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3210|回复: 7

[自由诗] 梦到黄河边

    [复制链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4 16:01
  • 签到天数: 8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1053

    主题

    1万

    帖子

    16万

    积分

    右首版

    Rank: 6Rank: 6

    积分
    165373

    优秀版主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9月逸飞之星10月逸飞之星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2-7 09: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老船还行 于 2025-2-12 09:00 编辑

    【编者按】

    这首诗充满了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情感,通过象征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希望与救赎。

    1. 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诗的开头以“梦到黄河边”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虚幻而又充满象征意义的世界。梦境中的黄河不仅是地理上的河流,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沙粒、涂满月色的崖壁、驼铃等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空间,暗示着诗人对某种理想或目标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在现实中遭遇了阻碍。

    2. 自然与人类的对抗
       诗中出现了“飞沙走石”、“黄河大坝”、“葱翠蓊郁的密集林莽”等自然景象,这些景象既是自然力量的体现,也暗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大坝改写了大漠的粗犷史笔,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变化,更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改造。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这种改变的复杂情感——既有敬畏,也有质疑。

    3. 自我救赎的主题
       诗的后半部分逐渐转向自我救赎的主题。诗人通过“赴汤蹈黄”这一行为,表达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坚定决心。尽管身处“穷途末路”,诗人依然试图通过创造“漂河方舟”来实现自我救赎。这里的“方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船只,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象征着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困境,找到新的方向。

    4. 象征与隐喻的运用
       诗中充满了象征和隐喻,如“梦之队”、“沙漠之舟”、“诺亚方舟”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还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梦之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理想与梦想,而“沙漠之舟”则代表着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诺亚方舟”的引入进一步强化了救赎的主题,表明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困境中找到一条出路。

    5. 情感的张力
       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惑,又有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这种情感的张力贯穿全诗,使得作品既有沉重的一面,又有轻盈的一面。特别是最后一段,“驼铃声声,孤帆节节攀升”,传达出一种悲壮而又充满希望的情感,仿佛诗人在困境中找到了一丝曙光。

       这首诗通过对梦境、自然、人类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追求。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象征意味浓厚,情感真挚而深刻。诗人通过对黄河、大漠、方舟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自我救赎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与批判。

                                                    (一默先生)



       梦到黄河边

        沙粒梦之队乘风飞翔的航线
       给截断在涂满月色的崖壁
       我和我的驼铃拼命歌唱
       一个音节也发不出
      
       一茬茬搅黄我眼帘的飞沙走石
       跌倒在黄河大坝前
       那葱翠蓊郁的密集林莽
       改写了大漠一味粗犷的史笔
      
       赴汤蹈黄
       是梦之队唯一的选择
       也是我穷途末路囧令智昏的
       悲壮创意
      
       既然是黄河之水天上来
       亦不排斥黄河之黄大漠来
       为什么我的沙漠之舟
       不可以摇身一变为漂河方舟
      
       环顾四野,出入梦门
       俯拾即是的材料,任我打造方舟
       能否济世,不敢逆料
       至少能装载我不愿沉沦的梦
      
       呵呵,没见过诺亚方舟
       我造出自我救赎之舟
       驼铃声声,孤帆节节攀升
       滔滔东去,一路祭奠我的梦之队


    【编者按】老船的诗歌,读来总给人惊喜,又让人深思。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华夏的精神图腾。诗人以梦的方式,来到黄河边,乘着梦的方舟,开启一场自我救赎的精神远航。

    黄河,在诗人的梦境中化作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精神远航。老船以超现实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荒诞而悲壮的心灵图景,在现实与梦境的交错中,完成了一次对生命困境的突围与超越。

    诗歌开篇即以"沙粒梦之队"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荒诞色彩的梦境空间。这支由沙粒组成的队伍,承载着诗人对理想与远方的渴望,却在"涂满月色的崖壁"前被截断而不得不戛然而止。月色是迷人的,梦境是神往的。可驼铃虽“拼命歌唱”,但却“一个音节也发不出”!暗示着现实对理想的压制,这种压制不仅来自外部环境,更源于内心的困顿、迷茫与无奈。

    在黄河大坝前,"飞沙走石"的“跌倒”与“密集林莽”的"葱翠蓊郁"形成了强烈对比,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映射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大漠”的“粗犷史笔”被改写,暗示着传统生存方式的终结,也预示着新的可能性的开启。"赴汤蹈黄"的“悲壮”选择,既是梦之队的宿命,也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决绝姿态。

