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3-10-30 21:41 编辑
燕泉老屋:淡去的记忆碎片 李靓才
燕泉,是一口清泉,也是一个街道。清泉暂且不表,先说街道。
燕泉街道,隶属于郴州市北湖区。其地处北湖区城区东南中部,东接苏仙区南塔街道、白鹿洞街道,东南连郴江街道,南邻涌泉街道,西靠骆仙街道,北依人民路街道,总面积12平方千米。街道下设有五里堆、龙泉、五岭阁、燕南、燕北、香花路、阳光苑、振兴、香雪路、燕东、文星等11个社区,以及三里田村。燕泉街道人口众多,有瑶族、回族、黎族、壮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其乐融融。
燕泉街道,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走势,地貌为城区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早多变,夏热期长,秋晴多旱,冬寒期短;境内燕泉河属湘江流域耒水水系,自南向北流经街道区域,至南塔街道裕后街社区,汇入郴江河。
燕泉,从远古走来,到明清朝就已发展到相当的高度。房屋多为湘南传统古民居形态——青砖黛瓦,马头墙,硬山顶,两倒水,双叶对开门,木格饰花窗;“一进三间”或“一进五间”结构;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彩绘、壁画等构件,十分精致,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极富文化元素。
燕泉,在众多湘南传统古民居建筑中,也间杂着其他一些建筑样式,比如抖墙屋。这种抖墙屋,泥土墙,悬山顶,小青瓦;墙体厚达一尺,上下两层,多为“一进五间”。不过,家境贫寒人家,屋顶少盖小青瓦,而用杉树皮或芦苇、黄茅、冬茅草。主人往往另盖猪圈、牛圈、羊圈,人畜分离,讲究环境卫生。
居民常在田间地头、村左道右、门前屋后,种点果树蔬菜、养些小鱼小虾,生活自给自足,小日子过得优哉游哉。偶尔伸鼻一闻,空气中弥漫着芬芳的泥土气息,满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惬意。这不正是五柳先生“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生活追求吗?
然而,老屋不再,田园不再,小桥不再,燕泉只剩一些渐渐淡去的记忆碎片。这或许是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遍寻燕泉,似乎一切都是新的,只在某些角落还残存着一星半点儿过去的味道。譬如杨大厨柴火味道、燕泉井、龙泉塘、千年古樟……
杨大厨柴火味道,地处南岭大道原交警三大队旁,原是湘惠房地产闲置多年的小院,院内破旧而杂乱。早前,杨大厨柴火味道投入巨资,精心设计,将原本不起眼的闲置院落打造成一个有情怀的仿古餐厅。鲜红的灯笼、暖黄的灯光、青黑色的水瓦、喧闹的小院、芳香的乡野食材……充满农家情调。篱笆墙外、老屋檐下,吃的是正宗柴火味道,品的是儿时温暖记忆,“土”味的氛围哪哪都是,慰藉了食客们繁忙生活中疲累的心情,同时也解决了40余人的就业问题。杨大厨柴火味道,给人以家的感觉,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曾荣获“郴州十大名店”“网红打卡第一名”“爱心企业”等称号。
燕泉井,别名“燕泉”“燕子泉”,位于燕泉路燕泉河旁。其始建于明代(1368-1644),是郴州城区最负盛名的古井之一。该井长2.20米,宽1.50米,深0.50米;冬暖夏凉,常年平均水温在17摄氏度左右。[明]《万历郴州志》中有记载:燕泉何孟春记略:“郴城之西南,有燕泉者,在桂林坊东。泉仰喷沙石间,寒冽而甘,四时不涸。旁泉居人取汲焉。谓之燕者,春燕来时汎滥。东流合三川水,过游鱼案,入通坡堰,有灌田之利。燕去则否。南天秋雨多,燕之去,泉与农无功矣。”何孟春(1474-1536),字子元,号燕泉,以所居有燕泉,称“燕泉先生”,晚年在此著述,直至终老。
龙泉塘,别名“龙泉烟雾”“龙泉飞烟”,系“郴阳八景”之一,位于三里田村。《万历郴州志》中有记载:龙泉在州西五里,分三派流城中:一出剑泉;一出东坡堰;一出光孝寺。俱入郴水。王都中诗云:“一泓寒水碧泠泠,四面青山列翠屏。龙卧深潜鱼自乐,绕塘风送稻花馨。”王都中(?―1341),字元俞,福建福宁州(今霞浦县)人。元代皇庆二年(1313),其由正四品的荆湖北道宣慰副使(元代行省之下掌一地军民事务的副长官)任郴州路总管。
据说,龙泉塘原面积约8亩。塘里曾有72个湖眼、72股清泉。泉水冬暖夏凉,清澈碧透。每天清晨和傍晚时分,塘面水气弥漫,白茫茫如烟似雾,故名“龙泉烟雾”。相传在很久以前,每当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时候,波光粼粼的塘面上便有一只金龙船,在水中来回游弋。船上灯火辉煌,五彩缤纷,丝弦声声,仙乐缥缈。金龙船出现的次数越多,塘里的鱼也越多。这塘里的鱼,不仅味道鲜美,有人说还可以治某些疾病呢。
千年古樟,位于燕泉街道三里田村文星湾组。相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时任监察御史、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因上表诉天旱人饥和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而被贬做连州阳山县令。贞元二十一年(805),韩愈被赦北归途中,在郴州待命长达三个月,在这期间种下一棵樟树。这棵樟树,茂密蓊郁,枝叶如盖,如今树龄已达1200年,树高30.2米,胸径2.9米,属国家一级保护古木。据传,韩愈为文曲星下凡,故此树被后人尊称为“文星古樟”。白驹过隙,文星古樟已然成为北湖的精神“图腾”。它坚韧不拔、不折不挠、向上生长的风骨,已深深植入这片热土。
很久以前,燕泉一带林木幽深,沟壑纵横;水美草青,田畴万顷;农家小宅,鸡鸣犬吠;前庭后院,香远溢清。然而,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在现代文明的冲撞和洗礼中,燕泉街道今非昔比:如今摩天大厦,高耸入云;通衢广陌,杳不可知。已然不见了曾经的茅檐柴扉、小桥流水。
燕泉,老屋稀少,我们更多的只能从文献典籍的记载上,影像录音的记录上,历代百姓的口口相传上,去领略其昔日的风采和辉煌,去感悟前人的生活情态与智慧。我们虽然难已唤醒燕泉老屋,但无需哀叹,无需惋惜,无需彷徨,只需珍惜当下——杨大厨柴火味道、燕泉井、龙泉塘、千年古樟……
注:(本文原载《北湖老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