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4-7-11 10:36 编辑
编者按: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地方如同璀璨的珍珠,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光彩夺目,代州古城便是这样一颗珍珠。清秋丽影的《代州古城游记》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深情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感受它的历史沉淀与现代脉动。文章以作者亲身游历的视角,详细描绘了代州古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从阿育王塔的雄伟壮观到毛主席路居纪念馆的庄严静谧,从钟楼的精巧别致到边靖楼的气势雄伟,每一处古迹都通过作者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写,跃然纸上,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在阅读这篇游记时,我们不仅被作者对古城美景的生动描绘所吸引,更被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所打动。清秋丽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语言,展现了代州古城的自然之美、文化之韵和历史之重,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了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游记,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到代州古城的魅力,激发大家对历史文化的探索与热爱。同时,也期待大家在欣赏古城风貌的同时,能够思考和领悟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最后,我们要感谢清秋丽影为我们带来的这份精神盛宴,也期待更多的文学和艺术爱好者,能够在这个平台上交流思想,分享感悟,共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欢迎各位读者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感想和见解,与作者和其他艺术爱好者一起,探讨古城之美,体验文学的魅力,共同追寻那份穿越时空的历史文化之旅。
代州古城游记清秋丽影
代州古城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城内,南靠地域辽阔的原平县,北临矿产丰富的繁峙县,自古以来就是南北通衢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商埠,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边塞重地和军事重镇,更是代县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支撑。
因今天要到名扬天下的雁门关,路过此地顺便一览。城内的名胜古迹随处可见,给这座小城增添了无尽的色彩。如阿育王塔、边靖楼、文庙、毛主席路居纪念馆、钟楼、武庙、牌楼、代州衙暑等,每一处古迹给人的感觉都非常震撼。
尤其阿育王塔,因位于东大街县政府院内,故来往游人络绎不绝。而县府大门并非像大多县衙那样两边保安正襟危坐拒闲散杂人而千里之外,而是敞开大门迎接八方旅人,所以当我们路过县衙时,他的保安会亲切地告你,往右边走即可参观,于是雄伟壮观的阿育王塔便在眼前出现。
阿育王塔俗称宝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是一座藏传佛教塔,原来也同应县木塔一样是木结构,元至元十二年改为砖塔。塔体呈平面圆型,总高40米,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塔底建有地宫,藏有佛祖真身舍利。塔基呈正方形,四周为雕有葫芦、如意的汉白玉栏杆相围,其下刻有各种花饰和经文,四个角上有四大金刚鼎力支撑。塔身呈圆锥形,其上雕有如意莲花等文饰,显得精致美观。塔刹异常漂亮,像一顶帝王王冠,冠顶饰有两颗宝珠,冠中有“卍”和“佛”相五交替围成,冠的边缘饰有一圈风铃,整座建筑放眼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葫芦,给人财源滚滚来之感!
塔下不时有信众围塔而转,其中一个年龄稍大头带红巾的女人,看我仔细观察,便告我可以正反互转保平安,出于虔诚便绕塔而行。微风轻轻吹拂,风铃叮铃叮铃,犹如禅音袅袅,加之一旁檀香幽幽,恍若进入了佛国一般,一颗浮躁的心,瞬间静如止水,忘了世间的喧嚣,忘了岁月的艰辛,忘了红尘的烦恼,忘了道路的崎岖,只剩一颗宁静平和的心。
位于阿育王塔西侧,即是毛主席路居纪念馆,现已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代县廉政和党性教育基地。纪念馆建于1968年,于2007年公布为忻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毛主席于1948年4月与周恩来、任弼时、朱德、叶剑英、江青等一行人由陕北东渡黄河赴西柏坡途中路过代县办公与居住之地。在短暂的时间里,毛主席接见了当地干部,指挥了正在进行的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为代县的革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踏入馆内,由毛泽东手书“为人民服务”的大型影壁竖在正门门内,背面书“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旁边有一郁郁葱葱的桧柏,四周鲜花簇围。院内左侧墙壁上题有毛泽东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右侧一排为路居室,正面是陈列室,院落不大,布局严整。
右侧第一家是周恩来、任弼时路居室,中间是小会客厅,两边是两人的炕房,室内挂有周恩来、任弼时的图像以及周总理的手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及给民国时期一小学校长任芝英题写“妇女解放须从民族解放中得来”等,室内陈列着他们用过的被子、书桌、书柜、脸盆,显得十分简朴。
隔壁即是毛主席与夫人江青的路居室,同周总理的路居室布局相同,里面陈设也很简单,墙上挂着毛主席手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向光明大道前进,艰苦奋斗,胜利是属于我们的”“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及“沁园春.雪”“西江月.井冈山”等,还挂有一家三口的图片,伟人伟大的家国情怀可见一斑。
正面一排为陈列室,陈列着当初他们使用过的行军壶、草鞋、布鞋、布包及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等等,墙上挂着代县人民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进行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史以及毛主席路过代县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历程,看后直为主席心怀天下,一心为民的伟大情怀所赞叹!
