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10534|回复: 5

[长篇连载] 特别推荐:宣传周第三期—塘中水仙《我为母亲立个...

[复制链接]
来自- 河北保定
来自- 河北保定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9 08:55
  •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52

    主题

    489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5892

    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19-8-4 16: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北保定
                                                                            逸飞长篇宣传周第三期—塘中水仙《我为母亲立个传》
      
      一、故事大纲:
      
      近三十年的呕心沥血之作!故事以母亲经历为主线,历经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到后来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改革开放四十年作为故事链条,写出了母亲近九十年主要经历。它有三年童养媳生活、六年有名无实的婚姻,被逼疯,也有解放初期的新生活,有自然灾害时的三次饿虚,也有改革开放后的新生活,始终不移的是艰难之中依然善良的天性……它不仅是我母亲具体的一个人,也可以是祖国母亲的一个缩影——近百年的多灾多难和风雨沧桑的厚重,却最终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今天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新时代——这个经济社会,也许我们没有了信仰,但依然可以相信善良;当我们不知道明天往何处去,我们可以回顾历史看一看我们从何处而来,也许一切便不言自明,更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谨以此文献给建国七十周年,献给我已经仙逝的母亲……
      
      全文总字数约50万字,分上下两部。上部以建国初期我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母亲被离婚、走进“我家”、初步过上幸福生活为结束,只有二十几年的光景,下半部则是历经六十多年的时光……
      
      二、作者简介:
      
      侯桂珍,曾用笔名程海燕,网名:塘中水仙(百度可搜)、村姑丽雅,大专文化,做过几年乡村教师。有散文诗歌随笔故事小品文散见于《家庭》、《妇女》、《祝你幸福》、《泰山文艺》、《感动人生》、《新老年》、《黄河文艺》、《泰山诗人》等杂志,《齐鲁晚报》、《山东工人报》、《快乐老人报》等报纸,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以及多家文学网站及微平台(包括“今日头条”),泰安市作协会员。言情小说四十八万字的《我为母亲立个传》曾是执手天涯网精华作品,现进一步修改后在逸飞文学网站连载中;七十万字的青春日记体自传小说《岁月深处》(又名:《村姑日记》、《我的青春不遥远》、《我的青春日记之1985——1994》)正在修改中。获第三届“漂母杯”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征文优秀奖,“感恩中国·全国孝心故事征文大赛一等奖”、"新中经贸文化交流协会”诗歌优秀奖等。曾做过网站综合版主编、散文版副主编,现为逸飞网站“水仙家园”版块和“青春文学”版块首版。微信:d13563494160。
      
      三、样章
      
        第六章 姥爷不舍踏上返家的路 日本强盗开始大举侵华
      
         临行的那天傍晚,我姥爷赶着马用爬犁把自家的老老少少送到牡丹江边。另有三四个老筋也要一起回山东老家,便一起同行。
      
         行之江边,老姥娘点上香,看着我身量格外大的姥娘,求老天和河神保佑,千千万万别让姥娘生在路上了;保佑一家老老少少大大小小也都平平安安,顺利回到自己的老家去。他们要乘坐的是小火轮船,需付给人家路费,因我姥娘有孕在身,怕生在船上了,人家硬是不让上船。老姥娘又烧了香发了誓说,我老姥娘还不到生的时候,这才勉强让上了船。自己有备的干粮,路上还吃苏联人的一种叫“列巴”的食物。
      
         火轮船白天不敢开,苏联人看见了就开枪打,只有晚上才能启动。从姥爷他们所在的黑嘴子县辖区出发,经两夜一天来到了穆陵县,从穆棱县上车,经过哈尔滨时倒车,又经山海关后,才换乘到山东的火车。在火车站等待上山东的火车时,母亲看见候车室的地上有个铁桶样的东西罩着,从那里发出声音,报站名,母亲就跑着去叫她奶奶过来看:“奶奶,你看,这里边没人,怎么还有说话的声音呢?”
      