    “黄河之水天上来”,让人立马穿越到盛唐,顿感李白的胸怀豪迈之情;“黄河之黄大漠来”,让人又从梦境中回到现实,来到黄河岸边,直面黄河之黄的现状。

    这首诗的高潮就在于"沙漠之舟"向"漂河方舟"的转变。这一意象的转换极具象征意味:骆驼作为沙漠中的生存工具,在黄河边失去了实用价值,却在诗人的想象中获得了新的生命。这种转变不仅是对现实困境的超越,更是对生命可能性的重新定义。“环顾四野,出入梦门”,诗人以"诺亚方舟"为参照,却并不追求普世的救赎,而是专注于"自我救赎",“装载我不愿沉沦的梦”,诗人不想随波逐流,不愿在生活的现实压力中低头,这种个体化的精神追求,彰显了现代人的生存智慧,让读者看到了希望与抗争的力量。

    在诗歌的结尾,"孤帆节节攀升"与"滔滔东去"形成张力,既展现了诗人不屈的精神追求,又暗示着这种追求的悲壮色彩。梦之队的祭奠,既是对逝去理想的哀悼,也是对新生希望的礼赞。诗人以看似轻叹的"呵呵"收结诗歌全篇,实则在悲壮中注入了一种超然的豁达,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多元,而不落俗套。

    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独特的意象营造和情感表达,更在于它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深刻洞察与思考。在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个体与集体的多重张力中,诗人以梦为舟,完成了一次精神的自我救赎。这种救赎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生命可能性的积极探索,是对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是对与现实抗争的礼赞。诗人在这首诗歌创作中,这种将个人体验与普遍关怀相结合的写作方式,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总体来说,这是一首值得推荐的成功佳作!(墨轩客)




    快乐写作,开心阅读
    回复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3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7400
    发表于 2025-2-7 21: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诗中“沙粒梦之队”于困境挣扎,被截断于崖壁,却心怀不甘。大漠黄沙与葱郁林莽对照,赴汤蹈黄是悲壮抉择。以独特创意造“救赎之舟”,虽不知济世与否,却满含对梦的执着,凄美而坚毅。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5 07:18
  • 签到天数: 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801

    主题

    6万

    帖子

    39万

    积分

    副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3717

    优秀管理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5月逸飞之星9月逸飞之星10月逸飞之星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2-7 21:59: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
    欣赏学习了,为船老师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4

    主题

    4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887

    优秀管理

    发表于 2025-2-7 22: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首诗充满了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情感,通过象征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希望与救赎。

    1. 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诗的开头以“梦到黄河边”为引子,将读者带入一个虚幻而又充满象征意义的世界。梦境中的黄河不仅是地理上的河流,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沙粒、涂满月色的崖壁、驼铃等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空间,暗示着诗人对某种理想或目标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在现实中遭遇了阻碍。

    2. 自然与人类的对抗
       诗中出现了“飞沙走石”、“黄河大坝”、“葱翠蓊郁的密集林莽”等自然景象,这些景象既是自然力量的体现,也暗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大坝改写了大漠的粗犷史笔,这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变化,更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改造。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这种改变的复杂情感——既有敬畏,也有质疑。

    3. 自我救赎的主题
       诗的后半部分逐渐转向自我救赎的主题。诗人通过“赴汤蹈黄”这一行为,表达了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坚定决心。尽管身处“穷途末路”,诗人依然试图通过创造“漂河方舟”来实现自我救赎。这里的“方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船只,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象征着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困境,找到新的方向。

    4. 象征与隐喻的运用
       诗中充满了象征和隐喻,如“梦之队”、“沙漠之舟”、“诺亚方舟”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还赋予了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梦之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理想与梦想,而“沙漠之舟”则代表着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诺亚方舟”的引入进一步强化了救赎的主题,表明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困境中找到一条出路。

    5. 情感的张力
       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与困惑,又有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这种情感的张力贯穿全诗,使得作品既有沉重的一面,又有轻盈的一面。特别是最后一段,“驼铃声声,孤帆节节攀升”,传达出一种悲壮而又充满希望的情感,仿佛诗人在困境中找到了一丝曙光。

       这首诗通过对梦境、自然、人类活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追求。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象征意味浓厚,情感真挚而深刻。诗人通过对黄河、大漠、方舟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自我救赎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与批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主题

    2394

    帖子

    2万

    积分

    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23426
    发表于 2025-2-8 09:36: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老船的诗歌,读来总给人惊喜,又让人深思。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华夏的精神图腾。诗人以梦的方式,来到黄河边,乘着梦的方舟,开启一场自我救赎的精神远航。

    黄河,在诗人的梦境中化作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精神远航。老船以超现实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荒诞而悲壮的心灵图景,在现实与梦境的交错中,完成了一次对生命困境的突围与超越。

    诗歌开篇即以"沙粒梦之队"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荒诞色彩的梦境空间。这支由沙粒组成的队伍,承载着诗人对理想与远方的渴望,却在"涂满月色的崖壁"前被截断而不得不戛然而止。月色是迷人的,梦境是神往的。可驼铃虽“拼命歌唱”,但却“一个音节也发不出”!暗示着现实对理想的压制,这种压制不仅来自外部环境,更源于内心的困顿、迷茫与无奈。

