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605|回复: 3

[征文] 李康源/同题作文-他塑与自塑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主题

64

帖子

117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76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他塑与自塑
李康源

  他塑自塑文明共舞敦煌莫高窟壁画历经千年仍绚丽多彩,凝聚古印度佛教精髓与中华文化韵味,是文明交流互鉴典范,恰似地方形象塑造中的“他塑与自塑”,在开放与坚守中奏响和谐共舞之曲,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他塑是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盛唐时期,长安汇聚各国人才,带来多样异域文化,大唐以开放包容胸襟能吸收借鉴,让自身文明璀璨发光。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珍宝与文明精华,使中华文化在交流中丰富发展。可见,文明只有在交流互鉴中才能不断进步,我们应重视他塑。自塑是文明传承的根本保障。都江堰水利工程凝聚中华民族智慧,体现“道法自然”思想。从李冰父子治水到历代工匠精心维护,它见证了中华文明传承中对自身价值的坚守与创新,凭借自我塑造能力,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特色与生命力。所以,自塑对文明传承至关重要。

  他塑与自塑辩证统一,是文明永续发展的关键。丝绸之路,中国输出自身精华为世界带来惊喜,同时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实现双向交流,在借鉴中超越。郑和下西洋展示中华辉煌,带回异域珍宝与智慧,让文明互鉴共荣。

  在现代社会,他塑与自塑结合尤为重要。以淄博烧烤为例,其火爆源于美食特色,更得益于新媒体传播和当地政府创新推广,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重庆洪崖洞走红,独特建筑风格与政府精心打造推广密不可分,展现地方文化魅力。榕江村超兴起,带来乡村体育新风貌,体现当地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这些成功案例说明,文明与地方形象塑造需他塑与自塑有机结合。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他塑与自塑统一才能永葆生机活力。我们应传承并发扬这种开放自信的文明精神。在文化交流中,积极借鉴他塑丰富自身内涵,也要坚定自塑,坚守自身特色与价值,让文明在开放坚守中不断前行,于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独特魅力。

  点评:文章围绕他塑与自塑展开论述,观点明确,逻辑连贯,先解释他塑与自塑对文明发展的意义,阐述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再结合实例分析,最后强调要传承发扬,结构完整。运用莫高窟壁画、盛唐长安、张骞出使西域、都江堰等古今中外多个事例进行论证,从不同角度支撑论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结合现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形象塑造案例,如淄博烧烤、重庆洪崖洞、榕江村超,深入分析在他塑与自塑方面的做法和意义,增强了论述的现实意义。但整体文风较为平实,语言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在一些段落可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更富有文采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具吸引力。部分事例分析还可更深入具体,比如对“借他塑与自塑推动乡村文化传承”的内容可以展开更细致的探讨,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新意。(编审:李靓才)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5 07:18
  • 签到天数: 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801

    主题

    6万

    帖子

    39万

    积分

    副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3676

    优秀管理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5月逸飞之星9月逸飞之星10月逸飞之星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前天 0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
    谢谢老师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5 07:18
  • 签到天数: 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801

    主题

    6万

    帖子

    39万

    积分

    副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3676

    优秀管理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5月逸飞之星9月逸飞之星10月逸飞之星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前天 06: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
      点评:文章围绕他塑与自塑展开论述,观点明确,逻辑连贯,先解释他塑与自塑对文明发展的意义,阐述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再结合实例分析,最后强调要传承发扬,结构完整。运用莫高窟壁画、盛唐长安、张骞出使西域、都江堰等古今中外多个事例进行论证,从不同角度支撑论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结合现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形象塑造案例,如淄博烧烤、重庆洪崖洞、榕江村超,深入分析在他塑与自塑方面的做法和意义,增强了论述的现实意义。但整体文风较为平实,语言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在一些段落可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更富有文采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具吸引力。部分事例分析还可更深入具体,比如对“借他塑与自塑推动乡村文化传承”的内容可以展开更细致的探讨,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新意。(编审:李靓才)

    谢谢李总精彩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

    来自- 广西桂林
    来自- 广西桂林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主题

    106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5014
    发表于 昨天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广西桂林
    文章稍短了点,再长一点的话,估计会好一点。个人意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广西桂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西桂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惑地带

    惑地带

    订阅| 关注 (53)

    乃知,亦乃未知。从模糊到澄明,贵在剖解。
    24今日 6414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