         母亲左看右看也没看出来究竟是什么门道儿,很是好奇。老姥娘对于这从未见过的新鲜玩意儿也不知道其所以然,茫然着。
      
         经过大约半个多月的上船下船、上车下车,还有步行,他们最后在我们镇上的火车站下车,又经过十几里地的步行,终于回到自己的家。
      
         到家后,母亲一再问他奶奶:“奶奶,咱这是上哪里来了?你看看这屋,还没有咱家的茅房大。”母亲闷得只想哭。
      
         老姥娘说:“这就是咱的山东老家,我不是和你说了吗?咱要回山东老家咧。这才是咱的家哩!”
      
         母亲家有祖上留下来的三间堂屋,有两个明间,一个暗间,也就是两正一偏。另有两间西平房屋。这两正一偏三间堂屋是老姥爷弟兄三个分家时得到的。老姥娘和老姥爷就住在这两间正堂屋里,晚上睡觉时,老姥娘仍然搂着我母亲,老姥爷搂着我舅舅。姥娘住在偏堂屋,晚上她搂着我二姨睡。
      
        姥娘身子越来越沉,从西平房到偏堂屋去,几乎要迈不上门台去。那两间平房是去关东前姥娘姥爷结婚时盖的。天很冷的时候,老姥娘老姥爷和母亲、二姨、舅舅在相对较小的西平房里烧炕做饭,母亲姐弟三人一字排开去,睡在不算窄的火炕上。
      
         一个月后,我姥爷把东北的家里打理得差不多了,因为离县城较远,也没能将东西变出几个现钱来,能送人的拿去送人,不能送人的就都留给住在他房子里的老筋们。
      
                                                   
      
          那一天傍晚,姥爷才要动身,老远就听见胡子的枪响了,这表示着他们的到来和示威的枪声,让姥爷又一次陷入慌乱之中,一个人赶紧再次出门去躲避。他刚走出家门不远,就听见红胡子骑马而来,踢开栅栏门进去就要找老何,老筋们连声说:“俺都是些扛活的,也不当家,真的老何他不在家,他好几天都没回来了,俺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你们看看,他家里什么值钱就拿什么吧……”
      
          姥爷来到一个叫无底子河的地方,正在冰上走着,没想到冰结得还不是那么厚实,竟一下踩塌,人偏着身子就掉进了冰窟。慌乱中,姥爷的手扒到哪儿,哪儿的冰就随之断裂。
      
          姥爷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努力挣扎并撕心裂肺地念叨着:“老天爷啊,河神,您行行好,老何家的该着有这一难哪!可是现在已经遭了报应:我辛苦十二年了,这份刚刚置办起来的家业全毁了,就这样全毁了!我们一家人也不能团圆。我们家还有哪儿做得不好,做得不对,并不是成心的!从今往后我们好好做人!您就可怜可怜我吧!我上有老下有小,老婆现在又要生了……您要是听见了我说的话,就让我活了这条小命,回到山东老家去,一家人团圆;您要是没听见,不睁眼,就让我喂了这河里的鱼吧!”
      
          姥爷的话说到这里,似有一双有力的大手在姥爷的身后托了一下,姥爷竟神奇般地又爬上了坚固的冰面。跌跌撞撞地回到家门外时,姥爷远远地先是听了听动静,确定红胡子走了时,才敢进家门去。
      
         随着夜的加深,微风的吹拂,加上老爷的心情更冷,姥爷的皮靰鞡已经和腿脚冻成一块了,现用砍刀将绑靰鞡的绳子砍断才脱下,腿脚已完全失去知觉,不听使唤。
      
         第二天晚上,姥爷再也不能在那里停留,开始走上返回老家的路。
      
        他走到江边临上小火轮之前,回望那一片一家人苦苦奋斗了十多年的肥沃的土地,姥爷深情地跪下去磕了头……
      
        几经颠簸,姥爷终于回到关内与家人团聚。可是这时姥娘已经提前生了一对龙凤胎,却一个也没活下来……
      
        这个时候,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受灾难,是日本人进入中原,大举侵华的1937年。眼见有大批日本人在路上队伍整齐、全副武装地向南跑去……
      