    在黄河大坝前,"飞沙走石"的“跌倒”与“密集林莽”的"葱翠蓊郁"形成了强烈对比,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映射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大漠”的“粗犷史笔”被改写,暗示着传统生存方式的终结,也预示着新的可能性的开启。"赴汤蹈黄"的“悲壮”选择,既是梦之队的宿命,也是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决绝姿态。

    “黄河之水天上来”,让人立马穿越到盛唐,顿感李白的胸怀豪迈之情;“黄河之黄大漠来”,让人又从梦境中回到现实,来到黄河岸边,直面黄河之黄的现状。

    这首诗的高潮就在于"沙漠之舟"向"漂河方舟"的转变。这一意象的转换极具象征意味:骆驼作为沙漠中的生存工具,在黄河边失去了实用价值,却在诗人的想象中获得了新的生命。这种转变不仅是对现实困境的超越,更是对生命可能性的重新定义。“环顾四野,出入梦门”,诗人以"诺亚方舟"为参照,却并不追求普世的救赎,而是专注于"自我救赎",“装载我不愿沉沦的梦”,诗人不想随波逐流,不愿在生活的现实压力中低头,这种个体化的精神追求,彰显了现代人的生存智慧,让读者看到了希望与抗争的力量。

    在诗歌的结尾,"孤帆节节攀升"与"滔滔东去"形成张力,既展现了诗人不屈的精神追求,又暗示着这种追求的悲壮色彩。梦之队的祭奠,既是对逝去理想的哀悼,也是对新生希望的礼赞。诗人以看似轻叹的"呵呵"收结诗歌全篇,实则在悲壮中注入了一种超然的豁达,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多元,而不落俗套。

    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独特的意象营造和情感表达,更在于它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深刻洞察与思考。在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个体与集体的多重张力中,诗人以梦为舟,完成了一次精神的自我救赎。这种救赎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生命可能性的积极探索,是对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是对与现实抗争的礼赞。诗人在这首诗歌创作中,这种将个人体验与普遍关怀相结合的写作方式,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总体来说,这是一首值得推荐的成功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4 16:01
  • 签到天数: 8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1053

    主题

    1万

    帖子

    16万

    积分

    右首版

    Rank: 6Rank: 6

    积分
    165373

    优秀版主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9月逸飞之星10月逸飞之星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2025-2-8 11: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李靓才 发表于 2025-2-7 21:39
    诗中“沙粒梦之队”于困境挣扎,被截断于崖壁,却心怀不甘。大漠黄沙与葱郁林莽对照,赴汤蹈黄是悲壮抉择。 ...

    非常感谢李总悉心阅读精湛点评老船拙作,李总的赏析真是深入原作腠理,寥寥数语便揭示原作内涵,升华原作意境。钦佩之至哦。感谢您美言鼓励。问好,敬茶!
    快乐写作,开心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4 16:01
  • 签到天数: 8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1053

    主题

    1万

    帖子

    16万

    积分

    右首版

    Rank: 6Rank: 6

    积分
    165373

    优秀版主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9月逸飞之星10月逸飞之星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2025-2-8 11: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一默先生 发表于 2025-2-7 22:23
    这首诗充满了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情感,通过象征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希望与救赎。

    1. 梦境与现 ...

    非常佩服非常感谢默站细心阅读老船拙作并撰写出洋洋洒洒这么一大篇文字对拙作条分缕析,发掘其思想内涵,升华其艺术意境。向默站学习致敬!
    快乐写作,开心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4 16:01
  • 签到天数: 82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常住居民II

    1053

    主题

    1万

    帖子

    16万

    积分

    右首版

    Rank: 6Rank: 6

    积分
    165373

    优秀版主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9月逸飞之星10月逸飞之星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楼主| 发表于 2025-2-8 11: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墨轩客 发表于 2025-2-8 09:36
    老船的诗歌,读来总给人惊喜,又让人深思。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华夏的精神图腾。诗人以梦的方式,来到 ...

    非常钦佩墨首版认真细致撰写文学评论的敬业精神,非常佩服墨首版深入内核发掘原作思想内蕴和艺术手法的非凡功力。您的评析让老船原本朴拙的文字熠熠生起辉来,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成语,我这拙作不是“狐假虎威”了一把么?o(* ̄︶ ̄*)o不说笑了,来真格的,我得向您学习、致敬哦。
    快乐写作,开心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

    订阅| 关注 (77)

    情韵在心,文思飞扬;浅吟低唱,文字传音;思接千里,通于万世;起于青风之末,变在须臾之息,达在永恒之间。
    0今日 9076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