走出毛主席路居馆,在返回的路上,才驻足而观县政府的模样,这里为原来的代州衙暑,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政府的大门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明代建筑,名叫武威门,门前有一对石狮子显得威风凛凛,门楼顶部覆青灰筒瓦,房脊两端有两个彩色琉璃鸱吻,檐下有八攒斗拱,飞檐翘角,异常美观。院内与大门相对的是长方形影壁,上书“为人民服务”,影壁后正北即是政府办公大楼,楼门顶端也竖“为人民服务”五个红色大字,东西两侧为代县乡村振兴局及代县政协办公楼,政协楼前红色楹联甚是醒目“与党同心汇聚团结奋斗正能量为党分忧打造协商民主新平台”。院内鲜花翠柏,葱葱郁郁,显得静谧安宁。因是代州衙署所在地,所以被列为“代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出府衙,顺着东大街向西走去,便可看到一座位于路北的钟楼。据一旁资料显示,楼内悬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所铸铁钟一口,钟口直径1.66米。钟上铸有铭文“天延村灵岩院”和“金大定二十八年岁次戊申八月十三日造”。
钟楼为砖木结构,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台基呈正方形,磨砖砌成,四角插有四面五星红旗,四边砌着类于长城上的一个个垛口。一层为木楼施重檐,有24根木柱支撑为回廊。二楼亦呈正方形为砖楼,在每屋檐下都有一个个斗拱支撑,四角挂着风铃,看上去小巧玲珑,气势不凡。钟楼前有一宽阔的广场,与钟楼衔接着一条长长的斜坡通道,通道底部有一大门,大概是为了保护钟楼挂着一把铁将军,令人无缘登楼参观。
在钟楼西侧即是著名的边靖楼,边靖楼也叫“鼓楼”,为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砖木结构建筑,与应县木塔齐名,素有“代州鼓楼应县塔”之说。
站在楼前抬头望去,只见边靖楼前有一四柱三门的牌楼,上悬“天朝良弼”匾额,门前也有一对石狮子,只可惜铁栅栏围门无法入内。
如果说鼓楼娇小玲珑的话那么边靖楼可以说高大崔巍,气势雄伟。它的基座呈长方形,用砖砌成,台基四周也修有一个个垛口,与钟楼不同的是每一垛正中开着一个正方形小孔,大概同垛口一样作备战之需吧,四个角上也插有五星红旗。基座之上为三层四檐的木楼,歇山顶,顶部安有吻兽。据一旁资料显示,边靖楼初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成化七年(1471)被焚毁后加台重建,台基增高,其后又经万历十四年(1586)、清雍正十一年(1733)两次大修和1999年落架大修,现建筑完全保持明代遗构。
整体建筑不仅美观,而且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寓意“靖边安民”。加之有一攒攒斗拱似一朵朵璀璨的花朵相衬,楼上高悬“声闻四达”“威震三关”的巨形匾额,更使其精致华美,十分壮观。
代州作为雁门关的军事要塞,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钟楼与鼓楼在古代为预警军情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天成了代县独特的壮丽景观。
晚霞渐渐映红了天际,让我的脚步不由得加快。再往前走,即看到一座四柱三门的木牌楼,雕梁绣户,也非常精致俏丽,上悬“勲屏三京”匾额,“勲屏”何意?“三京”何指?由于孤闻寡陋,未领深意。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大街两侧商铺林立,灯火辉煌。匆匆穿过木牌楼,不远处即是“将军庙”,也称“李牧庙”,是为战国名将李牧而建,从门前悬挂的牌匾中得知,现已辟为中国美院、郑大美院、大同大学、代县非遗等彩绘、壁画、雕塑研习基地。
踏入院内,一座李牧将军身披铠甲手持战刀威风凛凛的雕像昂然挺立于院中,这位智勇双全、令敌闻风丧胆的战国名将,不仅是古代赵国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坚贞不屈、英勇无畏意志的象征。
匆匆膜拜后,便走向身后灯火通明的大殿,立时各种泥人彩塑、玻璃钢制品琳琅满目,有京剧的生旦净末丑,有佛国的观音、佛陀、金刚、大鹏金翅鸟、小鹿等等。生的俊美、旦的端庄、净的粗犷、丑的狡黠及佛的慈眉、观音的凝神、金刚的怒目、鹿的灵动等,均雕刻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而那些彩塑作品均采用红泥原料,现场一些民间艺人手握红泥正在为游客赶工制作,一堆堆红泥竟让他们巧手生花,令人十分惊叹!
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无畏的精神如光如炬,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创造着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走出将军庙,因时间有限匆匆到武庙观览,自然会吃闭门羹,但武庙的牌楼在这一狭窄的街上显得十分壮观。武庙敬奉的是“关老爷”,故牌楼前也站着关公手持战刀怒目而视的威武雕像。街巷内灯光灰暗,借助手机电筒拍下了牌楼的景像,这是一座四柱三间七楼式的木牌楼,门顶正中悬“壮穆忠武”匾额,其上悬竖匾“武廟”,同样檐角飞檐,装饰精美。直叹小小的古城,因披上了如此厚重如此华丽的彩衣使其在北国的大地上熠熠生辉。
徜徉于灯红酒绿的大街上,自然车水马龙,一座座林立于现代都市中的古建筑,显得格外耀眼,它们不仅无声地诉说着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更闪烁着古老华夏民族的智慧,所以保护古建筑,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庚续文明精神是何等重要,让我们倍加珍惜这些宝贵遗产,在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续写新的章程! (2023.10.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