      (字数:1825)   
      
         第二十二章  战事中的命运
      
      在两军交战期间,不断地有炮弹打来,镇中心的银行街上有一户赵姓人家,一家五口躲进地窨子里,结果一颗炮弹落下去,老赵头儿的母亲、两个老婆和一个孩子全都没了,而他自己也生生地被炸断一条腿,自此后成为有名的“赵瘸子”,算是保住了一条性命。
      
      这边洋炮对我母亲说:“俺小生可是怕明儿。”“小生”是母亲小叔子的名字。所谓“明儿”就是炮弹落下时发出的光亮。
      
      母亲一听就知道她的意思了,她是想在关键时候要我母亲用生命保护住她的儿子,至于我母亲的生命究竟安全与否,则完全不在她考虑的范围之内。母亲想:人家活着都有人疼,人家的命也都值钱!我自己枉披了一张人皮,有什么盼头儿?活着也是受罪,真要是能死了,倒是一了百了了。
      
      一天早饭后,母亲正在打发小叔子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下大便。猛的一颗炮弹就落在了小叔子跟前,写时迟,那时快,母亲一下就扑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小叔子,想:死就死了吧,活着也是多余!
      
      可那颗炮弹偏偏它就没响!原来是一颗臭蛋!母亲万幸,捡回了一条性命!
      
      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人叫人死天不容,天叫人死才不留情呢!
      
      从这件事上,洋炮对我母亲的态度发生了大大的改变。她终于看得出我母亲对他们这个家一心一意。
      
      很快一家人去了镇子东北方向牛大喜的二姑家避难。我母亲先一个人在家看家,少老头儿用大把车子推着他母亲老老太太,老老太太怀里揽着他的女儿。车的另一侧放些吃的用的,洋炮则背些衣物等。老老头步行领着他的二孙子,走一会儿,再背一会儿。而洋炮这时又怀孕四五个月了。送下他们后,少老头儿又回来,我母亲用大包袱背上穿的用的,独自出镇子的东南门去,走上离龙王庙旧址不远的清口河河坝上,母亲从那里走上十二里地就可以到松子村牛大喜的二姑家。
      
      刚刚走上坝去,一眼看见了那么多牺牲了的八路军战士,那么年轻,浑身是血,地上也已是血流成河。已有人在用荆篓一次抬四五个人,要到松子村北边的山岭上去埋葬了——这些烈士便成为我们上小学时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祭扫的对象,当时的母亲为那些生命惋惜着,抬人的士兵撵着母亲说:快走,老乡,这里危险……
      
      不久兖州那边来了人,八路军的首长也来了,继续谈判,最后终于达成协议:只要五路军不再继续打,就可以保障他们的安全,并且将他们送到兖州去。五路军却要求:只要保证能送到兖州方面,就绝对不再打了。为了应付南京方面,五路军撤退时还放空枪,八路军也佯装进攻。说好了第二天交接的,但天还没亮,镇子上的五路军就又多了一个心眼,悄悄地到镇子北边一个叫彭家铺子的地方,躲到山岭上的安全地带,仔细观察八路军是不是守信用,而八路已是给他们故意放出一条生路。后来八路军真的没再打,兖州方面来了信号,五路军撤走了。后来这支部队去了济南,参加了起义。
      
      几乎是在这同时,母亲一家人还继续在牛大喜的二姑家躲避着战乱。
      
      一天洋炮让母亲回到镇子上的家里去拿点吃的和用的。当母亲从家里收拾好要带的东西,刚刚走出镇子要上坝的坡沿——一个叫“双碑沿儿”的时候,从镇子方向开来一辆大汽车,拉了满满一车当兵的,超过母亲上了坡沿,停在刚刚上去坝沿的地方,好像是要等人似的。
      
