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4-4 11:16 编辑
“三月里来是清明,家家户户去上坟……”当那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歌词里古朴又深情的韵味,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让我在2025年的清明时节,生出了诸多别样感触。
我是汝城人,如今39岁了,也算老男孩了。在医院做宣传工作,每天忙着传递健康知识、展现医护温暖。时光流转,生活变化,但儿时对《新白娘子传奇》的那份喜爱,一直像颗璀璨明珠,嵌在我心底。
记得1992年它首播时,我才6岁,那时不太懂白娘子和许仙故事里的深情,只是被奇幻的法术吸引,觉得里面的调子好听,就跟着咿咿呀呀学唱。现在想想,那竟成了我对清明最初的印象,也是一种别样的启蒙。
清明,本就是承载厚重思念、传承孝道的节日。在汝城,每到这时,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常能看到人们捧着鲜花或拎着祭祀用品,神色庄重地往祖坟去。
小时候跟着长辈上坟,看着坟前缭绕的青烟,听着长辈念叨对先人的缅怀和祈愿,虽不太明白,可也知道这事儿很庄重。
以前上坟大多是烧纸焚香,大家觉得这样才能让地下的亲人感受到心意。但现在不同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倡导文明祭祀,这不是抛开传统,而是在传承孝道和寄托思念时,让节日更绿色、安全、有意义。
就像我在医院工作,时常听说清明祭祀用火不当引发火灾的事儿,那后果真让人痛心。有次看新闻,外地有个村民因为上坟烧纸,火借着风势烧到了山上,大片山林被烧得黑乎乎的,原本葱郁的树木成了焦炭,一些小动物也没了栖息地,附近村民还得帮忙灭火,有人累倒了,还有人受了伤。这让我越发觉得文明祭祀太重要了。
其实,表达思念有很多好办法。比如,买一束淡雅的鲜花放在墓前,看着那绽放的花朵,心里默默和先人说说家里的变化、自己的成长,感觉他们好像就在身边听着,会很欣慰。还有网上祭奠也挺好,在网上创建个纪念空间,点上电子蜡烛,献上电子鲜花,同样能寄托思念,还环保安全。
再说清廉过节,和清明祭祀是相通的。清明就是我们静下心,审视内心的时刻,祭祀时不铺张浪费、不攀比,用纯粹的情感缅怀,这就是清廉的体现。
在生活里,我们也要像倡导文明祭祀那样,坚守清正廉洁的作风,不被虚荣和利益诱惑。在医院宣传工作中,我就应该努力传递积极健康、风清气正的理念,让廉洁的风气传播开来。
站在这清明的节点上,再听这首《清明上坟》,我感慨时光飞逝,它带走了我的年少懵懂,却也让我对生活、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理解。我仿佛看到岁月长河里,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清明传承孝道、延续思念,如今我们用文明的方式,让这份传承更有光彩。
愿今后每个清明,我们都能在绿水青山间,以文明为纸,以安全为笔,以思念为墨,绘就既深情又美好的祭祀画卷,让清明内涵更丰富,让生活因这份坚守和传承变得更美好、更有意义。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