳光,代表党给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
还有,文章中述说的标语和口号,这也是中国特色。初看,有多余之嫌,细想,在情理之中。不仅使读者看到了小区建设的规模,环境的配置,省除了额外的介绍;而且也彰显了国家对精准扶贫的意志,以及对优良传统的宣传和倡导。当然,可能更简略一点为好,多了容易冲淡主题。
此外,从文章中不难看出,跌女士文笔功底十分了得,许多优美语句信手拈来,为文章增色不少。如:“有人在炫富,有人在叫苦,但可以随便炫耀的富不是真富,随口能说的苦不是真苦”。多么富有哲理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再如:“从虚无缥缈的思想,到口中喊出的口号,再到实实在在的高楼耸立眼前,再把虚无缥缈的思想镌刻于楼,就像太阳发出光芒,光芒穿过大气层来到大地,在大地上滋养出一棵棵高大的树木或者花草”。一句十分平常的语言,在作者手下竟成了如此优美的旋律,似乎大有“绕梁三日”之音!
需要说明的是,我对跌女士不熟悉,冒昧赏析其大作,如有不敬,望见谅! 来自群组: 以文会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