      当母亲怀着忐忑的心情无奈地走上这必经之路的时候,从车上一下跳下来一个满车上看起来最大的官儿,他当时看见母亲孤身一人——母亲那天穿着碎花大襟上衣,延续未婚时扎着的一条带梗的长辫子,个子虽不太高,但面目善静里面有着倔强,看上去有个性,满招人喜爱的。那人下车后直接朝母亲走过来,不由分说,抱起母亲就向大汽车走去,在众士兵们的哄笑声中,将母亲抱上了车。在挣扎中母亲带的东西也掉了。车上的人讲话听不懂,是被称为南蛮子的。
      
      小小的母亲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又从车上下来,那个抱她的人努力将自己的话说清让母亲听懂,他告诉母亲说带她出去享福,是真心要娶她。
      
      母亲只是着急着说:“俺不去,俺不去……你们行行好放了俺吧!俺娘去了东北,俺得在这里等着俺娘回来!俺要是跟你走了,俺娘回来找不着俺怎么办?你行行好,放俺走吧!”母亲急中生智,又说了实话。
      
      但是那个人不仅看上去是郑重的,还很执着,一心想带母亲走。于是又下车来将母亲往车上抱,母亲再次挣扎着不知怎么下了车。而当那人准备第三次将母亲抱上车去的时候,从镇子方向走过来一个山东大汉——看上去好像是更大的官儿,只听他对追赶母亲的那个人说:“不要勉强,不要勉强,这种事勉强不得,真不去就算了……”
      
      听这人的口音离这儿并不远。而追赶母亲的那个人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将母亲放下。母亲千恩万谢,对那后来的汉子深深地鞠了一躬,也没再去她要去的目的地,而是不知怎样地又逃回了牛家,一下趴在床上哭了起来。
      
      正堂屋里的少老头儿牛大喜的父亲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听见哭声就走出了屋子,只站在母亲的门口不敢靠前,也没有拖后,只是不知所措着……
      
      不知过了多久,老老太太颤着小脚回来迎母亲,母亲似乎找到了救星,一下扑进她的怀里再次哭起来……老老太太听见母亲断断续续说了之后大为惊讶地说:“嗨,我的孩儿啊,怎发生了这么一档子事呢?我说就是等不了去,左看右看就是不见人影……”
      
      母亲因此事吓得大把大把掉头发。原本结过婚的女子就该把长辫子改成发髻盘在头上,这也是一个女子结婚与否的另一个明显标志。但有名无实的婚姻激起了母亲来自心底的叛逆。而通过这事她也才真正知道:盘发不仅预示着自己是有了归属的女人,在外人——尤其陌生人那里也会有一种安全感。就像郝大妮子一样,人还没有结婚,就因为长得漂亮,郝大娘早早地就给她盘了头。
      
      从此,母亲也将自己的头发盘了起来。
      
      1947年秋天七八月间,还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
      
      母亲一个人去地里间谷子,将先熟的部分只割谷穗弄回家去,加工后先吃着。
      
      正干着活时,天上飞来一架小巧的飞机,母亲说是单翅膀的,俯冲下来,然后"reng"的一声飞一遭,接着“哗哗哗”地打一阵子机枪,看下面有无反应,有反应的话,便是住在镇子上的五路军没有尽到责任;没反应的话就说明平安无事,说明五路军尽职尽责,就会很快离开。
      
      可是老百姓都害怕,一看见飞机的影子,就吓得到处躲藏,唯恐避之不及!有的顺势趴到谷地里,等小飞机走了,再起来接着干活。
      
      就在飞机往下打枪时,并不怕死、所以并未躲藏的我母亲,脸前一下子飞过一颗子弹,夸张了说也就有一横巴掌的宽度,然后直接地钻进了地里。而母亲却是淡定的:是财不散,是人不死。很快她还用手中用来割谷穗的镰刀将子弹从地里剜出来——那子弹入地并不深。
      
      母亲背着谷穗拿着子弹回家去,谝给她爷爷看时,老老头儿却心有余悸:“嗨,你说玄吧!你还敢挖出来拿回家?你就不知道害怕?俺这不是又拾了一个孩子?”
      
