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5-2-22 05:35 编辑
编者按:《音乐与命运:莫扎特的传奇一生》以宫廷乐师萨列里的视角,讲述了莫扎特的辉煌与悲剧。影片通过倒叙手法,巧妙地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展现了莫扎特的音乐天赋与命运的无常。音乐成为叙事的核心,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性格,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影片画面复古,色调变化细腻,传递出人物的情感起伏。尽管对萨列里的刻画稍显失真,且未提及普赫伯格对莫扎特的援助,但整体仍是一部艺术价值极高的音乐传记片,值得一看。
音乐与命运:莫扎特的传奇一生松鸣
影片以倒叙的方式展开,从宫廷乐师萨列里的视角讲述了莫扎特传奇的一生。萨列里(F・莫里・亚伯拉罕 饰)来到维也纳,对莫扎特(汤姆・休斯克 饰)的音乐才华着迷,但莫扎特放荡不羁、傲慢自大的性格,以及他远超常人的天赋,让萨列里心生嫉妒和恶意。萨列里表面上对莫扎特施以援手,暗中却不断作梗,导致莫扎特经济状况恶化。莫扎特创作的歌剧《魔笛》演出时,他晕倒在地,极度虚弱的他在萨列里的要求下开始创作《安魂曲》,最终完成曲子后离世。而萨列里得逞后,却因内心的愧疚精神失常,被送进疯人院。电影《莫扎特》在第57届奥斯卡颁奖礼上一举夺得八项大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轰动了全世界,这一夜也被称为“莫扎特之夜”。此外,该片还获得了第42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奖等多项大奖,被誉为人物传记片的顶峰之作、轰动世界的第一流的视听享受音乐片。
这部影片是我看过的最好且艺术价值最高的音乐片,影片采用了现实与回忆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以老年萨列里在疯人院的视角为现实线,通过他的回忆展开莫扎特的故事,这种时空交错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悬念感,这种手法也为后来的电影《海上钢琴师》所借鉴。在这部电影里,音乐成为了影片的结构线索,影片基本是按莫扎特的创作顺序叙事的。同时,音乐也成为转换时空最绝妙的手段,给观众带来了视听的美妙享受。影片大量运用莫扎特的经典作品,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剧情中,使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沉浸在莫扎特美妙的音乐世界里,音乐成为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元素。当影片中有一段描写莫扎特离开康斯坦察跑向音乐会以及萨列里查看莫扎特的乐谱时响起的莫扎特《第 10 小夜曲(大组曲)》音乐,画面与音乐交相辉映,视听效果非常迷人。尤其是在叙述萨列里阅读康茨坦察带来的莫扎特手稿一段时,饰演萨列里的F・莫里・亚伯拉罕的表演真是精彩绝伦,同时响起的音乐也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影片的画面呈现出浓郁的复古风格,无论是宫廷建筑、服装道具还是人物妆容,都精细地还原了 18 世纪的欧洲风貌,为观众营造出了逼真的历史氛围。画面的色调变化能够传递人物的情感和情绪变化。在莫扎特创作和演奏音乐的高光时刻,画面往往明亮而温暖,象征着他音乐中的光芒和他内心的激情;而当他遭遇挫折和困境时,画面色调会变得灰暗、阴沉,烘托出他的沮丧和无奈,使观众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人生的起伏和情感的波动。
不过稍显不足的是,此片对萨列里的描述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相比有些失真,其实这位意大利人很有音乐才华,他曾是伟大的歌剧改革者格鲁克的学生,也曾做过贝多芬的老师,贝多芬很敬重他,与之关系融洽。他在当年欧洲乐坛上赫赫有名,他的音乐作品至今也时而上演,看了他的最出名的歌剧《塔拉勒》,很难否认它是一部迷人的杰作,至于引诱莫扎特写《安魂曲》企图占为己有并最终逼死莫扎特,更是无稽之谈。
还有这部影片很奇怪没有提及普赫伯格援助莫扎特之事,这位生活在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初的普通维也纳商人,在其平凡的一生中做了一件可歌可泣的善事,那就是当伟大天才莫扎特频频陷入经济的绝境之中时,他多次伸出了唯一的援助之手。看看莫扎特写给这位商人救助的信件,很难使热爱莫扎特音乐的人们不潸然泪下。“啊,我多么需要心绪安宁,坐下来作曲!眼下最折磨我的就是我欠了珠宝商的一笔钱。他趁我穷愁潦倒之际,拼死拼活地逼我还债。总数是100弗罗林。我多么想竭尽全力排除这些烦恼啊!”在另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我的处境已经到了我必须绝对弄到一点钱的地步。我能相信谁呢?除了你,我的好友,我还能靠谁呢?你能否通过别的渠道借些钱给我呢?””如果没有普赫伯格无私的援助,也许莫扎特晚期那些旷世杰作就无缘与我们相见,而音乐史也会为之黯然失色。莫扎特在一封给普赫伯格信中感激地写道:“感谢你,我会多么高兴啊!而且我会永远承认我曾接受过你的恩惠!一个人要是如愿以偿,那该有多激动啊!我会情不自禁地落泪。一句话,我将来的幸福全掌握在你的手中。” 这部影片太津津乐道于天才与庸人的对立,反而使莫扎特的形象变得有些浅薄和乏味,令人性的光辉被些许遮掩。不过瑕不掩瑜,这部影片仍是极为优秀的杰作,绝对值得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