      (字数:2766)
      
         第七十七章 我家大家变小家 父亲为姐夫出主意准备做生意
      
      1981年的秋天,父亲的腿渐趋好转,已从拄双拐变成拄单拐,我们家的一只羊已经开始变成两只羊,两只羊变成了三只羊。母亲原先抽时间从集上扫一点葱叶喂羊。
      
          一生闲不住的父亲这时候在家里早已憋闷坏了,但又不知道去干什么。这时候他就和我母亲商议:“你这么忙,还得伺候大人孩子吃饭,还得照顾我。你别去给羊弄吃的了,我去树林里放羊吧!这段时间在家里也把我憋闷坏了。光这样下去不行。”
      
          母亲担心地问:“你的腿能行吗?还拄着拐!”
      
          父亲说:“咱试活着来啊,能去就再接着去,撑不了就再不去了呗。”
      
      树林里有渐趋枯黄的草,有落地的干树叶,空气自然也比家里新鲜得多,眼界开阔。“羊吃跑草”,于羊有好处,对人就更不用说。以此母亲是欣慰的,以为父亲这样一来身体也会恢复得更快了。毕竟父母那时都才是五十二岁的人。于是整个冬天,只要天气好,父亲就会拄着拐杖去树林里放羊,同时他会拾点干树枝之类的柴火,用棉柳条捆了拿回家。父亲从三十多岁开始有白发,这时的头发几乎全白了。一生几乎没怎么种过地没下过坡的父亲,于退休后开始放羊了,俨然变成了一个老农,虽然他还是不去地里种地,不论地里有多忙。
      
      这年农历刚刚走进十一月份,外甥女却因为月子里生风再次去住了院。姐夫当时惊慌失措来告诉了母亲,母亲放下手头的活儿就赶去了医院。那时医院里很忙,尤其小儿病房里住不下,所以住进了大人病房。挨床的是清口河东岸的一位大嫂,她男人时来时不来,来了对她也没有好脸色。姐姐的身体恢复得也不怎么好,加上外甥女哭闹,姐姐吃不下饭。母亲就格外上心,此后每次回家给姐做饭,也给那位大嫂做一份,姐姐吃什么,也给那位大嫂吃什么。
      
      那位大嫂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叫着我娘:“婶子……婶子……你心真好……叫俺说什么好呢?”当时的生活条件还很困难。开始有病房的陪护还以为那大嫂是我家亲戚呢!
      
      母亲却只是说:“出门在外不容易,谁都有碰到难处的时候,在这医院里做饭也不方便。咱在这本街上,顺便就做出来了。做完了盛上拿来正好,不凉不热的。吃吧!”外甥女住院一星期,母亲一直如此待那位河东大嫂……
      
      1982年的正月底,嫂子的懒惰已经达到极限,父亲看不惯,就常常在母亲面前念叨:“有她这样当媳妇的吗?简直比老的还会享受!你看你里里外外的忙,还得伺候她,跟伺候老的一样,她一点都不动心。”
      
      母亲在愁眉苦脸中,就只是点化父亲不让他说这些:“你说你一个公公家,管这个干嘛呢?我又不是看不出来,可看出来又有什么办法?咱二闺女还在家……”
      
      嫂子每天早上天都已大亮了,母亲都浸好鸡蛋做好饭了,她还不起床,搂着孩子继续睡觉。等来等去,母亲只有去叫她,但叫她却是提着侄儿的名字,站在南屋门外,还不敢大声,唯恐邻居听见了对她的影响不好:“正正哎,浸了鸡蛋都凉了,天不早了,快起来喝了鸡蛋还得吃饭,吃了饭我收拾了,还得去……”
      
      嫂子才慢慢悠悠地起来。同时继续延续姐姐未出嫁、弟弟没接班之前已经养成的习惯:一家大小都坐在一起吃放,却是母亲抱着侄儿在一边先让嫂子吃:“小孩子不老实再搂了碗烫着,你们都先吃完了,我再吃。”待嫂子吃完了喝完了抱着孩子去街上玩了,母亲吃完了就刷锅刷碗。或者姐姐去小工厂上她的班,我来刷。
      
      可是姐姐出嫁了,弟弟接班了,嫂子依然如故,一干点活儿就觉得亏,似乎都是给我们一家大小干的,她不吃不喝似的。在这边家里南屋里住着如此,搬到新房子里去,又似乎更找到了早睡晚起的理由。反正哥哥上班不在家,嫂子过来吃饭就更晚,一手抱孩子,一手提着俩空暖瓶,过来后,母亲烧好水给她灌上暖瓶。傍晚早早吃过饭就又走了。几乎连碗也没刷过。打水也是由我去井上打,挑回家来。家里的每一个人,除了她之外,没有一个人对她是没意见的。只有她回娘家去,她娘家人再来回礼的时候明显地看出,她才是最勤快的。
      
      过完正月十五,侄儿的外公来赶集,顺便来家里了,家人好酒好菜伺候过了,他却对我父亲说了下面一番话:“这闺女大了不由爷,儿子大了不由娘。儿子都结婚几年了。还是要依着年轻人,他们愿意分开家自己过,咱当老里(老人)的,就别犯糊涂,不能拦着……”
      
          父母一听这话,这还是想分家呢。嫂子以前曾经说过想分家的意思,羡慕谁家就是分开单过的。母亲没怎么往心里去。这次由侄儿的外公亲自提出来,母亲已知道嫂子的决心,是她不好意思说出口,这是把自己的娘家爹搬来做救兵了。也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嫂子所以这么懒惰的理由了,我们一大家子人成了她的累赘!?
      
      正月底离开过完年也已经有一大截子时间了,趁还处在农闲期,趁哥哥和弟弟都回家来了,母亲和父亲商议:“要不咱就分开家过呢!大儿子不往家交钱,咱也都别提这事儿。一来他在外面花得多,现在还有孩子,他不再和家里要就不孬了。他还不是正式工,怎么说咱老二接了班也是正式的……”
      
      父亲说:“咱老大,打他上班,咱就一分钱没见过他的,他有了孩子,孩子身上他也没花过一分钱……”
      
      母亲把眉头一皱对父亲说:“你看,哪壶不开提哪壶!不叫你提钱的事儿,你又……兄弟们因为接班打破了头不上门的,不有的是?不管怎着,咱老大没和他兄弟争这个正式工的班就不错了……”父亲无言。
      
      正月二十八,一家人在一块吃了团圆饭——当然姐姐已不在这一家人的范围之内,队长小表姐夫和保管员见证,方大娘教学的大儿子执笔,列好家产,哥哥和弟弟分了家。母亲提前嘱咐弟弟:“你哥你嫂相中什么拿什么,你接了班,是正式工,咱不和他们争,拿没了,咱以后再慢慢一样一样地置办。”弟弟爽快地应允。
      
      家中有三口粮食大缸,嫂子要两口;六把小椅子,原说分给嫂子四把,很快嫂子说这是一套的,不好拆开就都归了她;四个暖瓶,平分的话,一边两个。可是嫂子要了三个……再后来看着这边有座钟,给她买上一个座钟;这边有单人沙发一对,也给她买上一对单人沙发……
      
      就是这样嫂子还是不满意,就是老觉得自己吃亏,真不知她从进了这个门,究竟为这个家做了什么……
      
      1982年农历的二月二,外甥女刚刚超过四个月大的时候,父亲还在拄着单拐。但是他在不去放羊的时候,就在大街上逛游,在用心观察着镇子上悄悄发生的变化。姐夫一直羡慕我们家:父亲退休了,哥哥是工人,弟弟也是工人,都是按月领工资的人。于是家里一有聚会,话里话外的,姐夫就感到自卑。
      
      这天父亲和姐夫进行了一次长谈:“孩子越来越大,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以前是国家不让干买卖,那叫‘投机倒把’。现在看来是叫干了,不过还不确定,国家政策说变再变了呢?你别光看着一个上班的人有工资,其实‘好汉子不混有数的钱’,还是做买卖养人!工资是死数的,每月就那些,还不到月头儿不发。干买卖就不一样了,钱随走随来,随来随走,灵便得多。我看干买卖行,你脑子活,就先干着。上面不叫干咱就再不干呢!我这里还有一百块钱的退休金,再帮你出一百二十斤小麦——把它卖了折成钱——我也只能帮你这些。你以后什么时候挣出来什么时候再还给我不晚。我不能出面给你站摊,只能给你当个参谋。怎么说我也是公家的退休人员,在单位受了三十多年的教育,每月有这三十六块钱的退休金。一旦上面知道了呢——说退了休还胡捣鼓!再扣钱呢?严重了再取消了退休金。怎么说也是干了三十多年了,取消了可惜。往后老了,就䞍着拿这个钱了,风刮不了去,雨淋不了去……”
      
      姐夫听到这后面的话还是羡慕……
      
      父亲继续向姐夫传授着买卖经:
      
      “干买卖就是:人家买不来,咱买来;人家卖不了,咱卖得了,这就是能耐。买的时候,能省一分是一分;卖的时候,能多卖一分是一分。这样才能有钱赚。首先凡是上称的东西,你得称头儿上要足,不能短斤少两,指望短斤少两的,干不长。要童叟无欺;第二个呢,上集无早,下集无晚。干,就要像干的样儿,先得要从时间上靠得住。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干就干,不想干了就撂挑子!不能懈懈歪歪,要带出精神头儿来。一分精神一分财,钱财就从精神来;第三个呢,和气生财。买卖不成话不到,要多说适合顾客心理儿的话。不能跌斜着个脸,和死了八年不埋也似的!人家来买东西的,不是欠咱什么,是来给咱送钱。得叫人家高兴地来,高兴地去,这次走了,下一回还得来;第四个呢,价钱要靠谱,不能乱要价。谁也不傻。再说,干重样的买卖的有的是,你这里贵,买东西的就往别人那里跑;第五个呢,货卖得再快再多也得要保证质量,不能萝卜俏了不洗泥。不够卖的咱先不卖,弄不好却不行。树个牌子,落个好名声不易;砸个牌子,毁个好名声,易着火呢!干什么事儿千万别糊弄,糊弄来糊弄去,到最后都是糊弄不了别人,净糊弄得自己。”
      
      姐夫听得仔细……

    回复 来自- 河北保定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北保定

    来自- 河北保定
    来自- 河北保定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9 08:55
  •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52

    主题

    489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5892

    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2019-8-4 16: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保定
    因为工作忙乱,宣传周第三期塘中水仙《我为母亲立个传》一直没能发送,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河北保定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北保定

    来自- 河北保定
    来自- 河北保定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9 08:55
  •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52

    主题

    489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5892

    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2019-8-4 16: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保定
    这是一篇充满亲情,有着年代感动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河北保定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北保定

    来自- 河北保定
    来自- 河北保定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9 08:55
  •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52

    主题

    489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5892

    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2019-8-4 16: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保定
    欢迎大家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河北保定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河北保定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2

    主题

    4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428

    优秀管理

    发表于 2019-8-4 17: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近三十年的呕心沥血之作!故事以母亲经历为主线,历经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到后来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文革、改革开放四十年作为故事链条,写出了母亲近九十年主要经历。它有三年童养媳生活、六年有名无实的婚姻,被逼疯,也有解放初期的新生活,有自然灾害时的三次饿虚,也有改革开放后的新生活,始终不移的是艰难之中依然善良的天性……它不仅是我母亲具体的一个人,也可以是祖国母亲的一个缩影——近百年的多灾多难和风雨沧桑的厚重,却最终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湖南
    来自- 湖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8

    主题

    1951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836

    8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19-8-4 17: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
    才看2000字左右。小说味道很浓,有历史沧桑感。“老筋子”是什么人?地方语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说世界

    小说世界

    订阅| 关注 (32)

    与天长歌,吟唱醉生梦死;伤离别,相思苦,人间有真情;以地作答,感叹沧海桑田;绘尽人间冷暖,劲舞指尖才华。
    1今日 5709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